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文学发展水平,深入揭示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策划出版了这套“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
为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丛书,成立了丛书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均为密切关注和深刻了解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动态的资深评论家。委员会从历史评价、专家意见和读者喜好等方面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众多优秀长篇小说进行综合评定,从中选出70部描写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展现我国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品力作。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这些作品,大多为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重大国家奖项的长篇小说,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代表了中国文坛70年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成就。
致力于“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的使命任务,通过《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的出版,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同时,倡导精品阅读,带领和推动未来的中国文学原创出版。
郭澄清(1929-1989),当代作家,山东宁津人。
第一章 闹元宵
第二章 灵堂栽赃
第三章 闯衙喊冤
第四章 龙潭桥别妻
第五章 德州内外
第六章 苦上加苦
第七章 难中遇难
第八章 授刀传艺
第九章 大闹黄家镇
第十章 夜袭龙潭街
第十一章 古庙许亲
第十二章 新婚喜日
第十三章 姓“穷”的人们
第十四章 “公审”闹剧
第十五章 三条船
第十六章 杨柳青投亲
第十七章 卖子救夫
第十八章 天津街头
第十九章 怒打日本兵
第二十章 风雪关东路
第二十一章 逼进兴安岭
第二十二章 打虎遇险
第二十三章 下山找党
第二十四章 重返宁安寨
第二十五章 杨家遭劫
第二十六章 龙潭卖艺
第二十七章 月下磨刀
第二十八章 坟前叙旧
第二十九章 血染龙潭
第三十章 夜奔
第三十一章 村野小店
第三十二章 三岔路口
第三十三章 走延安
四月二十八,是黄家镇赶庙会的日子。
这个庙会,可不同于一般的庙会,它的名声格外远,规模特别大。正式会期,出进三天。而且,在正式赶会的前两天,街上就人如穿梭、车马辚辚了;还搭满了一个挨一个的席棚子,大勺碰小勺丁当直响。那些馃子铺,烧饼铺,窝头铺,煎饼铺,包子铺,馒头铺,也全开市了。不仅大栈小店家家客满,就连村里的碾棚、磨棚、车棚、草棚,以及村外的场屋、地屋、井屋、瓜屋,也都住满了人。这些提前来到的人,近者来自百里之外,远者是千里迢迢赶来的。他们当中,有滨州、蒲台的,有南宫、冀州的,有定州、望都的,有文安、霸州的,还有西安、兰州的,云南、贵州的,吉林、肇州的……总之,他们来自山南海北,关东口西,四面八方,全国各地。
黄家镇的庙会所以这么兴盛,是因为这一带是杂技之乡,是耍把戏的发源地。据传说,杂技的鼻祖,就是这一带的人。这黄家镇庙会,是个进行杂技交易的场所,也是杂技用具的产地。在这个庙会上,有卖猴的,卖马的,卖熊的,卖狗的,卖蛇的,卖虎的,也有卖杂技、魔术、洋片、马戏、木偶戏用的道具的,还有卖技术的——你要花上钱,认个“过门师”,他就当场教给你几手儿。就连杂技行当请师傅,招徒弟,雇脚色,找事由儿,也都可以在这里成交订合同。因为黄家镇庙会具有这么个特点,所以才引得许许多多的人从五湖四海云集而来。他们这些人,穿着各种各样的服装,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在街里街外挤挤蹭蹭,串来串去。
由于赶会的人多,那些卖吃食跑勤行的人们也全上来了。卖凉粉的,卖切糕的,支着大氽沏茶糖的,都在庙台下头撑起了圆鼓鼓的大伞棚;卖大碗茶的,一头挑着碗筐,一头挑着大沙壶,吱嘎着竹板子扁担漫街叫卖;卖烧鸡的,身后背着个箱子,油手敲着梆子,操着景州口音在吆呼“德州扒鸡”;卖红薯的,一脚蹬着车子把,一手提着盘子秤,声嘶力竭地高声叫卖:“红薯热的!红薯热的!”
老君庙前的广场上,用席、箔、板、棍搭了个戏台。戏台上,紧锣密鼓,梆子腔唱得正欢。戏台下,你挤我,我拥你,人声鼓噪,杂音喧天。戏台两侧,拉洋片的,卖野药的,说大鼓的,讲评词的,变魔术的,跑马戏的,相面的,劝善的,东一帮,西一伙,大一圈儿,小一堆儿,都吸引得观众、听众里三层、外三层。
街筒子里要比街外规整多了。大小铺眼儿,都漆刷一新。除了固定的门市而外,又摆列上一些高几矮凳,长台短案。街口上,净些不成买卖的“买卖”,什么缝破鞋的啦,卖鞋楦的啦,张箩底的啦,攒水筲的啦,绑笤帚的啦,粘破缸的啦,还有剃头的,修脚的,锔碗的,杂七杂八,密密麻麻一大片。街里街外这种热闹景象,猛孤丁地看上去,倒也像个“太平盛世”。
街口上,在那平地凸起的高台上,有个年轻的小炉匠,他的脸前头,破盆子烂罐子摆了一大堆。一个土里土气的老汉,提溜着一把铁壶来在他的面前:“掌柜的,这壶上有了沙眼儿,拾掇拾掇得多少钱?”锢漏匠看了看壶,又看了看老汉:“放下吧。拾掇完了你看着拿就是了。”过了片刻,一个穿袍戴帽的阔少儿又来到摊儿上,从衣袋里掏出一把洋锁扔给锢漏匠:“喂,给我撬开它!”锢漏匠瞟了阔少儿一眼,拿起洋锁看了看,然后在砧子上砸了个铁片儿,又锉了几下,只一捅,锁开了。随后他向阔少儿说:“一吊二!”阔少儿嫌贵,嘴里还不三不四。锢漏匠喀叭一声把锁又锁上了,向那阔少儿扔过去。阔少儿被窝了一下,着起急来:“这爷们有的是钱,再给我捅开!”锢漏匠一撇嘴说:“有钱旁处花去,这爷们不侍候你!”阔少儿见锢漏匠膀阔腰圆一身疙瘩肉,又是满脸怒气话语噎人,自量着惹不了,只好吃个哑巴亏儿滚蛋了。接着,又一位要饭的老太太端着个破碗凑过来:“少师傅!锔上这个碗多少钱?”锢漏匠放下手里的活儿,接过破碗忙起来。锔好后,朝那讨饭人递过去说:“大娘,拿去吧!”老太太拿在手里反反正正瞅了瞅,只见碴口儿对得严严实实,锔子摆得又密又匀,就说:“这活儿又好又实在——我拿多少钱?”锢漏匠说:“不要钱!”老太太觉着心里下不去,说了些感谢话,又把这个英俊的小炉匠仔细看了几眼,便走开了。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文学发展水平,深入揭示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为将该丛书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丛书,我们成立了丛书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均为密切关注和深刻了解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动态的资深评论家。委员会从历史评价、专家意见和读者喜好等方面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众多优秀长篇小说进行综合评定,从中选出70部描写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展现我国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大多为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重大国家级奖项的长篇小说,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代表了中国文坛70年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最高成就。
我们致力于“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的使命任务,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同时,倡导精品阅读,引领和推动未来的中国文学原创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