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妈妈导师鲁稚谈心灵与力量
内容
编辑推荐

《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妈妈导师鲁稚谈心灵与力量》编著者鲁稚。

孩子不是没有理想,但孩子的梦想和我们家长的希望不同,家长希望他长大以后能成为大人物,但他也许只是希望得到一朵小红花、希望能当个小组长、希望能考出婷成绩,让家长奖励他一次麦当劳。这些理想在家长看来也许是太渺小太平凡了,但也许无数朵小红花就积累成了大红花。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加,他的理想也在改变,孩子能走多远,谁也说不清,关键是一直往前走。

内容推荐

《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妈妈导师鲁稚谈心灵与力量》编著者鲁稚。

《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妈妈导师鲁稚谈心灵与力量》内容提要:人的一生,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导师。做妈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事业,妈妈们更是需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来帮助自己发现和解决育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妈妈学院”首席导师鲁稚结合自己十余年的教子心得和百万网友的真实经历,倾情推出四部教子力作,旨在提升妈妈们的教子水平,为妈妈们指点迷津,是妈妈们研习教子的必修课。 在知识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许多家长把学习当做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试金石。固然,学习非常重要,但却并不是最重要的。知识是永远没有够的,而让孩子自尊、自信、独立,有理想,有激情,等等,才能使孩子内心强大,长成最好的自己,也才能有力量最终获得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在本书中,鲁稚解读了能够让孩子内心强大的若干正能量,让妈妈们在阅读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目录

自 序 让孩子内心强大

第一章 你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章 人生需要梦想

第三章 尊重的力量

第四章 堂堂正正做人

第五章 自由之可贵

第六章 生命需要激情

第七章 自信才有承受力

第八章 独立是生命的本能

第九章 没有什么不能怀疑

第十章 不要太紧张

第十一章 打击容易教育难

第十二章 人人都有个青春期

试读章节

哪怕看起来最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都是有意义的。鲁鲁说“上帝派我来吃饭”,吃饭也是一种意义,没有吃饭的人就没有做饭的人和种粮的人,“施”与 “受”都有意义。

今天,鲁鲁和他爸聊到学校的舞蹈比赛,他不打算参加。他爸让他比赛时做个鼓劲的牌子,在下面鼓劲。“不要成了边缘人,要显示自己的存在。”他爸说。

“我存在的意义就是观察。”鲁鲁说。

他的话让我吓了一跳,多么智慧而犀利,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

曾经,一位博友给我留言,说她的女儿过分谦让,不思进取,她很焦虑。她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幼儿园时,她不积极地抢答题,结果没有得到水果;二是公交车上,好不容易坐到座位,她却让给一个并不太老的人;第三个例子,上小学了,班上竞选班干部,她无动于衷。妈妈因此焦虑到找专家的书来看,结果看到了我的书,受到启发,心情终于平静一些了。

其实她不知道,鲁鲁小时候可能比她女儿还要“不思进取”,不愿抛头露面,不愿被人关注,也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旁观者。在整个小学阶段,他不仅没有当过“三好生”,连小组长都没当过。

当年我也和她一样焦虑,之所以有这本书,也就是我在迷茫中寻找道路的记录。现在的鲁鲁,早已不是角落里的那个孩子,上高中以后,他不仅通过竞选当上了班长,还参加了不少公益活动,与大学生们同台演讲,在长城上向陌生人募捐,都落落大方,这都说明当年我的焦虑是没有必要的。孩子在成长,随着他对生活的认识加深,掌控能力增强,他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参与。

有一点是我们很多人的误区,包括我自己,曾经总以为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旁观是消极的、可耻的。

但实际上,旁观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旁观也是参与的一种方式,旁观也可能取得大成就,旁观本身就是一项事业。世界上有很多人就是以旁观为职业的,譬如学者、艺术家。有一本德鲁克的传记,书名就叫《旁观者》,我正是从这个书名得到感悟,彻底消除了自卑,也彻底改变了对自我的认识。我是一个写作的人,我自己就是一个旁观者,现在我很乐于承认这一点;而对鲁鲁,我对他不参与的态度也宽容了,哪怕是一个角落里的旁观者,他也有自己的价值。

每种性格都有它的价值,一个人不需要改造自己的性格,只需要做适合闫己性格的事。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一大堆专家在教育一个毕业两年找不到工作的女生。除了指导她找工作,还要调解她和母亲的糟糕关系。

我认真地看完了节目。那个女生并非很糟糕,有大学学历,虽然不优秀,但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还是能胜任的。她的性格也并非她母亲所说的那样不堪,虽然为人有点拘谨,也有点固执,在与人交往中不太圆滑机灵,但这也并没有出格。譬如说,在节目组假设的一个面试环节中,预设了一个情节:女生推门进去时,与出门的工作人员迎面相撞,工作人员怀中的东西散落在地,女生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没有一句语言,也没有帮他拾起地上的东西。这个场景在我们这些有经验的观众看来,谁都会说那女生太傻,面试一定会砸。果然,这个细节成了专家们分析她的切入点,据此推导出了很多道理,给出了很多建议。

我倒是同情那女生,她的性格确实有问题,但没有问题的性格存在吗?我们谁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问题就非要改正问题才能前进的话,那么,人生将永远纠缠于问题之中,而且极有可能永远在原地打转。

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同样,一个人也不可能只有缺点,没有优点。往往优点和缺点有着固定的匹配,开朗灵活的人,不一定能长期专注于一件事,而木讷腼腆者却有可能办到。龟兔赛跑,如果只跑五十米,兔子一定胜出,但是,如果比赛的时间是五十年、一百年,赢家又是谁呢?

专家们一直在告诉那个女生怎样改变自己、怎样使自己更能适合别人的需要,这看似积极,实则无奈,是对她本性的扼杀,也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为什么不能告诉她,怎样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过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呢?她说自己喜欢安静,因而拒绝了专家们给她假设的工作机会,这引起了现场观众的一阵笑声,有点嘲笑的意味。我却觉得这女孩很勇敢,她为什么不可以喜欢安静的生活?她为什么非得接受一个对她来说嘈杂不堪的岗位?我相信,有些工作就是需要她这样的人来做的,只是目前她还没有找到。

我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早上收到一位母亲的来信,诉说她的痛苦无助,她的女儿性格胆小内向,动作慢,成绩不好,她和女儿都做了很多努力,却始终无法改变,这让她感到很失败,很孤独,很自卑。

我非常理解她,她所说的这一切,我都感同身受。鲁鲁小时候也是那样的人,现在也仍然没有变得待人热情似火、行动快捷如飞,并且成绩也算不上优秀,也让我很没有面子。越是优秀的家长,对孩子的平庸越是不能接受,这其实是个误区,只有你能够接受了,才可能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平和的心境,而这个客观和平和,正是教育中最应该具有的基本态度。

好在他自己没有因此而自卑,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憧憬和梦想,并且在自己擅长的某些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去坚持和发扬。譬如写日记,从初一开始,坚持每天写,真的是一天也没有落下,无论学习多么紧张,也无论假日多么好玩,一定要把日记写了。这一点,连我也做不到。我相信,仅仅凭着这一点,他就已经超越了平庸。

在写日记的过程中,鲁鲁也在自我反省、自我调整。我相信,他与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和谐的地方。人不能去找别扭,只能顺其自然。而在孩子年龄尚小,还不具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的时候,我们父母就只能将压力承受起来,忍受孤独,忍受误解,自己化解自卑,同时还要支撑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不至于在长久的落后中自暴自弃。

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很可能在很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孩子都只能处于这种落后的状态厂都只能是一个角落里的孩子。我们固然要帮助他走向舞台中央,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相信,即使身处在角落,心灵也仍然是无比广阔的,我们的视野、我们的世界,不比任何人逊色。P10-P12

序言

很多家长把学习看得很重要。确实,学习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知识对一个人来说,只是一种工具,犹如一把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

世界上有知识而不成功的人很多,同样,知识不多却活得滋润的,也大有人在。是什么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又是什么决定你幸福或不幸福?知识只是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

这段时间,鲁鲁的第一部小说快要出版了,他又在积极准备学生会竞选,奖学金也轻松拿到了。进入高中以来,他的能量如井喷一样,似乎一切都易如反掌。但其实,走到这一步,并非一个轻松的过程。

外人很难想象鲁鲁小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也一度很困惑,他为什么会那么差?“差”这个词,在他面前,在任何人面前,我都从来没有说出过,我怕伤害他的自尊,更怕这个词从我的口中说出来,强化了别人的印象,我只能尽一切力量帮他往好的方面转化。

鲁鲁是个慢性子,不管是动作还是思维,都显得不那么机灵。他的内心有很深沉的东西,但是却不为常人所欣赏。人们所谓的聪明,其实指的就是“快”,反应快、动作快,眼珠子随时都在骨碌碌地转,那就是聪明。而鲁鲁,他不太会对周围的事情做出快速反应,总是慢悠悠的。“慢”又被理解为迟钝,迟钝就等于笨!虽然没有任何人在我面前说过他笨,但他们的态度会无声地流露出来。

这种态度,对鲁鲁构成极大的压力。慢,不仅让他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而且成为他学习上的障碍。由于慢,他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当他还在那里慢慢消化一个问题时,老师已经讲到下一个问题了。为了解开一个问题,造成更多问题堆积,一环跟不上,环环跟不上,结果欠下的债越来越多。

成绩不好,自然处处不得志。慢悠悠的儿子,外表鲁钝,内心却丰富而敏感,一切都被他纳入心底,成为自卑的根源之一。

自卑的根源之二,就是胖。虽然鲁鲁的体态并没有胖到臃肿的程度,一直结实有力,运动也十分灵活,但用当下流行的标准去衡量,他毕竟不苗条,压力便随时存在。外人的评头论足固然是种伤害,就连我们这些亲人,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善意的规劝,也会给他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我不行,我有问题,我不被别人所喜欢。

学习上的落后、个性和体态上的不乖巧,或许还有天生的胆怯,使鲁鲁从小就是一个灰色的人。

记得还是鲁鲁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某个著名的英语培训机构拉我们去参加活动。活动的安排是这样的:大人在小礼堂听讲座,孩子被领到后面学英语,一小时之后汇报表演。讲座的主讲人是个年轻女子,口才很好,主要讲了从小学英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那所培训机构的江湖地位。

一小时之后,孩子们出来了,分成几拨,开始汇报表演。家长们坐在台下,兴奋地看着自己的小不点儿,就在这短短一小时里,他们竟然学会了唱英文歌,还会随着老师的英文口令,准确地指出自己的鼻子、耳朵,立竿见影啊!很多家长当场就填表、交钱、买光盘,少则几百,多则几千。

好不容易盼到鲁鲁那一拨表演了,孩子们被一个女老师领出来。鲁鲁走在最后面,与大部队拉开了两三米的距离。当他们全部站在台上时,鲁鲁被挤在一个角落里。老师出来整队,把散得太开的孩子们归拢到台中央,但她却独独遗忘了鲁鲁。表演很快开始了,老师热情洋溢地指挥着孩子们唱歌,指鼻子、指耳朵,她显然没有注意到,角落里的鲁鲁正怯生生地望着她。鲁鲁似乎想要加入,似乎又想逃离,别的孩子越是投入,他越是不知所措。我看见他呆呆地站在那里,笨拙而胆怯地指指鼻子、指指耳朵,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周围有人发出笑声,还有人指指点点。我突然想哭,想起一首诗,里面有一句“孩子,你在外面,不知道别人会不会善待你”。我的儿子,此刻的他,孤独地站在那里,站在热闹的人群之外。他开始向台下张望,我知道,他在找我。我鼻子一酸,眼泪终于掉下来。

从那以后我就明白,许多所谓“为了孩子”的事情,其实不会真正为了孩子,更不可能为了“每个孩子”。那天的情景,还让我明白了一个现实,鲁鲁不属于舞台中央,在将来很长的时间里,他可能都会被人遗忘,都只能在某个角落里笨拙地张望。那情景让我痛心,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只能靠自己呵护,谁也不能替代你,你只有亲自去做、亲自努力,让他自己强大起来。

现在,读者就不难理解了,我出版的几本亲子教育书,书名为什么叫《与孩子一起炼爱》《有梦想的孩子不寻常》,还有《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我的书不是为那些天才儿童所写的,也不是为超人的父母所写,我是为我自己所写,因为我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经受了如此多的困惑和艰辛,我的儿子远不是完美而强大的,但我爱他,我要让他幸福。我写书是为了自我发现、自我鼓励、自我成长,只有我自己强大了,才能让我的儿子强大。这些文字记录了我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呈现出来,对有着相同处境的家庭,或许具有启发的价值。

现在鲁鲁已经上高中,一米八五的小伙子,胸怀梦想,生气勃勃,也取得了这样那样的成绩。但让我最感欣慰的是,他可以不用我们操心了,他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目标在哪里。

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我一直在做的,就是帮助儿子建立信心、建立价值体系,让他对世界、对自己、对生活,有一种豁达的认识,有一种从容的态度。除此之外,就是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取得一些现实的成绩。人生犹如马拉松,未来的路很长,我不可能陪他一辈子,但有了内在的力量,有了强大的心灵,就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生活。而获得一些现实的成功,有助于他自我强化、自我鼓舞。这个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唯有能够掌控自己的人才能立足。有着健全的人格,就自会有魅力产生,总是以善意对待他人,也必能得到善意的回报,对他来说,为人处世就不是问题,生活就必定和谐美满。

我所做的,是一个打地基的工作。大厦的建成有赖于地基,但地基受关注的程度却远远不如大厦。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被催生的东西太多,到处是又肥又嫩的鸡鱼,到处是又鲜又大的瓜果。在教育界,则是越来越多的天才!

我的儿子很平凡,至今也没有成为天才的迹象。在小学四年级之前,他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表现,一直是那个角落里的孩子,默默地存在着。但我不嫌弃他。我相信:世界之大,一定有他容身之地;星河灿烂,只要是恒星,就一定能够闪耀。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由一时的成败所决定的,人生有无数的沟沟坎坎,能否坚持到最后,往往不是看谁出拳最狠,而是看能不能承受重拳而不颓然倒地。

鲁鲁正因为他的平凡、正因为曾经的落后,让他提前感受了人生的沉郁,这个追赶的过程才格外可贵。不错,他现在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获得的不仅是成绩本身,而且是一种人生的经验,是一种精神的钙质。

记得那一次,我们去参加一个比赛。鲁鲁沉稳地走上舞台,做了常规的自我介绍后,他坐到自己的架子鼓前,平静地注视着评委,问:“可以开始了吗?”那时他才小学六年级。我突然心中一震,他那种气度让全场静默。这并不是事先演练的,其他所有选手都没有与评委直接交流,只有他。在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知道,我的儿子再也不是那个角落里的孩子,他已经有了强大的内心的力量!

宇宙浩如烟海,世界随时在变,知识是永远不够的,人生需要不断学习。有着一颗强大的心,就会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和敏感,像一棵健壮的树,把根深深地扎进地下,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一切营养。它不会因为一时的干旱而放弃生长,只会把根扎得更深,也不会因为偶尔折断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它会在尚存的枝干上重新发芽,它必定还会枝繁叶茂!

翻阅已经完成的书稿,望见来时路,鲜花盛开。但这不是所有的事实!就像登上峰顶的人,往往沉醉于来路的雄奇,却忘了一路的艰辛。养育孩子是一个非常烦琐的工程,孩子不是机器,可以任你操控,更不是面团,你想揉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经常感到付出太多而收效甚微,感到做人太失败,伤心绝望,竟至潸然泪下。

我虽然在写书,写了家长要有好心态,关注平凡孩子的养育,但其实,我自己也难有真正的平和,我自己也经常处于矛盾和烦躁之中。人无完人,此言不虚啊。写书其实就是在自我救赎,就是在不断地说服自己、教育自己,写书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修炼的过程。

阅读也应该是同一个道理。我们都需要成长。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作者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及哲学等知识,以许多日常发生于孩童教育的例子,提出实用的正确教育观念。为人父母师长要跳脱—般世俗功利的观念,要拥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以身作则,永远不要对孩子绝望。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要不停地在孩子身上找寻优点和可爱之处,并给予适当的赞赏和鼓励,孩子会因被赞赏而更加自信,并有更好的表现。

——本书台湾版“推荐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妈妈导师鲁稚谈心灵与力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88800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5: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