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新时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交流展望——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市台办为纪念《告台湾地区同胞书》发表40周年举办的第三届京台学者共研会论文集,全书分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中华文化在台湾地区的传承与发展、新时代大陆发展对台湾地区青年的磁吸效应三大主题。全书论文按照会议议程、议题中的发言顺序编排,其中台湾地区学者的论文保留了繁体文字。本书包括了海峡两岸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及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尹宝虎、台湾地区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的主题演讲。 目录 序言 《告台湾同胞书》与大陆对台政策发展尹宝虎 浅论的和平统一观纪欣 部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 两岸交流与国家统一内生动力的强化——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陈星 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孙中山思想的视角庞建国 试析“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未来生命力王英津 从双层赛局看两岸谈判演变袁鹤龄 “中华民族”载入宪法的重大意义熊文钊 大陆的国际环境与台湾汤绍成 论宪法资源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中的运用伊士国 南北韩领导人板门店会晤对台海两岸关係的启示孙国祥 第二部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二) “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理念、原则与可能样态朱松岭 从民主三大典范的发展透析当代台湾民主政治的负迁移曹瑞泰 论宪法中的两岸关系条款——以“三位一体两级”结构为视角郑毅 中华文化之道统是两岸和平统一文化的基础陈绍诚 一国两制与两岸关系的宪制难题田飞龙 磁吸的展现与光环的弱化——两岸官方对青年学生交流的观察余元杰 十九大报告关于为台胞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法律问题研究冯霞 台湾青年在两岸关係融合交流的发展趋势——穿透与融入的视角观察林信雄 第三部分: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 分享志在参与:当代台湾青年对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张志铭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掣肘与两岸合作李红梅 新时期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从台湾民间信仰体现中华文化 实践吴培德 台湾社会的“日本情结”与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格格不入王正智 试论大法官“释宪”司法政治化倾向李晓兵王译圆 民调在选举中的角色黄信达 中国古代负面界定——民法三大原则的法文化思维李显冬薛璟 推动孝道的几个看法汪中文 的两岸论述:演化脉络与“化”可能性庄吟茜 台湾儿童读经教育发展述论林登顺 第四部分:新时代大陆发展对台湾青年的磁吸效应 近年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形势的发展变化、转折与新态势王建民 台湾青年赴大陆就学就业对两岸融合发展的意义张壮熙 两岸青年政治价值观差异变动研究——基于两波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分析于强 惠台政策变迁下的青年认知分析黄清贤 道不远人:台湾人才西进大陆现象研析王理万 两岸青年创业之比较与交流合作机遇李允杰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刘舸 《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年之检视:大陆对台青年政策之探讨刘性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时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交流展望——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霞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8845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9000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1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