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坛风云录(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胡世宗,军旅作家、诗人。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原副主任,1980加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职称一级:辽宁省新诗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报告文学学会执行会长。已出版诗集《鸟儿们的歌》、《沉马》、《战争与和平的咏叹调》、《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等11部,散文集《当代诗人剪影》、《铁血洪流》、《岁月漫忆》等12部,长篇报告文学《神秘之旅》、《火炬方队》,报告文学集《最后十九小时》,长篇纪实文学《坚贞不屈的赵一曼》、《赵一曼传奇》、《雷锋》及《雷锋传》(与陈广生合作)等7部,评论集《关于诗的书简》、《文苑边鼓》等2部,共计32部。

《文坛风云录(精)》摘录的是胡世宗30年前的部分日记。

内容推荐

《文坛风云录(精)》摘录的是作者30年前的部分日记。这之后的30年间,随着胡世宗视野的开阔、阅历的增长、交际的扩大和思考的深入,编者胡世宗的日记更有大量对文坛人物和事件愈加丰富的记录,如果有时间和精力,《文坛风云录(精)》编者将陆续把它们再行整理,继续公之于世。

目录

1975年日记

1976年日记

1977年日记

1978年日记

1979年日记

1980年日记

1981年日记

1982年日记

试读章节

【3月6日】来京在解放军文艺社帮助_T作,因在军里几次参与张绍文处长组织的给《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撰写评论史章的工作。我被安排在评论组,组长是韩瑞亭。分管评论工作的张文苑副社长给我一个任务,就是协助浩然同志整理几篇理论文章。浩然同志是著名作家,写出了人人皆知的《艳阳天》,以我的水平很难胜任这个工作。张副社长说:这对你也是一个学习机会,去吧!这样,我就找到月坛北街浩然同志那栋楼那个单元那间住宅。

浩然同志和他一家人对我的到来都特别热情,一见如故,可我仍很拘束,不敢多说话,只听浩然同志谈。

今天上午,与浩然同志谈了三小时零五十分钟。

浩然同志说道:第一个问题要承认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他说,—个作者和生活的关系,也是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和时代的关系。他说,不能认识生活就不能表现生活。要尽力扩大生活面。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也要努力熟悉自己应当写的生活。文学不是照搬生活,而是要艺术地概括生活。

浩然同志说:什么叫“熟悉”?我七岁没了父亲,十二岁没了母亲,成了孤儿,十六岁包办婚姻。一般的农村生活,人情往来,赶集,上店,娶媳妇,送殡,盖房子……人与人关系,卖地,买地,各种生活,我都经历过,这算不算熟悉呢?光经历了,还不能说“熟悉”,只能是“了解”。对一个事物了解了,并且理解了,抓住了本质,这才叫“熟悉”。现在让我写农村,我还比较熟,但也有不熟的,让我写拖拉机手,我写不r,因为不熟,不懂。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时到中午,我要告辞,浩然同志坚持留我吃饭,我只好从命。全家人一起吃。吃饭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浩然同志夹一个油炸花生米掉到地板上了,他弯腰去找到了,拿上来,用手捏碎了皮,脱了皮后,他m3g_粒花生米吃了。

【3月7日】晚上到浩然同志家。从晚6时半到8时半,与他继续交谈。

浩然说到他开始写诗,写歌谣。他说,年轻的同志写作,接触文学,往往从此开始。因为年轻人有激情。他说他曾在《河北刚最》、《河北文学》上发表一些诗和歌谣。他说开始创作时应该尝试多种形式。到一定时候再有所侧重。一个人可能在这方面也可能在那方面发挥其特长。初学写作,只搞一种形式,别的都不写,也不看,这路子就越走越窄了。最好是各种形式都试试,摸一摸,自己在哪个方面更有特长,写起来更自如些。写小说的会写诗不好吗?使小说累有诗的节奏;写小说的会写戏不好吗?使小说具有戏剧的结构。他说他年轻时。关心诗,买了许多诗集,看了许多诗集,也写了不少的诗。

浩然说,一个作家的成熟与否。成熟的程度,其他方面抛开,可以从生活直接提炼出来的和间接提炼出来的比例看。比较成熟的作家,能够摆脱各种间接的束缚,直接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比较多。

说到借鉴和吸收,浩然说,他开始学写小说,喜欢孙犁的优美,以后叉喜欢上柳青的深沉,后来把他们二位的风格糅合一下,兼取孙犁的优美和柳青的深沉,效果比较好。

说到读书,浩然说,要广泛浏览,重点钻研。重点读自己喜欢的两三个作家的作品,全面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主要是学他们怎么观察生活和怎么表现生活,学规律性的东西,不是学几个句子,怎么描写,怎么结构。他说,写《艳阳天》以前,他只看过四本外国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百万富翁》、《收获》、《只不过是爱情》,什么奠泊桑、巴尔扎克,全不知道,甚至都不知道是哪国人。他的体会头一条是看中国的,从当代往现代看,从现代往古代看。看当代人之作,容易理解,容易吸收,不管其怎样粗糙,总是经作者提炼一番了,总比你采访来的东西要细吧。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家,哪个人出了几本什么书,他全知道,第一本、第二本,到最新之作,出来他就买着看。

浩然称赞柳青的《创业史》,他说,他与柳青没有深谈过,但看得出,柳青受到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如果说这部书的不足,就是他的人物是一眼眼井,一个水井群,每个人都有深度,但没有形成波澜壮阔的长流。梁生宝、郭振山、姚世杰,不见面,各干各的。但这本书能流传下去。柳青对农民是同情的、欣赏的、喜欢的。他写农民居高临下:“我要歌颂你们!…‘我就是我,你就是你。”他不是站在农民群众中间,还不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赵树理也是熟悉农民的,他基本上是批判现实主义,他写的是农村中典型的中间人物,只有《套不住的手》冒了个火星,一闪就没了。在《卖烟叶》里有浪漫主义。

浩然说,写长的东西,要善于“埋线”。他说,我在《金光大道》里,为英雄人物的胜利埋下了十八条线,不是一条线。他写一个妇女,至今人们不大注意她有什么用,到第三部就要用这条线了。

【3月14日】上午到浩然同志家,与他接着畅谈,从9点钟到11点钟,谈了两个小时。

说到文艺作品的典型化问题,浩然说:二十年前,我采访过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当时是为了堵塞高利贷的。我想写一写这个信用合作社的成绩,它带来的变化,它的优越性。一天,我和信用合作社主任谈话,合作社对面就是乡政府。恰好来了一对小两口儿,闹离婚。两个人都二十来岁,不到三十岁。为什么要离婚?因为他们分得的几亩地,让虫子咬了,秋收收不上来,生活困难,日子过不下去,两人一商量,各过各的,离婚吧!各奔前程吧!信用社借他们点钱,他们买了点米。就回去了,不离婚了,把小两口儿成全了。搞创作的人碰到这件事,高兴得不得了。我就写了一篇小说,写信用社主任的热情,歌颂农村信用社的优越性。写完后,我拿给区干部看了,他回了一句,很妙的:“这两口子真怪,要叫我,两个人感情上没什么别扭,没有信用社。宁可借高利贷去,我干吗离婚啊!”我听了,不大服气,觉得他不懂“眼”。回来,我给几个搞创作的同志看了,大家说,这个不典型,也不真实。明明是真事怎么不真实呢?他们说,即使没有信用合作社,仅仅因为生活上遇到一时的困难,就妻离子散,这典型?二十年了,我一想起这事就好笑。典型化的问题不是说说就可以解决的。为什么现在作品雷同的多?主要问题是不能在典型化原则下提炼和概括。

浩然说:“文革”前,我发表短篇小说一百多个,没发的也有一倍。没有这一百个短篇的练笔,我没有把握写《艳阳天》。那时我写得很多,有人说我“粗制滥造”,我当时没有接受。没有那个时期的“粗制滥造”,就闯不出经验和教训来。初学写作者不多写多练,怎么出“真知”?P1-4

序言

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写日记,在初中偶尔写,到了上师范学校读中文班时,就天天写日记了,一直写了半个多世纪。在少年和青年时代,我在我日记本的扉页上常常自题两句话:“假如你对生活热爱,就不该让一天的日记空白!”以勉励自己把写日记的习惯坚持下来。

非常感谢于晓明先生和于志斌先生,热情邀约我参加到海天出版社编辑的一套日记丛书中来,我的这本《文坛风云录》,是1975年至1982年间我在中国社会特别转折时期,对文坛一些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扫描,校阅此书时。重读其中对浩然、徐迟、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魏巍、张光年、李瑛、袁鹰、张志民、方冰、雷抒雁等诸多作家与诗人的记述,他们的音容笑貌便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那个难忘年代文坛的模样,被我不经意地刻录下来。我想,这就是日记的作用和魅力吧。

此书摘录的是30年前的部分日记。这之后的30年间,随着我视野的开阔、阅历的增长、交际的扩大和思考的深入,我的日记更有大量对文坛人物和事件愈加丰富的记录,如果有时间和精力,我将陆续把它们再行整理,继续公之于世。

我觉得写日记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写日记的时刻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刻之一。我把我的日记看做是自己的生存记号。

值得庆幸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我把写日记的习惯坚持下来了,这才有200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408万字、记录46年生涯的《胡世宗日记》出版。它问世后,得到文学界、评论界、新闻界、日记人和广大读者的支持、鼓励和称赞,谓之为“生命的长征“、“文坛的瑰宝”。报刊上对《胡世宗日记》的评论文章达26万字之多。央视及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都做过专题报道。

我在把《胡世宗日记》赠送亲朋好友时,常在扉页上写一句:“岁月流逝,记忆永存”的话,这是我由衷的感言。我在整理阅读自己200多个日记本留下的大量手写文字时,竟有重活一遍的感觉,许多消失于岁月烟尘中的故人往事,部清晰地重新呈现,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在军营的成长,在文坛的见闻,及家庭每个成员的成长趣事,都历历在目。这使我不能不感叹日记的神奋,不能不从内心涌出对日记的感激之情。

从1996年开始,我即用五笔字型方法把日记打人电脑,并且始终未曾中断日记的写作。我将把我的日记事业进行到底,直到我真的敲不动键盘为止。

最后,我要大声地、真诚地、N次地呼喊:“感——谢——日——记!”

2012年10月1日于沈阳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坛风云录(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世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705982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7.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91
13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