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研究/为了明天工程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上海市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援助的实践为平台,从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现状与思考、对策与建议、社区青少年工作方法、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素质与培养、欧美及我国香港的经验与借鉴等方面入手,探讨社区青少年问题形成的内外因素;寻觅对社区青少年实施教育和就业援助的正确途径;厘清政府、社会各类组织、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者在对社区青少年实施教育与就业援助过程中的职责与功能;提出作为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素养,以期对社区青少年工作者的实践有所指导、借鉴和启示。

内容推荐

“为了明天工程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丛书”首次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和国际视野等多个视角深入研究社区青少年群体和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上海理论界紧密结合上海工作实践,研究探索出的第一套关于中国本土化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系列丛书,也是上海理论界以国际化视野,第一次对海内外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

本丛书共七本,分别是《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社区青少年法律研究》《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研究》《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研究》《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及《2003—2005年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蓝皮书》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问题的形成背景

二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问题的研究意义

三 本书的结构、内容与特色

第二章 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研究

一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教育工作现状

二 社区青少年典型的教育缺失

三 社区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成因探讨:个案研究

第三章 社区青少年就业工作的研究

一 社区青少年就业及就业援助工作现状

二 社区青少年就业的典型困难、需求及变动

三 社区青少年就业困难的成因探讨

第四章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的对策研究:政府政策与组织机制

一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二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的政策制定与实施

三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的组织形式与参与机构

第五章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的对策研究:工作目标与援助重点

一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的目标

二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的援助重点

第六章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的对策研究:个案工作方法和团体工作方法

一 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青少年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二 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中的运用 

三 团体工作方法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中的运用 

四 其他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中的运用 

第七章 优秀社会工作者个案研究

一 优秀社会工作者个案

二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要求

三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现状

第八章 国际视野中的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问题的国际背景

二 国际社会与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 总结与借鉴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2.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利于社区稳定和社会安全

由于社区青少年客观上属于整个社会青少年群体中“处境不利者”,因此,他们容易形成偏激想法,产生偏激行为,这会给社区和社会带来极不稳定的因素,长此以往,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危害社会安全。

为此,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区青少年问题的解决。通过研究了解社区青少年各种问题的表现特征、形成机制,以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解决乃至消除社区青少年问题,把社会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安全。

3.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社会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要义。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是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和集团之间的关系融洽、协调,无根本性利害关系冲突。而要实现这一和谐目标,必须确保社会各群体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制度性参与,通过正常途径满足不同群体的个体需求。

作为失学、失业乃至失管的社区青少年群体,他们中的一些个体在成年早期甚至儿童期就遭受社会冷遇,被社会边缘化,并且这种边缘化有不断加剧的危机,使得他们完全有可能被排斥在社会制度性参与机制之外,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被扼杀。这就容易使这部分群体产生被剥夺感和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导致其自身的心理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危机。

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创造社会流动机制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对社区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援助措施,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实现向上流动,以获得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逐步参与,使其弱势群体的地位得到改善,无疑将十分有利于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达成。

总之,社区青少年是青少年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其失学、失业和失管等问题,不仅关系到这一群体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关系到他们的家庭和睦与幸福,更重要的是也与社区稳定和社会安全,与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长期目标密切相关。

P5

序言

青少年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后备军和现实力量。当今世界因时代变迁、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及信息爆炸,青少年群体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这也为青少年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青少年群体在行为方式上与成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人生理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生活观念等方面都具有较为鲜明的群体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决定着青少年群体自身的未来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将影响到现实社会以及未来世界的发展进程。可以说,谁想赢得现实和未来的世界,谁就必须先赢得现在的青少年,而要赢得现在的青少年,就必须先认识和了解他们。

“青少年事务”作为一个运行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和我国的港澳地区,其基本内涵主要是围绕青少年群体的社会教育、劳动就业、生活娱乐、婚恋家政、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等基本需求和青少年群体生存与发展的状况,政府及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政策和制度,在对青少年这一特定年龄的社会群体进行教育、开发、监督和管理等过程中所涉及的综合性服务事项。“社区青少年事务”是基于上海青少年事务的发展需要和实务经验而提炼出来的一个特殊概念,是上海青少年事务工作中的一个创举,其服务对象是特指年龄处于16一25周岁之问的“三失”(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群体。2002年上海提出了“社区青少年”这一概念,其最初的内涵既包括了我们此前使用的“社会青年”、“无业青年”、“失业青年”等概念,也包括了国际普遍使用的“边缘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等概念,甚至还包括未判刑的轻微违法违纪青少年。但随着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尤其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介入,今天的“社区青少年”已经完全演化成了一个中性的词语,至少它剔除了社会舆论和公众评价中的“标签效应”与“刻板印象”,是除去负面价值判断之后对青少年群体的一种客观描述。

青少年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最为重要的时期。作为连接儿童期与成年期的桥梁,青少年在个体由儿童角色向成年人角色转变,从自然人过渡为社会人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由于青少年正处在初次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其生理、心理一般都不太成熟,并常常面临着许多成长的烦恼与陷阱。因此,需要国家、学校、社区、家庭的关心、保护、扶持与指导。实际上,作为初次社会化的对象,青少年的角色、权利与义务是由社会来决定的。从这一点来讲,是否能够恰当地处理青少年所面临的问题,是否能给予青少年以有效的帮助与支持,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福祉和生活。在这方面,社会工作将能发挥突出的专业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为了确保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项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法定的国家专门职业也伴随着21世纪的曙光应运而生。可以说,社会工作作为我国新世纪确立的一种新的国家职业类别,不仅标志着社会工作在我国已经正式走上了职业化与专业化的道路,而且也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开始走向成熟。

今大,运用社会上作理念和方法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是以专业化、个性化方式解决青少年现实问题、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益探索,是整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社会工作优势推动青少年工作发展的积极实践。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在“平安上海”建设中的贡献率,确保上海此项工作沿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深入、有效、可持续地发展,2005年6月,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专门成立了“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课题组”,负责本丛书的组织编撰工作。

为了编写好本丛书,我们聘请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以及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等上海高校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十余位知名专家、教授担纲编写工作。这些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经常性地进行专题研讨,并多次邀请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领域的实务工作者,共同探讨社区青少年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社区青少年的发展状况,在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和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支持下,课题组成员还对上海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调查和经验分析,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都成了撰写本丛书的案例材料。

本丛书首次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和国际视野等多个视角深入研究社区青少年群体和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上海理论界紧密结合上海工作实践,研究探索出的第一套关于中国本土化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系列丛书,也是上海理论界以国际化视野,第一次对海内外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本丛书共七本,分别是《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社区青少年法律研究》《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研究》《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研究》《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及《2003—2005年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蓝皮书》等。

本丛书已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可为社区青少年工作上海模式服务于全国提供理论、工作标准和工作方法的支撑,可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可作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培训教材,亦可列入有关高校的本科生教材或研究生读物。由于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青少年事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其研究的历程会非常漫长,我们期待通过本丛书的出版,将有更多热心于社区青少年事务的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加入我们的行列,以共同促进我国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如果能够这样,那将是对我们的莫大支持!

最后,还要衷心感谢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团中央社区和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对本丛书编撰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支持。

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

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丛书主编罗国振教授

2006年6月16日

后记

本书的编撰工作由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领衔担任主编,黄健、代蕊华为副主编。各章主要撰稿人为:第一章黄健,第二章赵洋洋、李佩瑶,第三章常艳,第四章、第五章周嘉方、常艳、袁海燕、赵洋洋、索乃颖,第六章陆素菊,第七章许建芸、陆素菊,第八章石伟平、付雪凌、杨长亮。在编撰过程中,黄健、代蕊华负责全书的框架设计和组织协调工作,韩明华参与并协助全书的统稿工作,李佩瑶、宋磊参与了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石伟平

2006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研究/为了明天工程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伟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819158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9.5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6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