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在分析我国水稻生产的现状和发展、水稻品种演变过程中特性的变化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起源、发展、基本原理与方法。讨论了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分蘖、根系生长特点和优势、肥水利用特点、产量形成特征和栽培模式。提出了水稻高产栽培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大量的田问试验和示范,分析评价了水稻强化栽培的资源利用特点、稻田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并提出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水稻强化栽培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本书兼顾理论性和实用性,深入浅出,资料翔实,适宜于广大农技人员和稻农阅读,也适宜于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由于水稻强化栽培在我国研究与应用仅仅是开始,而我国稻作历史悠久,各稻区的地域差异大,书中不足之处请读者批评指出。

内容推荐

本书在分析我国水稻生产的现状和发展、水稻品种演变过程中特性的变化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起源、发展、基本原理与方法。讨论了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分蘖、根系生长特点和优势、肥水利用特点、产量形成特征和栽培模式。提出了水稻高产栽培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大量的田问试验和示范,分析评价了水稻强化栽培的资源利用特点、稻田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并提出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水稻强化栽培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本书兼顾理论性和实用性,深入浅出,资料翔实,适宜于广大农技人员和稻农阅读,也适宜于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由于水稻强化栽培在我国研究与应用仅仅是开始,而我国稻作历史悠久,各稻区的地域差异大,书中不足之处请读者批评指出。

目录

第1章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1.1我国水稻生产的现状

 1.1.1水稻生产

 1.1.2我国水稻的品种类型

 1.1.3水稻种植季节

 1.1.4产量差异与增产潜力

 1.1.5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1.1.6水稻品种特性的变化

 1.1.7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1.2我国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1.2.1水稻产量下降

 1.2.2资源利用率低

 1.2.3稻作效益低

 1.2.4稻作规模小

 1.2.5自然灾害频繁

1.3水稻生产的发展对策

 1.3.1生产技术与品种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配套

 1.3.2节本增效技术

 1.3.3稻作可持续生产技术

第2章 水稻强化栽培的起源与发展

2.1马达加斯加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2.2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基本特征

 2.2.1小苗移栽

 2.2.2单本、少本稀植

 2.2.3干湿灌溉

 2.2.4中耕除草

 2.2.5增施有机肥

2.3我国水稻强化栽培的发展

2.4水稻强化栽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第3章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1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

 3.1.1利用水稻分蘖优势

 3.1.2挖掘根系生长潜力

 3.1.3大穗优势

3.2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关键技术

 3.2.1培育壮秧、小苗浅栽

 3.2.2单本、少本稀植

 3.2.3干湿交替的控水灌溉

 3.2.4使用有机肥

3.3水稻强化栽培的经济和生态学效应

 3.3.1减少灌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3.2环境友好,植株健壮

 3.3.3节约成本,增产增收

 3.3.4水稻可持续生产

 3.3.5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第4章 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生长与产量形成特性

4.1分蘖生长与成穗

 4.1.1密度对分蘖生长的影响

 4.1.2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分蘖角度

 4.1.3各主茎蘖位的分蘖及其成穗

 4.1.4各时期出生的分蘖及其成穗

 4.1.5不同时期分蘖的穗部性状及对产量贡献

4.2水稻强化栽培对根系生长和活力的影响

4.3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物质生产

 4.3.1叶面积

 4.3.2群体光能利用

 4.3.3物质生产与转化

4.4产量形成

 4.4.1产量结构

 4.4.2产量增减因子分析

4.5水稻强化栽培对稻未品质的影响

 4.5.1稀植与产量、对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影响关系

 4.5.2灌浆期施氮对结实率、整精米率的影响

第5章 水稻强化栽培的资源利用

5.1 光能利用

 5.1.1水稻强化栽培群体特性

 5.1.2水稻强化栽培群体透光状况

 5.1.3水稻强化栽培光合特性

5.2水稻强化栽培的水资源利用

 5.2.1水稻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用水量比较

 5.2.2水稻强化栽培的水分利用效率

5.3水稻强化栽培对土壤地力的氮磷钾有效性影响

 5.3.1水稻强化栽培对土壤碱解氮影响

 5.3.2水稻强化栽培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5.3.3水稻强化栽培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5.4水稻强化栽培肥料利用率

 5.4.1水稻强化栽培对叶片含氮量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5.4.2水稻强化栽培对氮积累的影响

 5.4.3水稻强化栽培氮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5.4.4水稻强化栽培氮与叶面积的关系

 5.4.5水稻强化栽培方式下氮素利用率

第6章 水稻强化栽培的稻田生态特性

6.1水稻强化栽培群体田间光分布

 6.1.1水稻强化栽培叶型配置与透光率

 6.1.2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移栽密度的叶面积与透光率

 6.1.3水稻强化栽培下群体透光率的日变化

6.2水稻强化栽培田间土壤温度

6.3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6.4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6.5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稻田土壤微生物

 6.5.1水稻强化栽培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6.5.2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6.6病虫发生特点

6.7杂草发生特点与控制

第7章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模式

7.1精量播种、培育壮秧

7.1.1提高种子饱满度-

7.1.2控制播种量和用种量

7.1.3适时早播

7.2中小苗移栽

7.3单本和少本稀植

7.4水稻强化栽培水分管理技术

 7.4.1分蘖期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7.4.2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7.4.3不同水分处理对表层根生长量与根系活力的影响

 7.4.4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叶面积的影响

 7.4.5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7.4.6水稻强化栽培不同时期水分管理模式

7.5水稻强化栽培施肥技术

7.5.1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影响

7.5.2氮肥运筹对水稻分蘖和成穗率影响

7.5.3氮肥运筹对水稻叶面积和粒叶比影响

7.5.4后期施肥对叶片生长影响

7.5.5水稻强化栽培体下不同施肥量对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

7.5.6水稻强化栽培的本田期施肥模式

7.6病虫草综合防治

第8章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8.1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采用和推广概况

 8.1.1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总体采用情况

 8.1.2水稻强化栽培体系信息传播和推广概况

8.2农民对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印象

 8.2.1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农民的反映

 8.2.2非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农民的反映

8.3水稻强化栽培对农民生计的影响

 8.3.1产量和总收入

 8.3.2生产成本投入

 8.3.3净收入

8.4对性别分工和环境的影响

8.5水稻强化栽培启示与思考

第9章 四川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9.1四川水稻生产条件

9.2四川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9.2.1冬水田移栽叶龄、密度及施氮量比较

 9.2.2水稻强化栽培品种差异比较

 9.2.3施氮量与比例及栽秧方法比较试验

 9.2.4高产品种的潜力比较

 9.2.5不同移栽秧龄的比较研究

 9.2.6不同移栽密度的研究

 9.2.7不同育秧方式的产量比较

 9.2.8强化栽培不同施肥水平的研究

9.3四川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示范

 9.3.1“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体系要点

 9.3.2四川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示范效果

 9.3.3四川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第10章 浙江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10.1浙江省水稻生产条件

10.2浙江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10.3浙江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示范

 10.3.1浙江超级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要点

 10.3.2浙江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推广示范

 10.3.3浙江各地水稻强化栽培的应用效果

10.4浙江水稻强化栽培的有利条件和应用前景

第11章 黑龙江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11.1黑龙江水稻生产条件

11.2黑龙江水稻三超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11.2.1选用优质超级稻

 11.2.2宽行超稀植,释放水稻个体潜力

 11.2.3安全超高产技术

11.3黑龙江水稻三超强化栽培技术示范效果

11.4黑龙江水稻三超强化栽培技术讨论

 11.4.1扩大营养时空

 11.4.2发挥低节位优势分蘖特性

 11.4.3促进根系发达

第12章 贵州省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12.1贵州水稻生产条件

12.2贵州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12.2.1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

 12.2.2不同品种比较

 12.2.3不同移栽方式对产量影响

12.3贵州强化栽培技术的初步示范

12.4贵州强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德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79352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511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