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煜集/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中的一本。该选集包括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等21位著名文学家的个人选集。它以唐、宋文学家为中心,代表着中华抒情文学的最高成就。李煜有文集30卷,不过大多已散佚失传。清嘉庆时董诰等人编的《全唐文》收录李煜文7篇。本书也依此进行了注解。本书是为普通大众而编写的一个版本,其新解、重评,借鉴和吸收了有关著作的研究成果,是读者更好地了解李煜其人与其作品的一个不错选本。

内容推荐

李煜诗现存17首,残句16则。本书所录文字依据清康熙时彭定求等人编的《全唐诗》,并进行了新解和新评。

李煜有文集30卷,不过大多已散佚失传。清嘉庆时董诰等人编的《全唐文》收录李煜文7篇。本书也依此进行了注解。

本书后面有附录若干,主要是史书中有关李煜的传记、前人对李煜词作的评语、李煜父亲李景的传世名词以及本书作者写的《李煜年谱》、《论李煜词》、《论李煜诗》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李煜其人与其作品。“名言警句”在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以方便读者查阅。

目录

前言/001

中国诗史·唐五代词·李煜(代序)

 陆侃如冯沅君/001

◎词

南唐时期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001

001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002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004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005

采桑子(庭前春逐红英尽)/006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008

长相思(云一绢)/009

蝶恋花(遥夜庭皋闲信步)/011

喜迁莺(晓月坠)/012

捣练子(云鬓乱)/014

捣练子(深院静)/015

柳枝词(风情渐老见春羞)016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017

一斛珠(晚妆初过)/018

长相思(一重山)/020

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021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022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023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025

菩萨蛮(寻春须是先春早)/026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028

清平乐(别来春半)/029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031

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033

临江仙(樱花落尽春归去)/034

北宋时期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036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038

忆江南(多少恨)/039

忆江南(多少泪)/041

忆江南(闲梦远)/042

忆江南(闲梦远)/043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044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045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047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048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050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05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053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055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055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057

存疑词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058

望远行(玉砌花光照眼明)/060

帝台春(芳草碧色)/06l

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063

更漏子(金雀钗)/064

更漏子(柳丝长)/066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067

南歌子(云鬓裁新绿)/069

忆王孙(四首)/070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073

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074

◎诗

悼诗/076

书灵筵手巾/077

挽辞二首/078

梅花二首/08l

感怀二首/082

书琵琶背/084

九月十日偶书/085

病中感怀/087

病中书事/088

病起题山舍壁/089

题《金楼子》后并序/091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092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093

秋莺/095

残句十六则/097

◎文

即位上宋太祖表/102

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104

书评/105

昭惠周后诔/107

乞缓师表/110

却登高文/111

不敢再乞潘慎修掌记室手表/113

◎附 录

南唐诗词选解/114

李煜传/129

李煜年谱/131

李煜词述评辑录/136

李煜诗词纪事/148

论李煜词/149

论李煜诗/158

李煜研究主要文献/162

《李煜集》名言警句/162

试读章节

渔父

题解

渔父,本名渔歌子。《词谱》云:“唐教坊曲名。按《唐书·张志和传》曰:“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宪宗图真求其人,不能致。尝撰渔歌,即此调也。”《诗话总龟》:“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第,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又《宣和画谱》卷八:“卫贤,长安人,江南李氏时为内供奉,长于楼观人物。尝作《春江图》,李氏为题《渔父词》于其上。”由此可知,《渔父词》是李煜的题画词作。写作年代当在早期,他还未即皇帝位。《南唐书·后主本纪》:“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后主避祸,惟覃思经籍。”文献太子为了保住自己的继承权,曾用毒酒杀死自己的叔父,他更嫉妒弟弟李煜的才干,所以,李煜为了远祸全身,很少出头露面,在表面上表现出一副轻松快活、与世无争的样子,这两首《渔父词》反映的就是他这个时期的心态。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新解

浪花有意千重雪——《词谱》、《花草粹编》等为“阆苑有情千里雪”。《诗话总龟》、《历代诗馀》、《全唐诗》作“浪花”。阳春三月,桃李花开,塞北尚不再下雪,何况江南呢?这句诗与苏东坡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意境相同,给人一个动态的壮丽画面:千重浪花堆起,犹如卷起漫天飞雪,极有气势。“有意”二字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将人的意愿巧妙地化为天公的意愿,实际上则在表达作者自己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热爱。

桃李无言一队春——“桃李无言”四字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是写静态,与上句的动态形成对比。桃花红李花白,色彩相间,争奇斗妍,组成一幅美妙的春天景象。“一队”极言桃树李树的众多,与上句的“千重”构成对照。既有有意之美,又有无言之美。

一壶酒,一竿身——“一竿身”或作“一竿纶”。前两句写自然景色,三、四句才出现了人物。你看他,一边饮酒,一边钓鱼,多么悠闲,多么逍遥自在!这是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这与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意境相同,表示身心极度轻松。

世上如侬(nong)有几人——或作“快活如依有几人”。这是自问,也是反问,是代画中的钓叟说的,也是自我写照。这一问,表明他不愿卷入帝位的争夺战中,不愿在是非窝里消耗青春。一壶酒、一竿纶足矣,没什么希求,忘我人化,真是快活呀!像我这样的,能有几个人呢?

新评

此词并非一定是李煜词作之始,因写于早期,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列于首。前两句对仗工整,写春水秀美,春光明媚,桃李花开,一派绚烂的景色。在这里,作者给“浪花”和“桃李”注入了灵气,“有意”和“无言”都是拟人化的写法。这样写,就有了亲切感,就有了情感,仿佛浪花和桃李通人性一样。尤其是“一队春”,写桃李成排成行,恰似列队而来,欢迎赏春的人。在前两句铺垫气氛后,在特定环境中,人物安然登场,饮酒钓鱼。最后一句是反问,也是议论,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其实作者的人生态度已渗透于春水、春花、春情之中,结句信口拈来,也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

渔父

题解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与上一首相同,还是表现作者的避祸之心和遁世思想。据《十国春秋》卷十九《列传》:“弘茂,幼颖异,善歌诗,格调清古。年十四,为侍卫诸军都虞候,封安乐公。初,文献太子刚果,人多惮之,故时望归弘茂。保大九年七月薨,追封庆王。”又据《南唐书·后主本纪》:“后主为人仁惠,有慧性,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籍。历封安定郡公、郑王。文献太子薨,徙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由这些记载可知,文献太子先是嫉恨弘茂,后是嫉恨李煜,李煜一直小心翼翼,埋头诗书,避事远祸,直到文献太子去世后才有所放松。这些情况都可作为理解《渔父》词的参考资料。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新解

一棹(zha0)春风一叶舟——在习习春风里,钓叟独自一人驾一叶扁舟,在茫茫的水波里安然稳坐,漫兴垂钓,何其自得,何其自乐。柳宗元也有写渔翁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写的是独钓,但柳诗给人的却是一幅寂寞的、惆怅的寒江景色,与这首词的心态形成强烈的反差,可以对比着来读这首词。

一纶茧缕一轻钩——纶,比较粗的丝线,常指钓丝。茧缕,即丝缕,指丝制的钓鱼线。这是写钓鱼的工具,很简单,一条粗丝线,一个轻鱼钩,就足够了,一生一世也都满足了。

花满渚,酒盈瓯(ou)——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瓯,古代的一种饮器,用于装酒。这两句说,钓叟感到有点疲倦了,就把小船停靠在开满鲜花的小洲上,打开饮器中的美酒,自斟自饮,其乐无穷。这真有点桃花源中人的味道。

万顷波中得自由——顷,一顷为一百亩。万顷,极言水波浩淼无涯。这句一语双关,既言无边无际的自然界的波涛,又暗寓世上人事的险恶。

新评

前两句四个“一”字连用,在词意上充分表示自己要生活得简单再简单,无所多求。在修辞上却毫无重复累赘之感,只有轻快活跃之趣。

这两首词明显受张志和《渔歌子》和柳宗元《江雪》的影响,有模仿的痕迹,说明李煜此时尚未形成自我,同时也是他早期词的特点。

这两首词轻松快活,毫无感伤怨恨,与他后期词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李后主词里很少有的快词。说明他年轻时思想单纯,性格开朗,向往自由自在的世外生活。李煜曾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说:“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这些话并非违心之辞,而是他年轻时真实心态的表白。这两首词与李煜前期其他的词和后期词都不大相同。他前期词大多描写个人安逸生活,借思妇抒己情并反映与小周后等的艳情;后期词又多写别离感伤和国破家亡后的悔恨之情。而这两首词言简意长,境界开阔,紧扣画意又善于生发妙趣,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美景和普通人的自由生活,具有活泼自然的情趣,而没有公子哥气或脂粉气。

P1-3

序言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称莲峰居士,是南唐中主李景的第六子。他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李后主”。

南唐始建于公元937年。李煜的祖父李异,原为吴国大丞相徐温养子,原名徐知诰,徐温死后,徐知诰取得政权,复还姓李名异。建国称帝,史称南唐。李异时是南唐的全盛时期,国土包括现在的江西全省、江苏全省、湖南全省以及福建大部分地区和安徽南部、湖北东部。境内物产丰裕、水利兴旺、河山秀美,是五代十国中国力较为强盛的一个。李煜的父亲李景于公元943年嗣位,史称中主。李景嗣位后,国势日弱,屡屡受到强大起来的后周的侵凌和威胁,公元958年以后,他不得不遣使奉表,以国为附庸,去帝号,称国主,用周年号,尽献江北郡县。至李煜于公元961年即位时,赵匡胤已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南唐名义上虽是个独立的小国,实际上已沦为宋王朝的附庸,奉宋正朔而称臣。

据《后主本纪》记载:“(李煜)为人仁惠,有慧性,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籍。历封安定郡公、郑王。文献太子薨,徙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从这些记载可知,李煜早年遭胞兄文献太子弘冀的嫉恨,为远祸全身,只埋头诗书,赋词自娱。这时作有《渔父》等词以示无意权位。李煜即位后,作《即位上宋太祖表》,称自己“惟坚臣节,上奉天朝”,只求南唐偏安苟活,不敢与北宋王朝对抗。在李煜做国君的15年里,不思进取,苟且偷安,沉溺声色,借宴游吟咏来消磨时光。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这些词都真实地再现了李煜做国君时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在这个时期,李煜词的内容除抒写帝王奢华生活和淫靡享乐外,还有一些代宫女闺妇抒发闲愁,但更多的是描写他和大周后、小周后的爱情生活。李煜18岁时娶娥皇为妃,据《十国春秋》卷十八《列传》记载:“昭惠国后周氏,小字娥皇。十九岁归皇宫。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尝为寿元宗前,元宗叹其工,以烧槽琵琶赐之,盖元宗宝惜之器也。”李煜即位后,封娥皇为国后,夫妻二人情感甚笃。公元964年,李煜次子仲宣年仅4岁得疾而夭,“时昭惠后已疾甚,闻仲宣天,悲哀更遽,数日而绝。初,仲宣殁,后主恐重伤昭惠后心,常默坐饮泣,因为诗以写志,吟咏数四,左右为之泣下。”(《十国春秋·列传》)昭惠后去世后,李煜写了《更漏子》“金雀钗”词及多首诗文以表达哀情,辞意悲凄,催人泪下。昭惠国后病笃之际,其妹女英奉诏来宫中侍疾,与李煜产生了爱情。据马令《南唐书》记载:“后主继室周氏,昭惠之母弟也,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昭惠感疾,后常出入卧内,而昭惠未之知也。后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后主乐府词有‘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之类,多传于外,至纳后乃成礼。”李煜此时作有《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蓬莱院闭天台女”等词,摹写他与小周后的偷情生活。大周后昭惠病殁后,李煜与其妹女英正式完婚,封为国后,史称小周后。李煜前期词的内容大多是他帝王生活的真实写照。

据陆游《南唐书·从善传》记载:“从善字子师,元宗第七子。开宝四年遣京师,太祖已有意召后主归阙,即拜从善泰宁军节度使,留京师,赐甲第汴阳坊。后主闻命,手疏求从善归国,太祖不许。而后主愈悲思,每凭高北望,泣下沾襟,左右不敢仰视。由是岁时游宴,多罢不讲。尝制《却登高文》日:‘险家艰之如毁,萦离绪之郁陶。陟彼岗兮企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原有钨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踯躅兮泪涟湎。无一欢之可作,有万绪以缠悲。’”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北宋大军灭南汉,屯兵汉阳,虎视南唐。李煜闻讯大惧,遣七弟从善人宋,表示愿去唐号,称江南国主。赵匡胤扣留从善做人质,李煜屡求而不放归。这几年里,李煜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抒发对七弟从善的思念,借以表达自己国难家仇的精神痛苦。词《清平乐》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冬,金陵城陷,南唐亡。十一月二十八日,宋将曹彬押李煜等北上赴汴京。李煜在告别南唐故宫时,赋了《破阵子》一词:“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又在被押解北上的渡口,回首遥望故都石城,泪如泉涌,口占了七律诗《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开宝九年(976)正月,李煜到达汴京后,宋太祖令其着白衣纱帽待罪于明德楼下,封其为左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幽居小院,由一老卒把守,非有诏外人不得人内。从此,李煜在汴京开始了他两年多屈辱的囚俘生活。痛定思痛,李煜词自此眼界始大,境界始开阔,由柔靡之音变而为凄厉之声,把个人愁苦与家国之恨融为一体,其词也有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视千古的艺术成就。他的传世名作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都作于这一时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胡适在《词选》中也评价说:“他是久处繁华安乐之人,在这种可怜的俘虏境地里,禁不住有亡国之思,发为诗歌,多作悲哀之音。词曲起于燕乐,往往流于纤艳轻薄,到李煜用悲哀的词来写他的凄凉的身世,深厚的悲哀,抬高了词的意味,他的词,不但集五代的大成,还替后代词人开拓了一个新的意境。”这些评语,都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李煜后期词的艺术特点和对词史的贡献。

李煜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八日卒,年四十二岁。据多种史料记载,是因作词而惹祸,被宋太宗赐毒药而毒死。

关于李煜词的版本,最早传世的是南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的辑本《南唐二主词》。其后又有多本《南唐二主词》流行,其中真伪掺杂,文字也略有不同。其词集注本较早的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詹安泰的《李景李煜词》等。近些年又有多种李煜词选注、详解及研究著作问世,在此不一一列举。本书所录李煜各首词,以南宋本《南唐二主词》为主,另据所见各本互校,并参考各种选本、笔记、诗话、词话等,择其优者而从之,并不局限于一种版本。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各版本文字大体相同,只“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的“应犹”二字,有的版本作“应犹”,有的版本作“依然”。从词意看,“应犹”二字比“依然”更切合实际。因为李煜此时身在北宋,他推想故国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应犹”二字就是推想意,而“依然”二字是肯定意,所以此词选用“应犹”。同样,这首词依据甲版本的文字,另首词也可能依据乙版本的文字。

李煜诗现存17首,残句16则。本书所录文字依据清康熙时彭定求等人编的《全唐诗》,并进行了新解和新评。

李煜有文集30卷,不过大多已散佚失传。清嘉庆时董诰等人编的《全唐文》收录李煜文7篇。本书也依此进行了注解。

本书后面有附录若干,主要是史书中有关李煜的传记、前人对李煜词作的评语、李煜父亲李景的传世名词以及本书作者写的《李煜年谱》、《论李煜词》、《论李煜诗》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李煜其人与其作品。“名言警句”在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的新解、新评部分,借鉴和吸收了有关著作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以敬意和谢忱。

王晓枫

2008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煜集/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唐)李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989433
开本 16开
页数 16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4.321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6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