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问答中国:只要路走对,谁怕行程远?
内容
商品特色

问答中国详情页5.31.jpg

编辑推荐

☆ “四史”领域大家之作,可以一口气读完的“解读中国”

☆ 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中读懂中国从哪里来到何处去,可读性极强,代入感极强

☆ 既探幽历史又特别关照现实,从“996”到抗击肺炎疫情等问题在书中都有呈现

☆ 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案例真实生动,说理令人信服

☆ 没有阅读门槛,是最广泛的读者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四史”的必读书,尤其适合作为大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参考书,帮助孩子了解“何以中国”

内容简介

《问答中国》是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本书作者陈晋过往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这本书是浸透他多年心血、非常有可读性的新作,一如既往延续了话语通俗、故事丰富的鲜明风格,全书以“读懂中国,难在哪儿”这一问题作为开篇,围绕中国愿望、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共产党、中国文化、中国与世界等六个核心视点,通过200余段问答式的对话,回答“中国人在今天到底想要什么?”“中国在今天怎么定位自己?”“怎么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怎么看中国制度?”“中国的发展路子对不对、行不行?”“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国际观是什么?”“中国怎样与国际相处?”等大众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关心的普遍性问题或存在的疑惑,提问者的问题不乏尖锐,回答者的语言透彻精当,通过一本书读懂过去、当下和未来,是适合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阅读的通俗理论读物。

作者简介

陈晋,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研究员,著述和电视作品分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十余项重要奖项,多部作品产生广泛影响,《伟大也要有人懂:小目标 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获2017年年度“中国好书”并入选中宣部第八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活动,《速读新时代》获2018年年度“中国好书”,《中国道路与文化自信》入选2020年“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等。

目录

第一章 阅读 —— 读懂中国,难在哪?

带给世界的“意外”

从两位作家的遭遇说起

为什么会“横看成岭侧成峰”

中国人的耐心和信心

第二章 诉求 —— 中国愿望

四条街道的“密码”

从“最不想要的”到“最想要的”

现代化 :纵跨两个世纪的追赶

身处何地?

新时代的“行程安排”

第三章 命运 —— 中国道路

中国有条路

路从哪里来?

赶路人的风景

这条路兑现了一个承诺

路上不见了“飞来峰”

第四章 成长 —— 中国制度

“奠基”时刻

政治制度 :成长故事

经济改革的神奇“脉动”

“办大事”,为什么能?

“后半程”开始了

第五章 角色 —— 中国共产党

给“中国共产党”画个像

何以执政?

在民主的平台上

代表谁?

治国之道

怎样塑造好自己的角色

第六章 土壤 —— 中国文化

面对文明差异,怎么办?

中华文化 :土壤与果实

价值观演绎的“剧本”

“地球村”需要新构想

第七章 变局 —— 中国与世界

百年变局 :未来已来?

中国与百年变局

能摆脱困扰吗?

路走对了,谁还怕行程遥远!

精彩书摘

四条街道的“密码”

问 读懂中国,人们最先想要弄清楚的是中国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是什么样的驱动力,让中国人如此发奋地改变自己的面貌。

答 了解中国想要什么,先要知道中国不想要什么。人们要回答的不是一道逻辑题,而是一道历史题。中国人今天想要什么,是因为近代历史曾经告诉中国,不能有什么,应该避免什么,在走向未来的行程中应该追求什么。

问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西方人常常不理解,谈自己的今天和明天,中国人总喜欢从昨天开始,从近代以来的遭遇说起。

答 中国人很敬畏历史。许多时候,他不是从理念来推导未来,而是习惯于从曾经经历的事情和陷入的处境中来推导未来。今天会怎样,不是因为“昨天之后注定会有个今天”,而是靠你在昨天经历了什么遭遇,积累了什么经验来决定的。

中国人不是无缘无故地喜欢谈论近代历史,而是因为近代以来的遭遇,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沉淀为中国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基本参照,成为他们“不想要什么”的理由,“想要什么”的动力。

就说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人们是怎样梦想中国的。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新中国。“新中国”这个称谓是怎样来的呢?政论家梁启超在 1902 年发表了一篇政治幻想小说,叫《新中国未来记》,里面描述了 60 年后的中国模样。

对“新中国”构想得更加仔细的,是一位叫陆士谔的上海老中医。他在1910 年也发表了一篇小说,名字就叫《新中国》。小说的主人公酒醉后梦游未来,发现未来的新中国收回了帝国列强设立的“租界”,上海的工人们过上小康日子,不少有钱人把自己的金银细软搬到船上运往外国投资。作者还写到上海有了地铁,有一座铁桥跨过黄浦江通向浦东,而浦东到处都在“辟地造屋”。

这些在今天做到的事情,竟然在 100 年前就被这位老中医“梦想”到了,无意中,把“新中国”想象成为实现历史愿望的应许之地。

他们为什么会在一百年前“梦想”新中国?因为当时的中国实在是跌落到了谷底。他们看到的和遭遇的,是 1900 年的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是清王朝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无药可救。为摆脱旧中国的厄运,他们要梦想未来。

这些梦想的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在当时提出的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受李大钊影响的毛泽东,当时提出一个气魄更大的诉求:“改变中国和世界”。果然,今天的中国,迎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问 这些诉求,或许就是中国“想要什么”的愿望,但还不是很具体。

答 如果没有具体的步骤,再宏大的愿望也实现不了。我们还可以从今天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中,体会一下中国人具体想要什么。想必你会发现中国许多城市都有一些相同名称的街道。

问 倒也是的。我在好几个城市里都碰到叫“北京路”的街道。有一次,我在上海顺着西藏中路走着,一拐弯,就到了北京西路,当时感到很好奇,也很困惑,上海的街道为什么叫“北京路”。

答 这还不是最典型的。中国城市的街道名称,重复率最高的有四个:中山路、解放路、人民路和建设路。为什么这四种路名的存在感最强?它们潜藏着中国人想要什么的“密码”。

“中山路”,是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城市为纪念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设立的,有告慰中华民国“国父”的意思。

“解放路”,主要指代 1949 年左右人民解放军攻占各个城市的时候,部队入城经过的街道,它们大多处于比较繁华的市区。

“建设路”,大多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城市大搞工业化建设的时代风气。像四川成都、河南洛阳的建设路,便得名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与工厂企业沿路而建。

“人民路”,表达的是摒弃旧的社会风俗,迎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江苏苏州的人民路最有意思。这条街道先后叫“三元坊”“护龙街”“中正街”。叫“三元坊”,是为了纪念苏州在清朝出现的第一位“连中三元”的大才子;叫“护龙街”,是因为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巡视苏州,苏州的官员曾经在这条街上集体拜迎。抗日战争胜利后,“护龙街”改名为“中正街”,因为当时的国民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字“中正”。 1952 年,苏州这条重要的南北大动脉,决定与封建社会、民国时期的社会元素说再见,改名“人民路”,宣告城市的主人是人民。

 这些街道名称,沉淀着几代人的历史愿望和价值诉求。

“中山路”要表达的是对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创建共和国的纪念。“解放路”要表达的是 1949 年的巨变,让中国人民从帝国列强、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建设路”则表达中国古代选拔官员,实行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在地方上进行一次“乡试”,得第一名的叫“解元”;然后在中央政府主管人事的部门“礼部”举行“会试”,得第一名的叫“会元”;最后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再行选拔,得第一名的叫“状元”。“连中三元”,说明这个考生很了不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历史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人民路”表达的是,人民是新中国的主人。

问 从普通的街道名称,读出这些内含,听起来确实有趣。但西方国家似乎并不习惯这样来阅读。

答 这样阅读,属于回到历史常识。只有了解中国的近代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今天的中国,最不想要什么,最想要什么。

中国曾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生存了几千年。1840 年走入近代历史,突然遭遇由强而弱的巨大落差。

西方近代的历史是从两件事情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前者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后者是让解放出来的人通过环球航行,把自己的愿望和意志扩张到整个世界。为此,西方创造了征服世界的先进工具——工业文明。这就奠定了近代西方“想要什么”的心态:我想要的,能够得到;按我的模样塑造世界,可以做到。

中国比欧洲晚了几百年才走进近代历史,也是从两件事情开始的。

一件事叫“花瓶的碎落”。尽管 19 世纪前期中国创造的财富仍然占到整个世界的 20% 以上,但封建社会的统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当时的中国,就像一个古老易碎的青瓷花瓶,看起来硕大精美,却经不起外部世界哪怕轻轻的一击。从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远道而来的西方“客人”,毫不客气地对中国实行野心勃勃的征服和掠夺。

再一件事叫“悲情地追赶”。过去中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帝国的衰落,突然把它推向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世界洼地。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追赶世界发展潮流。于是,充满悲情地向西方学习,不断交出昂贵的学费,希望能换取“真经”。

“花瓶的碎落”,让中国人经历了各种苦难,从而明白他们最不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悲情地追赶”,让中国人竭力奋起,从而明白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问答中国:只要路走对,谁怕行程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44067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21-05-01
首版时间 2021-05-01
印刷时间 202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568
CIP核字 2021067842
中图分类号 D616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