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儿童心理之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被誉为“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奠基之作”,是教育学名著《家庭教育》的姊妹篇。书中全方位聚焦儿童心理教育问题,分阶段探讨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
对于婴幼儿,注重动作、语言和感知力的发育,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长子一鸣出生后的808天,是我国首例关于儿童心理的长期个案研究。
对于三岁以上儿童,从游戏、好奇心、美感、思想、道德等方面,结合丰富实例与细致分析,探寻儿童的感性与智性世界。
陈鹤琴特别重视“环境”的因素,提出:“环境愈复杂,学习的机会愈多;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愈快。”
作者简介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长期从事师范教育与儿童教育工作,在儿童心理的研究与幼儿教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民国四大教育家之一,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教育机构方面从托儿所、婴儿院,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为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照相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
第二章 幼稚期之意义
第三章 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
第四章 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续)
第五章 儿童身体之发展
第六章 一个儿童动作的发展
第七章 模 仿
第八章 暗示感受性
第九章 游戏
第十章 玩具
第十一章 好奇心
第十二章 惧怕
第十三章 哭与动作的抑制
第十四章 知识
第十五章 学习
第十六章 言语
第十七章 美感
第十八章 儿童的绘画
第十九章 思想
第二十章 道德问题
第二十一章 男女性的分别
第二十二章 特殊儿童:耳聋和口吃
第二十三章 研究儿童的历史
第二十四章 研究两岁以内儿童之方法
导语
《儿童心理之研究》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本著作详尽记录了中国首例儿童个案追踪观察、研究过程,并结合具体案例阐释儿童教育原理。其意义有三方面:第一,将儿童作为独立个体进行研究,确立了儿童自身的价值,从而改变以成人与社会为主的儿童教育观;第二,将儿童发展过程建立在实验、统计与分析基础上,从而使儿童教育由主观伦理转变为以科学数据为根据的学理;第三,在这本著作中贯穿始终的活动记录、实验等研究方法,不仅延续自达尔文(1809—1882)、普莱尔(184l—1897)采用的“实证法”,并且将观察、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学研究,使儿童教育在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拥有独立的学科地位。这本著作与其姊妹著作《家庭教育》,以及南京鼓楼幼稚园,在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中具有开创性的特殊地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儿童心理之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鹤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92262
开本 16开
页数 5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1-02-01
首版时间 2021-02-01
印刷时间 202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717
CIP核字 2020247744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3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1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8: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