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道德假面与伦理建构(亨利·菲尔丁小说研究)/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亨利·菲尔丁小说对伪善的批判即为其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通过讲述人物的道德成长故事,菲尔丁最终提出了包括坚贞、谨慎和仁爱在内的几个重要的核心伦理价值,并建构了情感与理性并重、现实与传奇共存的含混的伦理叙事景观。亨利·菲尔丁作品中的阶级立场和伦理叙事看似保守中庸,其实承载了驳杂繁博的思想观念,其小说的伦理建构不仅更为切合英国民族激进和妥协、进步和保守共存的独特文化气质,也直接奠定了19世纪英国文学的诸多叙事伦理传统。 作者简介 杜娟,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外国文学研究》编辑。主要从事英语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出版专著《亨利·菲尔丁小说的伦理叙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博士学位论文入选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亨利·菲尔丁小说研究”。 目录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菲尔丁小说伦理的人性起点 第一节 反帕梅拉的创作冲动 一、《莎梅拉》:菲尔丁的牛刀小试 二、《约瑟夫·安德鲁斯》与《帕梅拉》的互文关系 三、其他帕梅拉式的人物 第二节 伪善对自然人性的背离 一、普遍人性的性善论 二、现实人性的多样化与决定论 三、人性的堕落:虚荣与伪善 第二章 菲尔丁小说伦理的文本脉络 第一节 逃婚的恋人:菲尔丁小说的伦理结构 一、道德的实践者与观察者的双重结构 二、逃婚:菲尔丁小说的伦理线 三、恋人身份导致的道德困局 第二节 伦理结:菲尔丁小说的伦理冲突 一、利己与利人之争:安德鲁斯与亚当姆斯 二、原欲与责任之惑:汤姆·琼斯 三、情感与理性之辩:威廉·布思 第三章 菲尔丁小说伦理的思想建构 第一节 菲尔丁小说伦理的核心价值 一、忠贞 二、谨慎 三、仁慈 第二节 菲尔丁小说伦理的心理学体系 一、善的发生:道德情感 二、善的保障:理性与后天理智 三、善的回报:理性的快乐与道德自救 第四章 菲尔丁小说伦理的内在矛盾 第一节 伦理内涵指涉的模糊性 一、同情的误导性 二、荣誉的虚假性 三、自爱的双重性 第二节 伦理正义达成的传奇性 一、发现与突转:各安其道的身份伦理 二、“天意之手”的干预与宿命 三、家庭罗曼司与田园乌托邦 结语 “小说”道德:菲尔丁小说伦理的艺术之维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力图还原亨利·菲尔丁小说伦理的思想建构过程,从历时、共时的角度阐明菲尔丁小说作品的伦理特性和体系内涵。菲尔丁“小说”道德的特殊价值,在于他不仅反拨和纠正了欧洲伦理学家“大说”伦理的形而上学,而且也通过询问个人奇遇、探究心灵奥秘、揭示隐秘情感、解除历史禁锢和缠绵于生活事件这一类的“小说”方式,真正走入了作品中每一位人物的道德困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道德假面与伦理建构(亨利·菲尔丁小说研究)/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杜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204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首版时间 | 2021-04-01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38 |
CIP核字 | 2021040503 |
中图分类号 | I561.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56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