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问学日记(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先霈,原籍江西湖口,1939年7月2日出生于江西九江。1960年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曾在江西武宁县农村中学任教四年(1972-1976)、华中师范学院京山分院任教两年(1976-1978)。现为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问学日记(精)》收录了由其创作的日记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问学日记(精)》里收录的,是作者在三段日子里的日记。一是一九六三年秋季到次年秋季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进修班学习时所记,二是一九六五年秋季到次年夏季临时借调到《文艺报》评论组写作时所记,三是九七七年秋冬到次年年初为考察”马列文论”课程教学到十个城市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所请教时所记。

《问学日记(精)》的作者是王先霈。

目录

一九六三年日记

一九六四年日记

一九六五年日记

一九七七年日记

一九七八年日记

试读章节

昨天晚上,在天安门前参加狂欢,八点整焰火开始,红绿,蓝紫一簇簇似丛花,一群群似繁星,大的似挂满果实的树枝,细的似碧海中的珊瑚。几十万人举头向南方,在这欢声喧腾的时刻,我忽然陷入沉思:自从和祥馨新婚乍别。又加上,她工作调动,一段时间以来,为了儿女温情,失掉了向前而不顾后的青年锐气。昨天,大半时间在天安门前,看到祖国强大,特别是感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前进时的腾腾热气,感到十四年来在改造祖国贫穷落后面貌方面的旋转乾坤的丰功伟绩。在这个时候,不能不想想,这些成绩是怎么来的,要是年纪轻轻就早早造一个小窝,那么,这些成就能够出现么!

昨天一天的经历,给我以极大的精神力量,就像上午在天安门前举花的群众队列里,做一个微小而不可缺少的分子那样,我要投身革命的激流,永远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做一名尖兵。十月星期四。大风

早起,即去看电影《跟踪追击》,编剧和导演都设有怎么下力气去追求反特片的惊险,我倒颇喜欢这平实。影片增加我不少知识。

下午去祥馨后母家,敲门后两个妹妹非常亲切地叫我“大哥”,这称呼使我高兴极了,感到异常的温暖与慰藉。

昨天与万钟在北海公园漫步,这是来京后最散心的一天。后至景山,看了崇祯在一六四四年吊死的那棵树。

十月五日星期六

萧前老师讲《实践论》,说要了解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它彻底解决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学哲学要和思想斗争联系起来。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神,如果牛会创造宗教,神就是牛;猪会创造宗教,神就是猪。高尔基曾说,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克桑诺方断言,假如动物具有想象的能力,那么,狮子会把神想象成为巨大和无敌的狮子,耗子会把神想象为耗子等等。大概,蚊子的神会是蚊子,结核菌的神会是结核菌。

十月六日 星期日,晴

昨天上午听黄钢同志作报告,讲七月问雅加达亚非作家会议执行委员会会议情况。黄钢讲话没有政论家的恣肆,而是寓幽默、激情于谨严之中,像一个科学家似的。他最后讲自己的感受时说,对中间分子要善于等待,从创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让他们自己在斗争实践中逐渐觉悟过来,还举了南非教授以及日本闺秀作家山村艳子等做例子,这点讲得很富启发性。

王金陵老师讲课,讲的是《苏联电影界现状》,她讲到苏联电影的革命传统和最近十年来的变化。丘赫莱伊的老师尤特凯维奇说,兰四十年代,有诗电影与散文电影之争,大题材与亲切题材之争,大题材讲结构不讲人性,他要打倒纪念碑式的电影。罗姆拍过《列宁在十月》等,得过许多勋章,却否定自己那些作品,提出向西方学习。演过《乡村女教师》的玛列茨卡娅多年不拍片,发表公开信说:“现在银幕上全是胆小鬼,灰色的人物。”可是,去年她就演《女人的造反》,反战的。几类作品:甲,和平主义。《伊凡的童年》,《雁南飞》等。《一个人的遭遇》中邦达尔丘克说,“我要让大家从索卡洛夫身上回忆起死亡与恐惧的年代,以便更坚定地站在保卫和平的一边。”法国马尔丹最欣赏索卡洛夫啃鸡骨头的场面。美国报刊说,“啊,原来他们和我们一样!”乙,反对“个人迷信”。《晴朗的天空》,《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等。丘赫莱伊说:“牧师只为教会服务,而不为上帝服务是不好的,共产党员只为自己的地位服务,不讲人道主义也是不好的。”丙,宣扬人性论。《第四十一个》原来拍过,重拍是为了“给予它现代性”。《未发出的信》。丁,其他,《A,B,B,□,Ⅱ》,诗电影的代表作,打掉情节,“情节把生活塞到框框里,挤死了”,罗姆提出“反情节”。  晚上看苏联影片《晴朗的天空》、《雁南飞》,是在北京展览馆剧院里看的。北京展览馆比武汉中苏友好宫大,又更幽雅,建筑内部变化多。两部修正主义的影片,主要都是宣传和平主义、反对正义战争的,技巧都较高。《晴朗的天空》以女主角莎夏的回忆而逐渐倒叙出来,最后说,她这段回忆只不过十分钟。使人觉得,战争、个人迷信,不过是一场噩梦。莎夏和阿斯塔霍夫在雪地嬉戏,集训的女兵投以艳羡的目光,车站上期待与亲人一会的家属、士兵,被疾驰的列车粉碎了希望时狂喊的镜头,真是恶毒极了。莎夏要阿斯塔霍夫为建立小窝而说谎,把个人幸福与革命战争对立起来。阿斯塔霍夫申请恢复党籍时,党委会里站着巨大的斯大林石膏像,这里刻意地表现了斯大林主义者如何“无情”、“专横”、“不信任人”;而最后+冰河解冻,却只从侧面写,写莎夏在门外严寒中等待时,交替踏着的双脚,写阿斯塔霍夫手中的红旗勋章,这种技巧也是很高的。《雁南飞》中鲍里斯中弹倒下时,周围树木旋转,他脑中显出和“小松鼠”维洛希卡结婚的景象,这也就是他所要保卫的东西。

早起,听见广播里讲,《年青的一代》被誉为继《霓虹灯下的哨兵》之后的又一成功剧作,午饭前找来剧本看了,看得很激动。特别是夏倩如的变化过程很引起我的警惕。她说,“这些日子我的心里乱得很。我觉得自己好像比别人矮了半截……我怕听人谈毕业分配,怕看见人打报告、写决心书,甚至怕听激昂热情的歌声。一听大家唱‘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我就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我也是青年,为什么我……”“这一年来,我就像是跌进了一个又稠又厚的泥坑里一样只觉得软绵绵的,一边挣扎,一边往下沉。”这个人物,似乎是剧本中较成功的一个。P1-4

序言

这本册子里收录的,是我在三段日子里的日记。一是一九六三年秋季到次年秋季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进修班学习时所记,二是一九六五年秋季到次年夏季临时借调到《文艺报》评论组写作时所记,三是九七七年秋冬到次年年初为考察”马列文论”课程教学到十个城市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所请教时所记。人民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学生,听课、讨论,做作业,听了许多老师授课在评论组,由于当时文艺界的形势在急剧而微妙的变动中,写文章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却得到许多对我说来很特别的见闻,听到许多有意思的讲话;一九七七年学术出差,是有目的地出去讨教,请教的学者共有一百多位,其实也是一种听课。所以,三段日记,记下的多是前辈耆宿或同辈俊秀的言论。因此,名之为“问学日记”。为了保存原貌,其中记录本人生活的文字也全部留了下来。

那些时候,求学心切,记录的笔头子很勤快,主观上是尽可能少遗漏地记录下听到的言论的精髓。当然不敢说都记录得准确,但大意或不至于相差太远。

三段时间,距离今天已经分别有三十多年和将近五十年,那都是文艺和学术发生大变化,文人、学人心理发生震荡和变化的时期。日记所记当日人们的议论以及自己所思所想,重读常不免有隔世之感。向之所遇,已为陈迹,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别有滋味在心。

三段生活的同伴,许多都健在,渭树江云,或许还有机会和他们杯酒论文,共同回忆,得以对所记内容有所补充和校正。

感谢于晓明先生的邀约,没有他热忱的敦促,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把日记印出来。

二○一二年九月三日于武昌桂子山北区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问学日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先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705975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3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92
13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