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节日研究(第14辑)
内容
目录
综述
从鬼戏到歌台:中元普渡的娱乐、表演与仪式 蔡志祥
鬼与灵:西南民族地区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 张小军
华南地区
盂兰节与中元节——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事例为中心 [日]川口幸大 毕雪飞
同乡异地的“祖先”:潮州中元节的流传与形塑 王惠
“盂兰盆会的主角”的比较研究——以现代香港的盂兰胜会为中心 [日]志贺市子 王刚
与社区共生:2006年香港中区卅间街坊盂兰会 吕永升 朱宝盈
宗教仪式与社群结构的互动:香港长洲岛水陆盂兰胜会的发展马木池
东南亚地区
供品、馈赠与祭宴:越南潮州系华人社会的盂兰盆节[日]芹泽知广 商倩
帐篷下的中元节:新加坡的社区仪式与娱乐 [日]伏木香织 毕雪飞
新加坡万山福德祠中元节田野调查(2015~2016年) 李志贤
祖先与孤魂:马来西亚芙蓉坡兴化人的中元普渡仪式 郑莉
马来西亚柔佛州边佳兰四湾岛宝安宫庆中元会:田野考察与地方文献 莫家浩
东北亚地区
在日华人的死者供养仪礼与异界观之变容——聚焦于日本神户“普渡胜会” 张玉玲 赵彦民
移民、定居和灵魂信仰: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户华侨“普渡胜会”的变迁 蔡志祥
从灾害等碑刻看村落盆会的历史变迁——以日本三重县沿海地区为例 汤绍玲
当代的“姊妹神”——以冲绳北部X区盂兰盆节中已婚女性的活动为中心 [日]吉田佳世 李常清
朝鲜半岛七月十五的“百中节”——以“祖先祭祀”仪式和“洗锄宴”为中心 [日]铃木文子 李常清
“我们的节日”笔谈
关于南京节日文化建设的讨论 萧放
引领节日时尚,生产节日新民俗 施爱东
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传承 毛巧晖
全面普查与摸底、保持节日传承的“神圣性”——对“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的一点思考与看法 王加华
传统节日当代振兴的机制、模式及其经验 季中扬
内容推荐
本专辑在该次会议的基础上编辑成集,共分四个部分。部分是通论,尝试从概念、形态、功能三方面讨论、理解七月节多方面的可能性。至于第二、三、四部分,则通过翔实的个案,从中国的华南地区以及东北亚、东南亚入手,一方面深度描述各地区的七月节,另一方面提出可资跨地域比较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地区和方言群体间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个案比较,我们可以明白彼此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作者们在提出仪式多样性的同时,尝试从宗教和世俗的实践角度,探讨仪式活动的核心要素及其对不同持份者的意义。例如,对于移民来说,这是祭祀祖先、安抚孤魂、敬奉神明的宗教诉求,还是通过仪式活动建立一个文化他者身份的在地化过程?对于社区团体来说,这是一个救赎死者、重新净化社区的宗教慈善行为,还是一种透过共同行为分享共同物质从而达到社区整合的机制?在这些文章中,作者们点明了仪式和世俗活动以至与之关联的人际关系,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如何回应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社区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而理解节日核心元素的持续发展、调整,甚至创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节日研究(第14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加华, 主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765402
开本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9000
出版时间 2019-12-01
首版时间 2019-12-01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1.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济南
26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