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日奔波于红尘俗世中的你,是否在某一刻想要躲入山林,呼吸着清爽的空气,让自己周身放松于大自然中,获得宁静平和的心境?!其实,参禅悟道一样能够使在都市繁忙的我们获得那般的心境。书中有文有图有诗——文是高僧传道,图为禅院风景,诗乃净土梵音。红尘中微笑,让身心柔软下来,迷悟之间的喜乐,你心中也有一朵莲花……
图书 | 让身心柔软下来/指上禅院 |
内容 | 编辑推荐 整日奔波于红尘俗世中的你,是否在某一刻想要躲入山林,呼吸着清爽的空气,让自己周身放松于大自然中,获得宁静平和的心境?!其实,参禅悟道一样能够使在都市繁忙的我们获得那般的心境。书中有文有图有诗——文是高僧传道,图为禅院风景,诗乃净土梵音。红尘中微笑,让身心柔软下来,迷悟之间的喜乐,你心中也有一朵莲花…… 内容推荐 本书是指上禅院系列之一,收集了富有佛教禅意的各类小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尝试着参禅悟道。不必远遁山林,你也可以拥有平静宁和的心境。观此书,一如信步禅院,可解惑、可消愁、可忘忧……就于书斋卧榻,作一回打坐的佛子、化缘的僧人吧! 目录 1/四个老婆 3/桥流水不流 4/行恶与修善 5/香林家风 7/本寂 8/是什么 10/唯我独尊 11/不见烟火 13/密室 14/密传与无传 15/柔软心 16/禅师对坐 17/风幡之议 20/安心 23/普愿杀猫 24/关你什么事 25/真相与假相 26/用功异同 27/已经提问 28/修行要诀 29/骏马和钝鸟 30/切忌 31/菩提什么样 33/贼入空室 34/死人舌 35/不为境动 36/左角右角 37/三十大板 38/非佛非驴 39/喝茶去吧 40/一与十41/大与小 43/一片石 44/胡饼45/艳诗 47/一宿觉 49/三心不可得 51/你就是佛 53/长沙作答 54/是僧是牛 55/无佛可求 56/谁更危险 57/怕污人口 58/草的颜色 61/无心无佛 62/高僧真仪 64/N味具足 66/主人公 68/平常心是道 69/不得道长短 71/宝积省悟 72/卧轮有伎俩 74/一喝震五教 77/不肯承担 78/佛今在何处 81/思量不思量82/啐啄妙用84/不得不说86/割舍 87/云水随缘88/没有后人89/嫌什么 90/真假妄语 91/福德 93/通身是眼 94/怎可动心 95/掉进井中 96/云门断脚 97/不留平常心 98/野鸭子 100/不是你的话 103/寻根源 105/正与邪 106/佛子天然 107/安住何处 108/禅之道 1 10/多捡一些 111/比大 113/赵州小便 114/转身 116/沙弥问答 118/信物 120/一喝有多重 123/艰难一忘 125/石头狮吼 127/一起活埋 129/观音说法 131/丹霞烧佛 133/今天不方便 135/无言教学 137/快乐与痛苦 138/肯定自己 139/米里有虫 140/把门关好 141/虔诚的心 143/银货两讫 144/虱子 145/一得一失 146/国师是宝 147/参禅法器 149/提起放下 151/百年一梦 153/能大能小 154/满了吗 155/除去心头火 56/一休与五休 158/本有佛心 159/茶房论禅 162/我有你呀 164/敬钟如佛 165/协调生活 167/黄山谷问禅 169/禅师与母亲 171/只手之声 173/禅师的宝座 175/禅心与经语 177/面上污秽 178/荣与枯 179/不曾空过 试读章节 行恶与修善 有学僧曾请示峻极禅师道:“如何才是修行善行的人?” 峻极道:“担枷带锁的人。” 学僧道:“如何是为非作歹的人?” 峻极道:“修禅入定的人。” 学僧又道:“学僧根机愚昧,禅师的开示颠倒难明。恳求禅师还是用简单一点的言辞开示吧!” 峻极接着道:“所谓恶者,恶不从善。善者,善不从恶。” 学僧仍然如坠五里雾中,茫然一片。良久,峻极禅师问学僧道:“懂了吗?” 学僧道:“不懂。” 峻极道:“行恶者无善念,行善者无恶心。善恶如浮云,无所生也无所灭。” 学僧有悟。 香林家风 香林澄远禅师把证悟禅理、求得解脱看作是识见自性,一天他上堂说:“你们众人都是挑着行李、四处行脚的汉子,你们识得自性吗?如果有人识得自性,不妨站出来说说看。” 停了一会,禅师见没有人站出来,又继续说:“如果你们不认识自性,即使走南闯北,也不过是昏头昏脑,让人随意哄骗而已。我再问你们一回,各位平时参禅学法,扫地煎茶,游山玩水,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才是自性?” 依旧没人回答,香林澄远继续开示道:“你们成天嘴里说自性始终不生不灭,没有高下、美丑之分,那么它究竟在哪里呢?如果你们知道了它的下落,也就知道了诸佛的解脱法门。这样,你们就会悟道见性,知道自己是生命唯一的主人,就能始终不疑不虑,说话吐气都理能直气壮,任何人对你都无可奈何。这就好像买田必须拿到契约一样。没有契约,田不能算是你的,即使官府判给你,也没有凭据,早晚还是被人夺去。参禅学法的人也是一样,总要有一颗圆满自在的心。你们谁有契约?拿出来看看。” 香林澄远注视着僧众,然后又兴致勃勃地说下去:“自己做不了主人.即使学了一千种巧妙的理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不过是鹦鹉学舌。卖弄别人的东西,对自己毫无用处。” 在云门文偃的弟子当中,香林澄远算得上是完全继承了其师的风格,常以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的方式来接引学人。 有僧人问:“自己生命的呼声是什么?” 香林澄远做出侧耳倾听的样子,反问:“谁在这里踏步不走?” 那僧人“啊”了一声,恍然大悟,笑着退下去了。 又有僧人问:“师父的灵丹妙药是什么?” 香林澄远答:“不离众味。” 僧人接着问:“吃下去会怎样?” 香林澄远反问:“你咬着了吗?” 僧人忽然觉悟了,连忙礼拜致谢。 本寂 禅宗中曹洞宗的建宗禅师是洞山良价禅师和曹山本寂禅师。当曹山禅师追随洞山禅师参学一段时间以后,洞山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以曹山的名字“本寂”来考验他。 洞山禅师问曹山:“你好像是个有德行的人呀。你叫什么名字?” 曹山回答:“我的名字叫本寂。” 洞山又问:“嗯,本寂。本寂之上还有什么可阐述的吗?” 曹山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洞山再问:“为什么?” 曹山回答:“如果还有可说的,就已经不再是本寂了。” 洞山因此非常器重曹山,曹山也终成一代大师。 是什么 一天,香林澄远禅师走过师父云门文偃禅师的方丈室时,只听见云门文偃禅师在里面高声叫道:“远侍者。” 澄远禅师急忙走进方丈室,正想答应,云门文偃禅师问:“是什么?” 澄远禅师非常纳闷,他思前想后,总是猜不出师父的用意。 以后,每当澄远禅师听到云门文偃禅师喊他“远侍者”而想答应时,云门文偃禅师都要问一句:“是什么?” 十八年过去了,澄远禅师终于有所觉悟。云门文偃禅师笑着说:“我今后不再叫你了。” 一天,澄远禅师向师父辞行,打算到别的地方去行脚参禅。云门文偃禅师说:“你只要回答我一个问题,就可以走。” 澄远禅师说:“那就请师父问吧。” 云门文偃禅师问:“经文说‘光含万象’,这句话怎么理解?” 澄远禅师正要开口评论,云门文偃禅师很不高兴地说:“我看你还是住些日子吧。” 三年之后,澄远禅师终于悟道了,他知道禅不可说,要用心去体悟,一旦用概念、用分别心去解释,就会有偏差。云门文偃禅师问:“是什么?”也就是要澄远禅师返心求证,不要执迷于外相。 P4-9 序言 闭上房门,将负累留给红尘; 展开书卷,让身心复归自然。 《指上禅院》是按照不同的阅读感受分类编辑的一套禅宗公案丛书,共四部,分别为:《红尘中微笑》、《迷悟之间的喜乐》、《你心中也有一朵莲花》、《让身心柔软下来》。 书中有文有图有诗——文是高僧传道,图为禅院风景,诗乃净土梵音。观此书,一如信步禅院,可解惑、可消愁、可忘忧…… 就于书斋卧榻,作一回打坐的佛子、化缘的僧人吧! 莫道深山远,求佛原在心。 凡尘安宁如昔……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让身心柔软下来/指上禅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一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00692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07-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