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民事诉讼证据新规实战指南 规则综述与经验提炼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从民事审判实践角度,分析证据与证据规则,并阐述各类证据的生成、制作及在司法实务中的举证、补正方法,对诉讼中各个阶段对证据运用、庭审质证活动中的各类突发情况的应对均作了详细的类型归纳与应对思路总结。此外,从法官视角出发,对具体案件的待证要件事实分析、对应的举证责任分配、对当事人举证进行有针对的合理释明、依职权或者依申请调查以及综合全案证据开展心证并依法采用较为合适的方式公开心证结论等问题作了深入分析,不仅可以给法官、人民陪审员就审理中涉及的证据问题作系统的培训,也可以帮助律师、法律工作者深刻认识审判人员对诉讼证据的认证方式和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方法,从而更好的为诉讼代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完整的思路。 目录 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证据制度 节什么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基本理念 一、证据制度为当事人开展诉讼活动提供必要支持 二、证据制度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提供基本保障— 三、证据制度为实现司法效率提供必要解决路径 第二节什么是证明活动的基本特性 一、证明活动的内在属性:科学性 (一)证明的物质准备:行为的特定信息留痕与储存 (二)证明的行为本质:感知证据所承栽的特定信息 (三)证明的基本方法:逻辑与试验 二、证明活动的外在属性:法定性 (一)证明的底线:证据收集必须是基于法律与道德准则下的活动 (二)证明的维度:证据收集必须是依照既定程序与规范下的 (三)证明的方式:在对抗与判定的诉讼场域下解读与重现行为的特定信息 第二章证据及证据的分类 节何为证据 一、如何准确地理解证据的概念 (一)证据概念的异同 (二)如何全面地认识证据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事诉讼证据新规实战指南 规则综述与经验提炼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华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9284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07000 |
出版时间 | 2020-06-01 |
首版时间 | 2020-06-01 |
印刷时间 | 2020-06-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5.113.4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