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棠棣之殇(曹植传)(精)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生乎乱,长乎军

不管人们怎样哀叹“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正是人类悲剧命运的暗示”,但这婴儿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让这个饱受分娩阵痛的女人总是感到欣慰和幸福。

这是她为曹氏家族生下的第三个儿子。

此时本家男人曹操自陈留起兵,封东郡太守之后,正率领曹家军在山东寿张、济北、兖州等地镇压黄巾军,降其精锐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自此,曹操终于有了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号为“青州兵”。相继又占领了东阿、范县、鄄城等地,曹操出任兖州牧。这偌大一块地盘就成为了他的发迹地和根据地,一大批谋臣武将投奔到他麾下,一时兵多将广,威震一方。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这个史称卞氏、倡伎出身的女人怀里搂着吮乳的婴儿,嘴里哼着忧惋的曲子,在东郡治所东武阳曹宅期盼着男人的归来。

不久前从袁绍那里前来投靠曹营的谋士荀彧,被曹操任用为司马,留守东武阳。此刻他向凯旋的曹操恭贺道:“曹公添喜啦!新生儿带来好运道,平天下者必吾主也!”

曹操大悦。为这个儿子取名植,字子建。

这名与字饱含深意与憧憬:种植下所有的希望,创建一个天下一统的曹魏江山。

这一年是汉献帝初平三年(192)。

翌年春,曹操将兖州府治所迁至鄄城,一家老小终于有了安居之所。

然而,这是一个为死神眷顾的乱世,汉王朝气数已尽,群雄并起,天下骚乱,眼前的世界呈现出一种大裂变、大破坏、大开始的气象,所有的秩序都被打乱,所有的面具都被撕开,人性中的一切欲望都被唤醒,一切都在骚动,都在分化,都在告别,都在挣扎,生命裸露在天地之间,如蝼,如蚁,如烟,如风……这是个乱世造英雄的时代,也是曹家父子打天下的时代。曹操的功业方兴未艾,三国的大幕刚刚拉开。

在这个天翻地覆的大变迁中,出身低贱的卞氏一直伴随着曹操。曹操妻妾成群,知其姓氏者就有十五人之多,为他生二十五个儿子、七位郡主。这是让傲视群雄的曹操引以为豪的,仿佛在向这个世界炫耀,他曹阿瞒不仅有盖世雄才,而且有极旺盛的生殖力,足以使天下的女人都能受孕,繁衍出一代剽悍强健的子孙与世界上任何强大的敌人抗衡!

在这些妻妾中,最受曹操信赖的女人就是卞氏。

卞氏出生于琅牙开阳一户倡伎世家。倡伎泛指中国古代以歌舞杂戏娱人的艺人,大多因身家不幸,跌落烟花柳巷,她们不只是姿色可人,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在身不由己的欢笑场里,在滚滚红尘的浮荡中也体现出一种“楚楚文弱,寒淡如孤梅冷月,含冰傲霜,不喜与俗子交际,矜贵寡言笑”的高贵,以温柔多情、凄美娇艳、充满灵性的生命姿态,成为风流才子们追慕的对象,在偎红依翠、吟诗唱词中,为他们成就了一段段风花雪月的风流韵事。据说卞氏出生时,屋子里充满黄光,初为人父的卞敬侯惊异非常,便去向卦仙问卜,卦仙收下“请礼”答曰:“此乃大喜之兆,夫人所怀必为非凡胎,无论是男是女前途不可限量也!”卞家一片欣喜。但长大后的卞氏仍然承传卑贱的职业,成了一名歌舞伎。

这个以卖艺为生的家庭四处飘零,来到了谯地。此时的东汉王朝佞臣当权,贵戚横恣,朝廷命曹操去做东郡太守,而他为避权贵之祸,称病辞官返乡。在谯地城外建起屋舍,读书放猎,自娱自乐,窥视时机,以图发展。就在这时,年方二十的卞氏以其诱人的才色,令二十五岁的曹操心荡神摇,遂将卞氏纳为妾室。卞氏入嫁曹家时,虽曹操正不得志,但她也倍感受宠若惊。曹操乃名门望族,其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大长秋是宫中最大的宦官,秩二千石。而曹操的父亲曹嵩虽是曹腾的养子,曾为朝廷司隶校尉,汉灵帝时擢升为大司农,官至“三公”太尉。曹操乃曹嵩的长子,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二十岁时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率兵镇压颍川黄巾军,斩首万级,曹操居功提升为济南相,因惩治当地官吏贪腐淫奢之风,触犯了权贵,专朝宦臣假借朝廷之命,调任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不就,托病辞官,返回老家谯地卧薪尝胆。

曹操原配妻子丁夫人一直没有生育,反倒随丁氏陪嫁到曹家的侍女刘氏为他生下长子曹昂、长女清河公主,还有次子曹铄,早薨。因刘氏早逝,将儿女托付给丁夫人抚养。卞氏嫁给曹家,深知自己的小妾身份,对被男人冷落闲置的丁夫人敬重有加,对刘氏撇下的儿女也视若己出。而她毕竟出身倡家,经见情为何物,于夫妻之道也更为浪漫娇媚,将男人服侍得舒舒服服。但曹操岂是陈规陋习、伦理纲常所能约束得了的寻常男人,继卞氏之后,又纳众多姬妾,生育儿女。卞氏知道,在这个男人眼里,只有看不上的女人,没有弄不到的女人。这些姬妾出身虽也千奇百怪,但只要令曹操着迷必成宠到手。故此她与姬妾们也都彼此友爱,亲同姐妹,对众多儿女尽养护之责。这很让曹操对她格外另眼相看,对她的贤能阔达非常赞赏,称其为内助之贤。况且她很快进入角色,一连为曹家生出四个出类拔萃的儿子。

P1-4

书评(媒体评论)

才高八斗,诗成七步,谁人不识曹子建?然而人生定位上的错谬,使文才陷入政争,最终酿成一代英才的悲剧。作者将传主置诸三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置诸曹氏父子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之中,以蘸满感情的笔触,抒写传主嵚崟磊落的人生。

——文史专家 郭启宏

作者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文学专家 白烨

目录

自序

第一章/生乎乱,长乎军

第二章/太子位,为何悬而不决

第三章/风起铜雀台

第四章/平原侯亲事

第五章/棠棣之华

第六章/祸降司马门

第七章/萧瑟秋风

第八章/悲情赋洛神

第九章/萁豆相煎

第十章/视死忽如归

第十一章/何时是归年

第十二章/魂泊思陵冢

附录一/曹植年表

附录二/参考文献及资料篇录

序言

一个幽灵,雅号叫“绣虎”的幽灵,在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天空徘徊。三国时期被建安文坛誉为“绣虎”的曹植,其绣,谓之文采华美;其虎,谓之才气雄杰。

我小时候就听说,这个人的故事与一首诗有关,我生长的这个地方发生的一些故事也都和这首诗有关。还是牙牙学语的孩提时,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就会背咏《七步诗》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这首诗早已家喻户晓,老少能详。看似童谣一样通俗简易的诗句,字里行间流淌的却是人间热血。人们为这首兄弟相煎的诗洒下太多的情感和眼泪。其影响之大,远远超出诗的本身。这首刀斧下的七步成诗,一字一句都是从他那双眼睛里碰落下来的泪、血与烈性的火,都是从他内心深处舔抚着被啮咬过的伤痕独对天空和大地的倾诉!它即是曹植生命的写照,也是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折射,更是对人类生存与毁灭的痛彻揭示。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载入史册的文化名人着实不少,但以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中的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成语、座右铭,常被人们景慕成典者屈指可数。譬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会想到《论语》想到孔子;譬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会想到《离骚》想到屈原;譬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就会想到《史记》想到司马迁……而说起曹植,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七步诗》,想到《洛神赋》,想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白马篇》,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曹植以自己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全部心血的结晶和生命的写照告诉人们:历史可以生锈,唯有风骨长存。能把千钧历史撬动起来浸润万民心中的,只有文学的力量。

《大清国一统志》记载:三国魏曹植墓,在淮宁①县城南三里,魏封陈思王,魏明帝钦定墓名“思陵冢”,实为思王衣冠冢。令人惊异的是,曹植墓却是四座坟冢,自城南三里槐花岗由北至南依次排列,距南关门正四里,故称“四里冢”。也许是一种巧合,“四里冢”其实是“思陵冢”的谐音。但当地人似乎并不理会魏明帝曹睿为其叔钦定的墓名,“四里冢”依旧被周边豫、鲁、皖、苏的民众一代一代高亢嘹亮地叫着流传下来。

说来也是一种天造地设的缘分,我的出生地就在四里冢南面一个古镇,不管进城逛街还是上学,都要路过四里冢。远远望去,四座坟冢宛若矗立于平原的山丘,气象峥嵘,且总又觉得那山丘茂密的槐树丛里有一双眼睛闪烁着,无时不在注视着你,注视着这周遭的一切。即使到了十九岁那年我投笔从戎,步入军旅,这种魔幻般的感觉也如影随行。启程那天,当满载新兵的卡车驶过四里冢时,我和战友们怀着对曹植极大的崇敬,向他致注目礼,颇有几分“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感怀。  有心想为他写点什么的念想已存心中多年,这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觉得我和他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缘分。知道或者熟悉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要了解一个死去千八百年的人,似乎并不困难,这主要是看你对他的真正了解和喜欢程度。千百年来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这么热爱曹植,有那么多的文豪大家评说曹植,我极力想探究一下缘故。当然,像曹植这样一位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古往今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必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常人不具有的特质,让人很难定性,所以成为人们话头的范本,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解读他,这会让人看到无数个自己想到的不同形色的曹植。但是我想,对他的人生做悖乎历史真实的臆断或一孔之见,都是徒劳无功的。自魏晋以来,有关曹植作品的学术文论繁多,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曹植的生平传记,已有晋人陈寿著《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作千余字记述,后有裴松之对本传作注引,其文字也不过万言。这似乎为后人留下太多的填补空间,曹植之所以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品评不尽的话题,多是为他卓越的才华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而津津乐道,各持己见,但对于他浸透诗行的血泪和心灵史,深究者又有多少呢?

就说《七步诗》吧,因此诗不见魏志本传,有人疑是附会,并非曹植亲作。提出这种“疑信难决”的可信度是什么?是权威还是历史?曹植为何“维系了千载的同情”?曹丕又为何“膺受了千载的厌弃”?《七步诗》除了揭示兄弟“相煎”的悲剧之外,又告诉了人们什么?那只操纵燃萁煮豆的幕后之手究竟是谁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不当皇帝,在曹植眼里曹操是怎样的一个父亲?煮酒论英雄,曹植对三分天下的见解为何直言最强者并非父王?曹操兵败赤壁为何被曹植看出端倪?他对韬光养晦的司马家族为何一直持有警惕的目光?

曹植对曹操身边的五大谋士和五大良将各有怎样的看法?曹操让贤士邯郸淳去与曹植纵论世事,邯郸淳出来后为何连声赞叹曹植是个“天人”,向曹操建言把他当作“最可定大事者”?

太子位之争,曹操为何长达十年未决?被古人评说“不自雕励”“任性而行”的曹植,为何令人痛惜地败给了“御之以术,矫情自饰”的曹丕?曹植与曹丕皆在“用术”而“相欺以诈”吗?曹植的用术是什么?曹丕的用术又是什么?聪明绝顶的曹冲为何会突然得一种怪病而亡?“黄须儿”曹彰又为何吃枣暴毙?

“司马门事件”是曹植酒后闯祸,还是他对权贵的一种挑战?他真是醉了,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饮酒不节”是因为他更清醒地看透了威权下的阴谋与罪恶?

曹植领命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去援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他为何在这个生死关口偏偏喝得酩酊大醉?曹丕携甄氏为他饯行,将其灌醉是何用心?这其间的堂奥被五百年后的李白在《将进酒》里揭示得酣畅淋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对曹植的叹惋抚慰,还是对施术者的戏谑嘲讽?

曹操弥留之际为何急召曹彰前来见他?又为何将立世子的手谕特意写给曹彰?曹彰对曹植泣说“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曹植为何不与曹彰联手主位,而把难得的一次大好时机拱手让出?还有明帝曹睿御驾亲征长安,忽染疾而亡,朝臣议迎曹植为帝,而曹植又为何拒不出山,把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断然放弃?

以《七步诗》为标界,成为曹植人生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围观者在他七步成诗的举步间,看到的是怎样一双悲悯天下的眼睛?血与泪的凝结,情与思的辐射,酒与剑的狂放,又有谁能听懂那是他灵魂啼血的足音?

在中国文坛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洛神赋》中的洛神是神还是人?它真是传说中曹植与甄氏最凄美的“叔嫂恋”吗?或者像有人评说的那样,是曹植“风流逸事”的真情告白?在这个“红颜祸水”的女人身上藏匿着多少曹氏父子间的爱恨情仇?她被曹丕赐死时道出了怎样的忏悔和加害曹植的奸计?随之她招致的又是怎样的凄惨命运?

《白马篇》是曹植对功成名就不懈追逐的最后寄寓吗?但是,是历史没有让他如愿?父王曹操没有让他如愿?曹丕、曹睿父子没有让他如愿?说到底还是曹植自己没有让自己如愿?他倔强地倒下的躯体内,流淌的还是王者的血液、王者的风范、王者的期待吗?

……

这一切一切,都需厘清历史的脉络,拨开重重谜团,以舍下苦力的劳作和披肝沥胆的求索,突破故纸堆和文字的局限,让人们看到一个从云里雾里走出来,走在坚实大地上的主人公。然而,面对一个沉睡千年的旷古奇才,我概不敢悖乎真实、超乎历史而夸大其说,妄加描绘,我只能沿着他走过的人生历程作一次生命轨迹的探幽,把活现于我心目中的曹植忠实地告诉人们。

故此,诚掬著名剧作家、史学家郭启宏先生语:“借来三曹事,寓我一家言。”不吝金玉。是为序。

内容推荐

《棠棣之殇(曹植传)》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作者马泰泉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把曹植看似置身富贵之家,实则处在夹缝之中的坎坷人生,表现得既真切又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来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评论家白烨说:“在书写曹植一方面,这本传记堪称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集大成之作。”

编辑推荐

《棠棣之殇(曹植传)》作者马泰泉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棠棣之殇(曹植传)(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泰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7805
开本 16开
页数 43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89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06
CIP核字 2015013139
中图分类号 K825.6=361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0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