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海错图 |
内容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博物学、传统文化类图书爱好者 当聂璜离开故乡杭州,前往浙北的温州、台州时,便已着手《海错图》的创作,而后客居扬州,他随即探访河北、天津,后又前往云南、贵州、湖北、河南,直到定居福建六年,于康熙三十七年,他将前著《蟹谱》以及平生见闻融为一体,挥毫而就《海错图》一书。至于他创作这本书的动机已经很难探寻到了,不过从其岳父丁文策为《蟹谱》所作序中可略见一斑:“聂子存庵,余门下倩玉也,好古博学,每遇一书一物,必探索其根底、覃思其精义而后止。”除《海错图》外,他还在康熙二十六年著成《蟹谱》《日本新话》(此书后收录于《见闻录》),以及《见闻录》。《日本新话》《见闻录》已佚,但是《蟹谱》一书内容被《海错图》册四收录。 每个时代都是浮躁的,但是每个时代都有默默探索的人,他们并不向自己的探知索取回报,但是时代记住了这些的安静做学问的人,遗忘了那些喧哗的人。有好事者问聂璜: “此理未必尽然,未必尽不然,庄生有言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子何其凿耶!”聂璜回答:“若然,则理可不穷、物可不格,古今记载诸类书可尽焚矣。” 斯人已逝,空余书香。 内容简介 《海错图》为聂璜的作品,共有255个条目,336种生物,其中绝大部分为海洋生物。该书不仅有细致艳丽的工笔绘画,还有作者十数年的实地观察记录和文献考证,可谓是古代中国最后一本传世海洋生物图志。雍正四年(1726),《海错图》一书由雍正近侍苏培盛交入清宫造办处,后深受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的喜爱。《海错图》共分四册,前三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四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因其极为珍贵,面世尤为难得。本次出版的《海错图》在保留全本的基础上,附以简洁明了又不失专业的注释与译文,使当代读者可以从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体会文字、绘画之美,亦可体味清朝时期颇具趣味的生物科学观。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聂璜,字存庵,浙江钱塘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康熙年间,唯有《海错图》一书传世。 译者简介:戴启飞,江苏南京人,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参与译注《徐霞客游记》《曹植集全译》,独自点校《明穆宗实录》。 吴冠臻,籍贯天津,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翻译作品有《酉阳杂俎》(译注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海错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聂璜 |
译者 | 译者:戴启飞//吴冠臻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91481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68 |
出版时间 | 2021-03-01 |
首版时间 | 2021-03-01 |
印刷时间 | 202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22 |
CIP核字 | 2020222760 |
中图分类号 | Q178.53-64 |
丛书名 | |
印张 | 2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重庆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