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作者的一部“文化大散文”选集,并不代表作者的散文创作的全部。其实作者写散文时并没有想到这篇作品要写成“文化散文”,那篇作品要写成“抒情散文”。散文是最宽泛的文体,最灵活、最充满生机的文体,既是古老的,又是永新的。散文以抒写灵性为主,要有感而发,这怕是每一个作者心知肚明的。
图书 | 苍茫岁月(文化散文精粹)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作者的一部“文化大散文”选集,并不代表作者的散文创作的全部。其实作者写散文时并没有想到这篇作品要写成“文化散文”,那篇作品要写成“抒情散文”。散文是最宽泛的文体,最灵活、最充满生机的文体,既是古老的,又是永新的。散文以抒写灵性为主,要有感而发,这怕是每一个作者心知肚明的。 内容推荐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我童年时代就读过辛稼轩的词,对他那种“栏杆拍遍”、扼腕长汉的悲愤,怎么也激发不出历史的感悟,还责怪一个南宋的臣子管人家大唐的国都长安做什幺?后来才渐渐理解了这位“挥手起风雷,落笔著华章”的一代将军词人站在镇江的北固楼上,望着早已沦陷的故都汴京,山河破碎,壮志难酬,怎能不感叹欷歔啊! 目录 西北望长安 奔腾的史诗 将星高照的“山西” 走近汉朝 巍巍皋兰 凭吊交河故城 贺兰山“满江红” 一个丢失历史的王朝 歌在高原 佛风荡漾的圣城 曼荼罗的精灵 落日满毫州——写在曹操家族陵园 堪惜流年谢芳革——胡适的爱情悲剧 他生命的闪电使黑暗颤抖 李白皖南诗解读 诗城 小城之魂 李商隐:漂泊的流莺 柳永:奉旨填词浅斟低唱 苏东坡:不携名妓即名僧 秦少游:人到情多情转薄 唐伯虎:才子佳人渐相知 后记 试读章节 走出东西市场,前路像是还未尽头。作者素来喜欢山水园林,盛唐时曲江池是最好的去处。瓦肆勾栏,朱阁绮户,花卉环园,烟水明媚,彩幄翠帱,匝于堤岸,人夏则菰蒲葱翠,柳荫四合,碧波红渠,湛然可爱。唐代很多诗人在这里驰骋笔墨,拈花赋诗,对酒联句,倾尽才华,有自居易的《早春游曲江》、卢纶《曲江春望》、秦韬的《曲江》、王綮的《曲江赋》。安史之乱后,曲江两岸高台楼阁被毁,曲江池污泥淤积,一片衰败景象,杜甫触景生情,写道:“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离乱之后回到长安,来到曲江岸边,触景生情,感慨欷欺,满腹悲怆。相传后来唐文宗读到这首诗,也颇感悲哀,立即传旨,命人清理曲江污泥,重修紫云阁、落霞亭等建筑物。 唐长安人有浓厚的春游习气,每年三月三游人如织,花繁锦簇的曲江岸,“日照香尘逐马蹄,风吹浪溅几回堤”,“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王公贵胄嫔妃丽人当然是锦幡彩幢,翠华摇摇。踏青游春,是唐人的风习,即是平民百姓也来游春,农家姑娘也采一朵杏花插在鬓边。“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唐人妇女喜欢采鲜花插在发鬓上,野外的春景阑珊了,而城内却仍然满眼春色。 不过现在的曲江池已是人烟稠密,屋宇拥挤,是一片都市里的村庄。江水、池水早已干涸湮灭,没有了柳丝冉冉青莲碧荷,没有了亭阁香榭风流豪华。那些落仕弟子感怀伤时的悲叹已不再,那些怀才不遇的志士豪俊的诗赋歌咏的浪漫已不再,烟柳画桥的良宵已不再,舞池灯畔的轻歌曼舞已不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鸡鸣狗吠、人声嘈杂的声浪已将历史淹没。 四 现在,作者们再回到唐朝的宫殿里来。唐太宗在《帝京篇》中赞美“皇宫和离宫”,“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唐太宗除在城内修建了太极宫、大明宫、永庆宫,以及禁苑、东苑、西苑、芙蓉宫等,还在四处郊区修建了翠微宫、玉华宫、望贤宫、华清官、万金宫、九城宫、永善宫和消夏避暑的离宫。可谓九重宫阙,屋瓦鳞鳞,栉比鳞次,“画阁凌虚构,遥瞻在九天。露露浮元气,亭亭出瑞烟”。庞大的建筑群,峨峨岌岌,若云兴雾涌,豪华之极,宏伟之势,空前绝后。那是一部英雄的乐章,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辉煌。它以史诗般的语言,展示了盛唐时代恢弘的气魄,旺盛的精力,蓬勃的元气,汹涌澎湃的青春激情。正如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称赞古希腊建筑多立克柱时的感慨一样:“在人类的作品当中,有哪些东西曾经攀登到如此高度啊!” 太极宫,是唐朝最早建筑的宫城。李渊在太极宫登基。太极宫附近有两仪殿,平时皇上在这里处理朝政。西仪殿之北又有甘露殿。甘露殿东北有凌云阁。贞观年间,唐太宗命绘画大师阎立本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勋、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二十四位功臣像画在阁上,太宗一一撰诗赞扬,并由著名书法家褚遂良题于阁上。 还有一个女人不能忘记,那就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在政治上给唐太宗极大的帮助,她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逢,以存内助,一句话是有政治头脑的贤内助。玄武门政变时,她是发动政变的决策人之一,政变成功,她亲自慰问将士。更为可贵的是,唐太宗走上政坛后,她极力限制长孙族人仕进,支持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等直臣,并督促唐太宗保持纳谏的作风。用今天的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必定有一个坚强伟大的女性。长孙皇后临终前还嘱咐太宗:“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葬。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唐太宗遵嘱没有大事铺张,采取了“因山起陵”的办法,将长孙皇后葬于昭陵。 寻访大明宫的遗址,它原是永安宫扩建而成。大明宫是极其豪华庄严的宫殿,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玉阶丹墀,气势非凡,是唐太宗后历代皇帝早朝和接见外宾的场所。有一位诗人贾至曾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诗:“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户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杜甫、岑参、王维也都曾写诗赞美过大明宫。王维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一代女皇武则天就是从后宫走进大明宫而登基的。P8-9 后记 这是我的一部“文化大散文”选集,并不代表我的散文创作的全部。其实我写散文时并没有想到这篇作品要写成“文化散文”,那篇作品要写成“抒情散文”。散文是最宽泛的文体,最灵活、最充满生机的文体,既是古老的,又是永新的。散文以抒写灵性为主,要有感而发,这怕是每一个作者心知肚明的。 我写散文就是凭着性子而写,写什么,怎么写,写前往往“心中无数”,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学识、思想,或者一种灵感和生命的激情,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感悟生命、感悟人生、感悟世界。人具有与生俱来的美学本能,他首先是美学动物,其次才是伦理动物,所以审美化地处理人生、社会、自然和历史记忆,自觉不自觉地成了散文创作的基本功。也就是说审美是散文创作的灵魂。 新时期三十多年来,散文创作也走过崎岖的道路,先是怀念、纪念、悼念亲朋故友,接着是乡情、山情、水情、爱情、友情等各种独抒心灵的散文,万紫千红,群芳争艳,散文创作越来越热,呈现出一片繁荣和繁华。上个世纪整个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是散文热的时期,这期间出现小女人散文、先锋散文、新人类散文等现象,但却是昙花一现,很快被读者厌恶了、淘汰了。而文化大散文出现,却震撼了文坛,一时间山呼海啸,铺天盖地,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出版社成套成套地出版,热气腾腾、沸反盈天,这现象一连持续多年,后来虽然遭到理论界暴风雨般的抨击,一度冷落,但文化散文并未“死亡”,却使散文家更冷静了。读者冷落是那些卖弄知识、堆砌资料、展览古董的笔记性的“大散文”,它们已失去了散文的真正文学意义和审美价值,成了大学教授的讲义或学者的读史札记,或者叫历史文化随笔。虽然有些矫饰,故作深沉,实际上是为了卖弄。 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文化散文,是来自遥远时空的文化震撼。几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史,是一代代先祖用生命和热血凝成的历史,富有开采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文化散文依托智慧,拷问历史,洞察古今,裨益当下,也就是说作家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广阔的文化视野、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触角,探测历史,捕捉历史的光斑,张扬尘封的人文精神,引导读者穿越文化时空,进行种种发现和辨识,以利于提升现代人的人格情操和人文素质。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历史都是思想史。文化大散文撬动历史,诠释历史,烛照今天,从而撞出智性的火花,点燃读者心灵的圣火。人们希望寻觅掩藏在历史褶皱中鲜活的细节、生动的故事、感人的事件,这种好奇性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眷顾历史的一种温馨的感情。但是文化大散文,不是机械地繁琐地抄写资料,考证历史的真伪,触摸人物活动的历史表层,晾晒故事和人物传奇,不带任何感情的目光,像用手术刀般冷峻的书写,那是历史学家的工作。而文化散文则要求注入作家的睿智,哲理的思辨,以诗意的笔触复活历史的细节,深入并挖掘所述事件的人文内涵,所展示人物的情感褶皱,揭橥人物的精神以及命运,大胆地想象,还原历史的真实。文化大散文首先是散文,是具有文学意义的散文。作者必须注重艺术感觉,而非注重历史史实和历史理念。应该是历史和文学、文学和思想有机融合,应该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所写事和人物的真挚的感情,这种感情当然包括喜、怒、恨、爱。感情是复活历史的催化剂,是“回春药”,没有细节的历史是僵化的历史,没有感情的细节是冰冷的历史碎屑。 固然,历史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犹如生活不等于艺术,要经过作家思想过滤,需要作家的想象和建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文学,同样,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文化大散文。臧否人物,评骘历史功过,这需要智、识、胆,还需要想象力,将读者引入到对历史解读之中,使其感到历史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生动性。 文化散文必须灌注作家的创造激情,以诗意的语言,提升文化散文的审美价值。任何文学体裁的作品都是语言的艺术,一切都要回归到语言,这是文学的最后实在,是“文学的本体”。凡是美的东西,都会打动读者的心灵,文学的使命就是给人真、善、美的力量。通过美的创造和欣赏,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生命力和创造力得以张扬。审美是人类的本能,人类有了审美意识,才有伦理理念,审美功能与生俱来,与生俱在。文化大散文正是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提纯历史的美质和人文精神,目的是提高现代人的素质,充实他们的精神空间。天地、日月、生死、分合、敌我、男女、君臣、父子、夫妻等,是一切哲学的核心,也是文学和历史永不衰竭反映的主题,当然也是文化散文的主题。文化大散文的重点不在于历史具象的描绘,而关键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力求传达出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 时下由于商品经济的疯狂和嚣张,人类的精神家园已呈现一片荒芜,而作为精神产品的文学更是一片萧条,不仅小说、诗歌创作处于困境,散文热也逐渐降温,曾经产生轰动效应的“文化大散文”也受到冷落。散文怎样才能持续发展?纯文学的路在何方?是值得严肃思考的问题。这些年我写了一些“文化大散文”,《昨天的地平线》《星斗朔方》《大赋长江》《徽风皖韵》《此情不关风和月》等散文集的陆续出版,虽然也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称赞和鼓励,不仅没有感到振奋,反而困惑、迷惘,越来越感到总不能在历史时空里往返跋涉,整天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共语吧?散文应该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回归人生,散文家应该双脚踩在泥土上,投身这个瞬息万变和飞速发展的大时代,浑身裹满热烈的生活气息,才能写出气象万千撼人心魄的时代华章。这是散文创作的唯一出路。 这部以文化散文为主体的选集能得以出版,是山东文艺出版社领导和同事对我又一次关爱和培养,我当铭镌在心,在此表示深挚的谢意。 2010年1月8日作者于泉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苍茫岁月(文化散文精粹)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保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93276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7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50 |
宽 | 181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