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庭坚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程效所著的《黄庭坚故事》在讲述一个个鲜活故事的同时,穿插着对山谷先生及其文学创作成就作出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只要你静下心来,品读这些既可独立成篇,又可构成有机整体的一组组故事,徜徉在山谷先生诗文营造的浓郁艺术情境之中,你一定可以借助想象的翅膀,穿越岁月的时空,真正读懂山谷先生的人生情怀、理想追求、知识结构和生命印记,还可获得多方位、广角度和深层次的艺术感受,从而拉近与这位逝去900多年、杰出文学艺术大师的生命、感情和作品的距离。

内容推荐

程效所著的《黄庭坚故事》通过若干具有鲜明文学性的小故事,让读者不仅能够概览黄庭坚的传奇人生、主要思想和人格魅力,而且能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该书中的故事不是虚构,而是根据历史记载、《山谷文集》《黄山谷全集》,以及修水黄氏族谱等相关资料合理加工整理而成,真实性很强。全书按黄庭坚一生经历,分成双井神童、游学淮南、仕途蹭蹬、文坛扛鼎、羁管宜州等个部分,所有部分共66个小故事,每个故事既单独成篇,但又相对统一。通过这些小故事,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讲述黄庭坚这个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的光彩人生。本书浅显易懂,是非常适合青少年读者的不可多得的地方文化通俗读本。

目录

一、童年:双井神童

 书香门第

 发蒙读书

 甥舅初相知

 知慕少艾

 抓周吉兆

 一石投双井

 做客外公家

 年少丧父

二、少年:游学淮南

 母子伤离别

 栖身官衙

 拜识孙莘老

 携妻返乡

 旅途长见识

 学业精进

 洞房花烛夜

三、青年:仕途蹭蹬

 二夺乡魁考中进士

 赴任叶县尉

 升任国子监教授

 苏黄订交

 爱民亲民

 中年得子

 荣归故里

 痛失爱妻

 连任学官

 主政太和

 拂逆上司

四、壮年:文坛扛鼎

 北移德平

 结怨赵挺之

 上任伊始

 同僚反目

 佳节思亲

 亦师亦友

 卷入政争漩涡

 襄助礼部试

 宦海起波澜

 政局变幻

 师友杭州重逢

 扶柩南归

 跋涉蜀道

 戎州安置

 获赦复官

 文星陨落

 九日知州

 晋京任史官

 风流黄太史

 列名苏门四学士

 苏黄唱和

 党同伐异

 难脱文字狱

 遭逢母丧

 待罪陈留

 谪居黔州

 开破酒戒

 儿大当婚舐犊情深

 放浪江湖

 流寓江汉

五、暮年:羁管宜州

 远赴谪地

 初抵宜州

 范寥追随

 生命终了

 《家乘》疑案

 辗转路途

 兄长探望

 忘年之交

 隆重葬礼

 魂兮归来

黄庭坚年谱简编

试读章节

北宋庆历五年(1045)六月十二日,天幕初开,晨光熹微。从分宁县高城乡双井里黄家刚刚修葺一新的堂屋,传出一声悦耳的婴儿啼哭——一个新生命降生了。

这位初临人世的婴儿,是世代书香门第的黄家近年诞生的第二位男丁。正是这位新生儿,赶上了双井黄家人T兴旺、诗书传承之最佳的一个时间节点。他后来跻身于宋代文坛一代宗师行列,厚重的家学渊源无疑是重要条件之一。

“老爷,老爷,喜得贵子,恭喜呀!”一夜没合眼的接生产婆,匆匆跑来西厢书房,给一家之主黄庶(字亚夫)报喜。

“多谢,多谢,有劳伯娘哦!”正在书房静候佳音的新生儿父亲黄庶,连忙取出赏银谢过产婆。那时的双井村百十号人家,几乎清一色的“黄”姓,出门无论碰上谁都沾点亲、带点故。

“要不得,莫客气耶!”笑逐颜开的接生婆一边嘴上推辞,一边又忙不迭伸手接过银子,然后转身即出了黄家,往邻村预约的下一家接生去了。

黄庶赶忙到上厢房给自己寡居的老母报喜。刘氏闻讯又添了孙儿,顿时高兴得笑从双颊生、半晌合不拢嘴。她一把拉着儿子来到屋内正堂,再次向供奉神龛上的马祖佛像作揖上香,口中念念有词地多谢佛禅显灵,保佑黄氏全家老小平安!

黄庶探望过顺产的夫人,又欣喜地抱了抱足月的白胖小子。招呼老管家张罗杀猪宰羊,备好花生、红蛋、彩饼、橘子等一应物品,还吩咐要尽快给四方亲友派发请帖,准备在婴儿出生第三天,按里俗大摆“三朝”酒宴。

“三朝”之后,接着是“满七、满月、百日剪发礼”等等,对于重礼仪、图吉利的黄家来说,一个都不能少,一样也没拉下。一连多日,黄家屋堂爆竹声不断,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与黄庶为同科进士的知县周大人,也郑重其事带了随从、封了礼银来贺喜,忙得黄庶屋里屋外应接不暇。

人逢喜事精神爽的黄庶,一面连日主持摆酒设宴,乐滋滋地迎来送往;一面不忘忙里偷闲,构思诗作佳句。到婴儿满月前一天,书房案桌上拟写的一首七言古风,总算有了更满意的起首诗句:“都为主人尤好事,风光留住不教回……”

看来大户人家的弄璋之喜,不单是一个不轻松的体力活,还是一个费力劳神的脑力活。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后,黄庶还想到要给黄家的第二个男丁,起一个称心如意的名字。

黄庶擅长诗文,有诗集《伐檀集》存世。对于庆历二年即已中进士的他来说,吟诗作对算是轻车熟路,起个小儿名字原本是小菜一碟,但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堂前屋后转了好几个来回,搜肠刮肚想了大半个时辰,才毅然拍板决定:按照几年前为长子起名“大临”的思路,仍选用“八恺”(八恺:远古时期的八名才子,即苍舒、隤数、祷娥、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的现成名称,给次子起名“庭坚”。

出自《左传》中“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恺”的记载,不用查书,黄庶早已烂熟于心。平日里与诗友谈文论道,还时不时把这压箱底的“珍藏”拿出来炫耀一番。后来不知何故?黄庶夫妇总共生养了6个男孩、4个女孩,在为一个个接踵而至的子女起名字时,除了用过一两次此备好的选项之外,并未全用“八恺”之名一一对号入座。

接着给小庭坚取字时,他没再捏着胡子“掉书袋”,而是依本人的“偶像”崇拜,给小庭坚起字“鲁直”,小字“绳权”。期望次子黄庭坚,长大后能像真宗朝的名臣鲁宗道一样刚直不阿,将来通过科举登上仕途,光宗耀祖,兼济天下。

P2-P3

序言

发源于幕阜山麓的修河逶迤东流,绕群山而纳溪流,穿村庄而环集镇,汇聚成一条横贯赣西北地域,流经修水、武宁、永修三县,奔流达七百华里的泱泱大河。

从修水县城以西乘船溯流而上,航行过碧波荡漾的十里秀水,便抵达闻名遐迩的千年古村——双井。坐落于明月湾畔的双井村,缘于临河的两口并排的水井而得名。

居高远眺,村北的杭山连绵起伏,披绿叠翠;村南的修河汩汩流淌,清澈透底。江西诗派的开山宗师黄庭坚故居,就坐落在巍峨的杭山脚下,历来被人们称为“黄家堂屋”或“山谷故居”。

距今970多年前,北宋文坛一代巨擘黄庭坚,就诞生在山清水秀的双井村。正是这位当年“神童”的横空出世和他61年人生所铸就的辉煌,使双井这样一个原本默默无闻、偏僻闭塞的村落,一举成名天下知,至今仍是修水县一张烫金的历史文化名片。

透过历史的烟雨尘埃,从茫茫史海中寻觅山谷先生的一个个人生片断,在其生平故事每一个起承转合的节点,我们似乎都能清晰地听到或看到:一条亘古流淌的大河淙淙的水声或时隐时现的桨声帆影。这就是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修水。

山谷先生一生起点和终点与修河紧紧相依。他的人生起点在修水明月湾畔的双井。他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度过了年幼入馆求学和以神童见称乡里的一段天真快乐时光,清澈的修河水滋养和抚育了他成长。历经人生的起伏,仕途的坎坷,晚年他客死广西宜州,其灵柩最后在两位生前好友的护送下,长途跋涉,水陆兼行,经陆路入分宁县境,从修河上游的一段下船,才回到双井故里,归葬于黄家祖墓之西。在他人生谢幕的终点站,山谷先生紧紧依恋着他深爱的慈母,长眠于依山傍水的故土,听松风,饮甘露,与双井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相依相伴,百祀千龄受人景仰。

山谷先生一生与“水”有缘。年幼时,双井的山流小溪、村中大若池塘和临河的钓矶,都留下过他读书的身影和玩耍的足迹。年少遇父丧,他随舅父从修河顺流东下,出烟波浩渺的鄱阳湖而转入浪潮奔涌的长江,平生第一次走出了故乡,走出了州府,抵达淮河之南的涟水游学。他在这里求学,在这里成家立业,后来他携发妻逆向沿相同水路返回故里,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博学多才的青年俊彦。

到了青壮年时期,无论是参加科举考试、辗转各地做官,还是回乡探亲访友,从修水出鄱阳湖转长江,或者从相同路线逆向返回。这条相对固定或者说必经的人生主航线,他不知道来往奔波了多少回。在地图上搜寻他一生的行迹,在这段主航路线加长伸展的另一段,则是从扬州经大运河、抵汴水至大宋的京城汴梁。从第一次赴汴梁应试算起,他从东京沿这条水道南下北归的次数多得无法准确统计。印象最深的是他曾经从京城出发,三次渡过黄河,先后做过叶县尉、北京大名府教授、德州德平镇知监三任地方官。其间有一段小插曲:他在赣江之滨的太和(今泰和县)还做过一任“吏不悦,而民安之”的县令。在他任地方官这一时期,北宋中后期新旧党争愈演愈烈,虽然他政治上倾向旧党,但在任下层地方官时,对王安石新法中的“农田水利法”,采取“择善而从”的态度,在自己管辖的县、镇,大力兴修水利,治理河道和加固护堤,力所能及地为百姓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被誉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

山谷先生一生的坎坷与“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他出仕之初即遭受挫折,主要是汝水上涨而道路阻断,以至因为迟到而被上司拘禁,也许这与“水”有关的当头棒喝,在他一生中留下了难以消除的阴影。到了暮年,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他两遭贬谪都与“水”相关。一次是主修的《神宗实录》中“用铁龙爪治水有如儿戏”的据实记载,被政敌攻击为“修史不实”,他被贬谪偏远的巴蜀之地。在这七年之中,无论是艰难跋涉西入蜀川,还是后来遇赦东返,他的行迹大致在长江上游到中下游流域辗转徘徊,一度寄寓在江汉流域的州县。另一次他在江陵为人作《承天院塔记》的碑文,文中提到国家的财力不应过多消耗在建寺庙道观,而是应多花费在治理水涝灾害方面。不料又被政敌从文字上断章取义,罗织了一个“幸灾谤国”的罪名,朝廷革去了他的官身,放逐广西宜州。山谷先生不得不从江汉流域出发,经长江而入洞庭,渡过三湘之水,以及桂水、榕江,最后被羁管于龙水之滨的宜州,客死在城南一个狭小的戍楼里。

也许有人会说:水是生命之源。最早的人类祖先大多是逐水而居,故华夏大地上的古城老镇大都崛起于江河之滨。所以,黄庭坚一生的行迹与江河湖泊紧密相关算不上稀奇。然而,仅以他一生中的羁旅行役时段来统计,他借助舟船行走的时间总和,肯定超过了他在陆地行走的时间总和,这在有宋一代诗人中是不多见的。当人们读过山谷先生大批量的传世诗文作品后,无不会惊奇地发现:山谷先生的诗词创作,几乎是无“水”不出诗篇佳句,无江河不出诗词力作。诸如“落木干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登陕阁》)、“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鄂州南楼书事》)、“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夜发分宁寄杜涧叟》)、“山泼黛,水捋蓝,翠相挽”(《诉衷情》)、“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水调歌头》),等等,都是历代诗词选本常选的名篇和人们交口传诵的名句。由此可以说,山谷先生出生在修河之滨,饮纯净的修河之水长大,水赋予了他先天艺术灵感,水浸润了他艺术的心田,溶进了他生命的血液,成为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动力和源泉。

纵览山谷先生跌宕起伏的人生,无论是作为诗人、词人,还是作为官员,抑或被流放羁管,我们通过剪裁史料而串联起来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可以看到一个兼融儒、道、释的谦谦君子,一个正直儒士积极出世的政治追求与遁世相交织的心理积淀,都可以看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双向追寻,都可以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都可以看到匡扶社稷、救济苍生的家国情怀。

山谷先生61年的人生,虽说不上是一个特别惊心动魄的过程。历史上如他这般才高八斗、贤良正直而仕途坎坷、沉沦下僚的志士仁人并不在少数;他所经受的年少丧父、两失妻室的惨痛和两遭贬谪的磨难以及客死异乡的结局,并非绝无仅有,但唯独他以豁达的襟怀和高尚的道德操守,赢得了很高的生前身后名,并以崇高的文学成就而被尊奉为“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身后享有尊崇无比的“文节公”谥号,还因“亲涤溺器”的孝母之举而被列名历史上的“二十四孝”之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也许在山的博大和水的平静相比较中,我们更看重水的灵动和深邃。往事越千年,世事如流水,山谷先生一生与水结缘,可以说一如泾渭分明是其人生取舍的标尺;上善若水,流水不争,山谷先生毕生眷恋家乡那条母亲河,纯净如水是其人格的最高显示。

最后,不论你是否接受本书在讲述一个个鲜活故事的同时,穿插着对山谷先生及其文学创作成就作出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只要你静下心来,品读这些既可独立成篇,又可构成有机整体的一组组故事,徜徉在山谷先生诗文营造的浓郁艺术情境之中,你一定可以借助想象的翅膀,穿越岁月的时空,真正读懂山谷先生的人生情怀、理想追求、知识结构和生命印记,还可获得多方位、广角度和深层次的艺术感受,从而拉近与这位逝去900多年、杰出文学艺术大师的生命、感情和作品的距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庭坚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85331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6124801
中图分类号 K825.6-49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6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