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卡中的六道轮回与地狱精神(全彩插图珍藏本)/发现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人死后会到哪里去?投胎做人还是升天成佛?260幅唐卡详细分解图,揭示最神秘诱惑的生死轮回之说!精彩细部放大呈现:充分展示唐卡的瑰丽绚烂,领略藏族画师的超凡技艺。详细画面剖析:指点画面中轮回部分的细节,对复杂画面进行详细分组剖析。具有学术价值的正文:正文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轮回的来龙去脉,总揽各家说法,为读者解惑,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精要得当的唐卡赏析:指点您如何欣赏一幅唐卡,了解唐卡中所隐含的宗教意义,以及它的图像学意义。80幅传世精美唐卡:西藏画布本身就是虔诚的修行者,他们用毕生心血绘制的这些唐卡,广受海内外收藏家的珍爱。

内容推荐

  本书从通俗的角度,系统介绍了西藏佛教密宗中关于生死的理论。人从何而来,死后又将见到怎样一个世界?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本书借助唐卡艺术的神奇魅力,直观清晰地展示出西藏佛教密宗的独特观点——人死后进入中阴状态,并再次投入六道轮回永不停息的运转过程,同时更以详实深刻的笔触,揭示地狱具象及它对世俗众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书中选用100余幅绘制精美、殊为珍贵的唐卡、西藏寺院著名壁画以及其他宗教艺术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行文风格,简洁精当的解说文字,揭示西藏佛教中最具神秘的轮回与生死之说。

目录

图版目录

引子

首篇/唐卡与佛教中的地狱

 一 地藏菩萨与六道众生

 二 被道家汉化后的阎王司

 三 监狱与酷刑神话下的“地狱”

  1 八热地狱

2 八寒地狱与十六小地狱

  3 孤独地狱

二篇/六道轮回

 一 轮回与“趣”的渊源

  一 关于“须弥山”

  二 关于“六欲天”

 二 “六道”的分野与归纳

  “六道”详细的分类

   天道

   人道

   阿修罗道

   畜生道

   饿鬼道

   地狱道

 三 关于“互相轮回”的概念

三篇/从中阴思想到“投胎”业界

 一 四有轮转(中有、生有、本有、死有)

 二 中阴轮回与“投胎”细节

  1 父母及子女的业因

2 父母交合之时 生理上无缺陷

3 中有及时投入

四篇/世界宗教中的地狱与恶魔

 一 基督教地狱与佛教三界

 二 中国神话中妖精的起源

 三 地狱意识、达尔文与蚯蚓

 四 护法神、天龙八部及“鬼众”

试读章节

阎罗职责是审判死人在世时之行为,予以适当之裁判,因此他们是司法官,奖励行善,制止犯罪作恶,是护生善神。但也有传闻说阎王亦一日三次受罪鬼浇洋铜入口而大受苦楚——这样,阎王也成了罪人一般。到底阎王令人受苦抑或自己受苦,只有下过地狱的人才能知晓。

在印度神话中,阎王原为夜摩神(Yama),住于天上界乐土,人死后去他那里享福。此神有两个使者,它们是两条狗,经常在人间徘徊。当嗅到有人快死时,便引他去天界。不知是什么原因,此神被转成为下界神,变成死神,夺人生命,又为审判神,死者之王,令罪人受报不再作恶。阎王属下有许多狱卒,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牛头马面以及猪、羊、狐、狗、鸟等头形状的怪物。它们日夜残害刑罚呵责,吞啖咬啮各种罪人。据说在无间、大热、炎热三地狱中没有狱卒把守,其他各狱皆有防守。

藏传佛教还认为,阎王也是佛教的护法神。是文殊菩萨降伏了死亡之魔,让他皈依了大日如来的教令,化身为我们在唐卡中经常见到的“大威德金刚”的形象。除了地藏之外,大威德金刚恐怕是离地狱众生最近的神灵了。

但地藏的存在其实是和各种阎魔王相“敌对”的。

因为阎王很类似基督教的“魔鬼撒旦”。

不同的是,魔鬼撒旦本是天使,因为他太美了,连上帝都瞧不起,所以被耶和华打入地狱。但撒旦不服,就像19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描写的那样,撒旦率领地狱里所有堕落的天使一起朝上帝的军队进攻,最后又失败了,被变成了一条蛇,爬进了伊甸园,去诱惑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犯了原罪。

阎魔王则不是这样,他一直遵循着佛祖释迦牟尼的教诲管理地狱众生。

P47

序言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有“地狱”。

地狱概念是人类关于死亡之后最恐怖的幻想,也是最伟大的神学设计。无论它是否真实存在,都在几千年里——尤其是中世纪——有效地遏制了人类的邪恶,缓解了人性中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的精神。因为在科学尚不昌明,法制尚不成熟的古代,只有“地狱”的恐怖说教,才能约束人类的心灵。

在所有关于地狱的思想中,西藏佛教唐卡绘画中的地狱图示自然是最庞大、最成体系的。西藏密宗认为人与其他动物在死后是互相关联的。在进入了所谓“中阴”的阶段后,人类将进行新的投胎,他们与龙、蛇、牛、羊、虎、鹰、鬼怪或阿修罗等之间的灵魂会互相穿梭、互相更迭、互相变化……并依照其生前的行为分别进入六种不同的结局,而且反复不停,永不休息。这就是轮回。轮回的时间是相当漫长的、几乎就是无穷与永恒。

而轮回的趋向——也就是佛教所谓的“趣”——则只有六种: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人道与天道。此书为此做了具体分析。“中阴”的思想不一定完全指人死亡之后。中阴,是中间世界的无形真理。西藏密宗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士曾经认为:既然在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轮回时期可以叫做中阴,那么在死亡与死亡之间的生命时期,为什么就不能也是一种“中阴”呢?这也是本书将阐述的内容之一,即所谓的四有轮转(中有、生有、本有、死有)的思想。

本书中的唐卡主要表现了人在死后可能的遭遇,因为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死后是什么样子?是否还有感知?是否还能像今天这样思考、甚至生活和行动?是否真的像玻璃婴儿一般漂浮在空中,寻找来世的母体与子宫,还是坠入火海冰窟的地狱里,在篝火晚会与下油锅的恐惧中,硬着头皮与夜叉和判官打牌?……

唐卡艺术毕竟不是自然科学。那些关于鬼神的传奇和历史记录,哪怕再真实可靠,但毕竟不能重复。而现代人都相信“科学”。科学的第一特征就是——可以重复,并且可以向任何人展示重复的内容。但是神学呢?佛教的冥想,或者道家的内视,或者基督教的启示录预言,或者神秘的西藏密宗窥视到的“中阴”环境——这些都是无法轻易重复或向别人展示的。理解与进入的途径都只有一个:就是修行。修就是思索,行就是作为。也就是自己去领悟,去体验、去身体力行地做到。只有做到,你才能看到和听到,也就能悟道。这就像吃饭一样。理论上每个人都知道“饿”是什么,但人只有吃到了食物之后,才能消灭饥饿。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本书的目的都是为了“修”,而远还不是“行”。

只希望能读到此书的人,能从伟大的唐卡绘画所揭示出的,关于死亡与轮回的秘密中,略微发觉到我们还活着时的“行”的重要。生与死、修与行、轮回与超越等,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阴阳关系、因果关系。从来就不存在一个没有白天的夜晚,也从来就不存在一枚没有反面的硬币。儒家孔子所谓的“不知生、焉知死”,其实也就是对佛教轮回的最好解释了。

其他的繁琐教义——都不过是佛陀对死亡的一种镜诠。

因为释迦牟尼知道人类都是先有畏怖,后有死亡,即“菩萨畏因,凡人畏果”。他希望全人类都能先战胜对死亡的畏怖。他的慈悲,就是智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卡中的六道轮回与地狱精神(全彩插图珍藏本)/发现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紫图//杨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33631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6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9
17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