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铁血黄花(清末民初的暗杀)
内容
编辑推荐

书写辛亥革命,原有副题曰“清末民初的暗杀”。何谓暗杀?暗者阴也。凡以阴谋手段杀人,皆得谓之暗杀。统治者之暗杀政敌,恶势力之暗杀仇家,史不绝书,今亦见报,有必要去论吗?《铁血黄花(清末民初的暗杀)》作者伍立杨要论的不是这些卑鄙龌龊之举,而是清末民初革命党人极悲壮的暗杀活动。那些革命党人,看来真是怪物。他们一个个出身富贵家,不追求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福子荫孙,倒跑去推翻帝制,掷弹杀官,引颈受戮。尤可异者,狱中赋诗,刑前演讲,一展书生本色,俨然欢乐归阴,使人相信天地之间确有一脉正气不绝如缕,由古联今。

内容推荐

书写辛亥革命,原有副题曰“清末民初的暗杀”。何谓暗杀?暗者阴也。凡以阴谋手段杀人,皆得谓之暗杀。统治者之暗杀政敌,恶势力之暗杀仇家,史不绝书,今亦见报,有必要去论吗?《铁血黄花(清末民初的暗杀)》作者伍立杨要论的不是这些卑鄙龌龊之举,而是清末民初革命党人极悲壮的暗杀活动。

《铁血黄花(清末民初的暗杀)》是随笔集,作者以民国初期革命党人的暗杀活动为主线,国内外他类暗杀为辅线,论述了书生气与英雄主义的历史机缘问题。全书介绍了清末民初暗杀论,包括暗杀的展开、旧制度与大革命、清朝廷之倒行逆施、孙中山先生的暗杀理念及政治理念等内容。

目录

缘起

白刃可蹈自由不可戕

 ——暗杀古风之复苏——英雄儿女旋风四起——生存竞争的野蛮实况

清朝廷之倒行逆施

 ——河决鱼烂淫逞不收——政治放射痛——立宪之忸怩:国事亡于拖——清诗切片——榨取的一角——劣质政治文化密码——凤凰已散苍蝇乱飞

旧制度与大革命

 ——狙击手段必要性——特权滋生政治高烧——寸金铸出民权脑:李叔同眼中的英雄事功——“好头颅,谁当斫去?”

非暴力与革命

 ——晚清社会处处死结——非暴力的迷幻

生与死的社会生理

 ——社会体格与生命进化法则——侠义气质的文士——风云起于襟袖之间

暗杀的展开 轰向清廷的第一爆

 ——选择定点清除的道路有若天授——社会枝节推求与根本解决——霹雳手段与菩萨心肠——定点清除浩气磅礴——轰向清延的第一爆

 ——史坚如:最年轻的狙击烈士——专制政体与千年破屋——“民主政治是天下公理”——《新民丛报》,《民报》之对立——青年的心理取向

不平静的1904

 ——试图拔除专制怪胎的总根源——孤胆万福华——古侠客式的定点清除

暗杀时代的象征与实践

 ——慷慨负气的人物名号——英雄出身述略——刺杀铁良未遂——弹炸五大臣:血花飞溅,青年学者出师不利

 ——狮子吼:《暗杀时代》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

择善固执 杀机深潜徐锡麟刺杀恩铭

 ——寒夜奔走江湖,接纳草莽间的同志——徐公锡麟连发七弹射杀恩铭

中国革命与近代俄国暗杀风潮

 ——较早时候的十二月党人——民意党斗争手段——手段与目的之辩证关系——文学人物与自由之花——影响亚洲革命: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谋刺摄政王载沣 龙猪凤鸦集于一身

 ——从志士到巨奸,汪兆铭一生与暗杀结缘

定点清除纯为救种

 ——明杀论:温生才刺孚琦——概观烈士供词

定点清除的连环效应

 陈敬岳与林冠慈的连环刺杀——菩萨心肠——刺杀张怀芝——精密布设炸毙凤山——华侨青年显身手——暗杀小组人员归宿

辛亥革命后的定点清除

 ——袁氏丑态——袁克文美化其父——暗杀之简略经过——新戏中的袁氏丑态

投向清廷专制的最后一爆

 ——彭家珍刺杀良弼——先烈之再认识

狙击先声的回溯

 ——谭嗣同的气质——张文祥刺马案的内外隐曲

比较特殊的个案:刺杀孙传芳

 ——“秋高马肥正好作战消遣”孙氏性格一斑——施剑翘拔枪近射,孙传芳血染禅林

散点与聚焦:同盟会的辐射式构架

 ——非常年代的运作

革命者的惨重牺牲

 ——中山先生伦敦蒙难——专制者蔑视生命,滥嗜暗杀——两类暗杀的本质区分——视死如归,仁者之用心——孙竹丹等烈士的惨死

 ——清朝廷及袁世凯捕杀知识分子——奏折密报西太后,跨国追杀孙中山——黄兴机智脱险——孙中山临危不惧——郑汝成刺杀革命骨干,义士反弹:郑汝成毙命

 ——戏剧先躯身中十三枪——文武兼备的杰出军事人才:吴禄贞遇刺惨死的前前后后——刺杀张怀芝未遂——金元效应

 ——弹丸政治说:才子韩衍的民权政治通道:杀机沸天地,仁爱在其中——歹徒两度狙击,韩衍牺牲——暗杀计划不周而招杀身之祸。

中山先生谈定点清除与政略关系

 ——同志自杀,中山闻之大痛——代价与权衡,中山先生的暗杀观纲目:表达生命的权利及因应之道——司法界的肮脏——民主政治与现代化——家世与个人气魄

 ——曾朴,张恨水笔下的中山先生——与章太炎的关系:仁者爱人——孙、袁交锋,泰山与山溪——中山著述的文采——百折不挠,《老人与海》的神似

 ——温文尔雅,气象伟大的绅士——罕见的人格魅力——张作霖想当中山先生卫队长——清洁植物吸收何物滋长?——参考昂山素季的暴力观

拼着颈血头颅:民主政治与人权诉求

 ——人权观念之发达——生存意义及民权学说——近邻一瞥一暗杀行动与政治问题:陈天华绝笔,刘艺舟“溅之以心血”——熊成基:自由之血

 ——与恐怖集团的一点区分——读书人振起民气——如花的年华——民主的基本理念——几种政体的比较——千秋孤愤:民主的形象指代

 ——“混蛋加妓女”:是非标准业已颠倒,俄苏一瞥一价值观的对立——中山先生的民生关怀

帮会与革命的生死契阔

 ——中山先生的妙喻——川人的幽默——帮会与光复——对帮会之运用——初期反清袍哥出力甚巨——知识分子与洪门——帮会溯源

 ——帮会变质,黑社会——卡夫卡的群众与革命观——避免屠沽操刀以宰国政

空想,乌托邦,无政府主义者的暴烈

 ——挫败中的选择——政治理想的回顾——设想玄远荒幻:太阳城与乌托邦金岛——此曲只应天上有——从空想到联邦党人

 ——狄更斯眼中的早期美国——暗杀:无政府主义国内派的暴烈——中山定论

恐怖集团与强权政体

 ——政争的一幕——革命与单纯恐怖:行仁与行暴之重大区分——黑手党恶果——文明社会瘤:邮包炸弹——巴尔扎克笔下的官、黑结合——更大的祸根

改良与革命冲突的一幕

 ——青年心理激愤的背景——执杖追打梁启超——暗合席勒之判断

南北人情一瞥

 ——外国的南北差异——清皇帝眼中的南方壮士——南方革命文士与古人重射传统的再现

入木三分骂亦佳

 ——清末政象再认识——太炎先生之痛骂——颠倒豪杰的女色——清人文化异变的一个侧面

哀感顽艳的革命者情史

 ——光明猛进的性格一艺术及感情生活——多情的英雄——心地坦荡,垂范千秋

狙击理念的再现文化、政治的一统关系

 ——伤逝与悲怀——朋友之道——文士革命家的孪生关系——思想界的苦闷与冲刺——暗杀党的志节与人格——为民族搏战,夺回被抵押的命运

 ——哲学启导社会一特殊表达渠道——书生本色——旧时民间心理——鲁迅卓见——时代之转捩——文化传统之再认识——人性的声音一对文化、历史负责

革命的本质务在行仁

 ——太平天国与社会元气——定点清除与正义伸张——良心与血性——制止暴力、避免无定向暴力——最清洁的方式:钱钟书体察入微之卓见——历史转折的推手

喋血以争的革命精神

 ——同为斯民致太平——知行合一牺牲己身的伟举——创导以仁制暴的大势

思君令人老——不死的怀念

 ——区区一生,愿力无用——梅花精神——烟云已往——死的意义中看透生的意义——历史亦必为之动容。

附录

跋一 关于辛亥革命的一个侧面(流沙河)

跋二 兰陵王(沈天鸿)

试读章节

极权的、帝王专制的统治集团,其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反人道、反人性,无一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医学上讲一种放射痛,系指病人除感觉患病的局部疼痛外,尚可出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体表或深部强迫疼痛。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是以放射痛为首发症状出现,如不能及时确诊,极易酿成大患。如急性阑尾炎,它的首发疼痛部位是在上腹或肚脐周围,后位阑尾炎疼痛常向右腰及右下肢放射。又如急性胆囊炎除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外,同时可出现右肩及右肩胛下区牵涉痛。

政治中枢若病象日笃,则其放射性危害更擢发难数,且由于私心自用的阴谋家窃得大位,一意孤行,极易发展到以中华文化为敌,以中国人民为仇,甚至演绎专制迷信、引进外来邪说,入主出奴,独裁专制。这样的政府——无论是晚清朝廷,还是袁氏内阁,革命党与之决无信义和平可言。

晚清社会,步履蹒跚如病骨支离的病夫,而其肢体(各部门)却各自恶性进补。这种进补并非民主、自由、法治的医疗,而是各自为政,大肆掠夺民间资财,孜孜与小民争利,贪污腐化,徇私舞弊,一时间弥漫泛滥,官官相护,更极逾常。官场正途无望,保举捐官,多如过江之鲫,“部夺额外司员,少者数十,多至数百,补缺无期,各省候补人员较京中倍蓰,捐一县丞佐杂,不数月即正印也……他省岁计亦不下千人。时吏部投供月多至四五百人,分发亦三四百人,吏途充斥无轨道至此,官方如何得振。”(钱穆:《国史大纲》,第八编,第46章)政府法令对照社会情形恰为尖锐讽刺。中枢不能调整一切活动,等于瘫痪。名作家萧乾先生《未带地图的旅人》曾谈到西方国家的福利从下往上做,东方国家之福利反而从上边开始,西方国家的低薪人员可以住进政府盖的廉价房,而在中国,官做得越大,福利越多。这是极有见地也非常沉痛的思索。当时社会,也即如此,小民噍类,略无喘息机会;人命毫无保障,形同草芥,身心内外同时受着官僚特权与极权法西斯的双重奴役。治国之术,完全违反天赋人权和人类本性,人是万物之灵,但在诸多方面,又远较禽兽更为卑劣。基督认为君王及其手下“地位较高的,更像服务员”。(《路加福音》,22章)这在老中国的官吏看来,真幼稚可笑,他们不但剥夺并享受民间的劳动成果,甚至更为人民“父母”!这是何等的贪婪,天地良心!而立宪的诱惑,只仿佛主人手中逗狗的骨头,晃来晃去,永远不让沾边,有眼光胆识的知识分子深知他们同特权阶层决无蜜月可言,愤而踏上采取特殊手段不归之路,为着人的价值与尊严,去做断其恶补、剜除毒疮的险峻工作。英人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尝论暗杀之性质“暗杀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任何信任”。而这种不信任的人际关系,实因国家不能维护基本的人权自由有以造成。这个阶段爵高位厚者及其帮闲,率皆麻木不仁,而文人知识青年中,倒尽多有良心的人物。

清朝末年,经过四五年的预备仿行宪政,资政院粉墨登场,立宪丑剧走马转灯,复规定九年完成立宪准备工作,而其“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依然享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尊严。筹备宪政的名义下,变本加厉编练新军,收拢各省督抚的军权财政,假立宪之空名,以涂饰天下之耳目;大小满奴,握有绝对之特权,实际参政之事丝毫不容假借。

社会大环境在逐渐发生变化,形势有形无形地威迫。当局似乎隐约有所感,然而他们的承诺——实际和约定之间,一开始就产生差距,并逐渐扩大。中国的政治远景只是梦幻,证据显示,愈来愈多的政改契约,最后的收场是令人失望的。

当专制下的精神迫害殃及一代又一代人以后,政治上的撒谎已经成为生存必要条件,道德的堕落就成为一种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社会里,磊落自守、政治上坚持原则的人是活不下去的,生活中诚实的人是活不好的。那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社会,是罪恶和狡诈肆行的社会,是助长机会主义,助长市侩哲学的社会,是见小利而忘大义成为风气的社会,是小人得志成为下一代榜样的社会。恶徒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层出不穷,诚信却离中国人远去了。

庞大官僚机构本身具有腐化倾向,同时它的僵化又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办社会,官僚机构方可组织社会经济功能,致其法益弊,这时非本质的改革非但未能弱化官僚制度的压迫性和竞争性,反而迫其日益膨胀;皇权及官僚阶级更加依靠商业机制和贫富分化来谋取利益了。黑格尔曾说中国人的历史是无年代的历史。这大概即指郡县制度实施以来集权对全民铁板一块般的控制。专制的官僚系统有如天罗地网,岂是底层民众所能突破?政府恃其军备,以快枪利炮,保其强权,所谓预备立宪只是其慑于民间力量以伪装输诚的姿态,然后力图反噬的阴谋。小民噍类,在这样的官僚体制之下,备受牵累,确凿是一筹莫展了。

西太后的心理状态,无非迁延二字,只要在她未死以前保住大权不致旁落就行了。关于这一点,文章大师张恨水先生有极为精到的灼见。他在《清政亡于拖》(见《张恨水全集》,第59卷,458页)这篇文章中以为,军事或外交以其对外的性质,仿佛赌博,而下赌需要忍耐,所以拖一拖或许是一必要的策略,而政治是对人的,就不是赌博,而是治病了。“没听说哪个医生说过,吃药要忍耐着等待机会。”张恨水先生进一步认为清廷愚不可及,本来变法图强对国人大有好处,但清廷不亦是同样得着最大的实惠么?然而他不,当国事目非面临肢裂惨祸之际,还把立宪之事一拖再拖,预备的时间就定了九年,及内外情形日繁,革命党屡次起事,才赶紧成立内阁,阁员十之八九是亲贵,换汤不换药,又是拖;并不断对那些表示反对的省份强调“黜陟百司,系君主大权”,人头畜鸣,自作狡狯,有甚于此乎?所以张恨水先生说:“真叫人恼火,直到武昌起义,才由袁世凯组织人才内阁,答应立刻立宪,打开党禁,然而呜呼!晚矣!”

这真是愚蛮孤行,煎水求冰,未足为喻。P12-15

后记

书写辛亥革命,原有副题曰“清末民初的暗杀”。何谓暗杀?暗者阴也。凡以阴谋手段杀人,皆得谓之暗杀。统治者之暗杀政敌,恶势力之暗杀仇家,史不绝书,今亦见报,有必要去论吗?作者伍立杨要论的不是这些卑鄙龌龊之举,而是清末民初革命党人极悲壮的暗杀活动。那些革命党人,看来真是怪物。他们一个个出身富贵家,不追求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福子荫孙,倒跑去推翻帝制,掷弹杀官,引颈受戮。尤可异者,狱中赋诗,刑前演讲,一展书生本色,俨然欢乐归阴,使人相信天地之间确有一脉正气不绝如缕,由古联今。这不就是黑格尔说的“绝对精神”吗?唯物你说无,唯心我说有,不妨各说各。想起这两年,三国发烧水浒热,那帮英雄好汉,所夺无非汉鼎皇权,金帛酒肉,所争不过城池山寨,你死我活。看起来还过瘾,想起来太无聊,不说也罢。且看看革命党人暗杀团,他们舍生取义,当然不是图个杀他狗官,出我鸟气,而是为了警告顽凶,唤醒民众,创建民主共和政体,造成自由平等社会,其胸怀何等的亮阔啊。比照之下,三国水浒人物算啥,不过虎扑狼咬狗偷鼠窃而已,也值得去昏烧瞎热。如此停之蓄之,熏之陶之,时日久了,回头去看那些革命党人,就会坚信他们不但太怪,而且糊涂,正如成都街娃说的“你脑壳里有包”。街娃这样说,原也不足奇。奇的是有些文人学者,自己醉心于功名利禄,不以为耻,倒去斥责他们“冒险主义”云云。不过这类斥责早就有了,半个世纪前的红色革命青年鹦鹉学舌,都曾斥责他们“个人英雄主义”。不要认为“英雄”二字可以保险,前头戴上“个人”帽子,便坏透了,应该消灭。炎黄有灵,原谅子孙的不肖吧。骨骼已碎于高压,心志又迷于金钱,我们早就不识正气为何物了。诚如作者伍立杨在本书第十七章之结尾感叹说“我们一般人,为恶劣环境所腌制酱化,简直不敢相信曾经有过的伟大人文理想及实践”。这是知耻之言,近乎勇矣。

典型日远,良士为之瞿瞿。若以史坚如烈士1900年炸两广总督府为革命党人暗杀活动之始,至今已百年了。立杨先生忧虑史迹湮没,特著本书,昭示来者。书中再三阐明革命党之暗杀以民主与自由为鹄的,其性质迥异于恐怖主义。暗杀之暗,可能不太好听,所以温生才烈士受审时声称是“明杀”。这是辛亥年间事了。孰料岁星四圈之后又有了阳谋论,前后映照成了笑话,像在戏弄历史,叫人真不好说。

书评(媒体评论)

(清末民初的)革命党人,看来真是怪物。他们一个个出身富贵家,不追求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福子荫孙,而是跑去推翻帝制,掷弹杀官,引领受戮。尤可疑者,狱中赋诗,刑前演讲,一展书生本色,俨然欢乐归阴,使人相信天地之间确有一脉正气不绝如缕。

——流沙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铁血黄花(清末民初的暗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伍立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25404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6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0.7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