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追寻生命史(精)/新史学文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若能拓宽视野,跳脱以往过于关注直接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大主题,本书将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拉回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中来,真正将生命置于历史研究的中心,立足生命并透过生命来探究历史的状貌和演变脉络,那一定可以让读者更深入细致地观察到生命历程与体验,并书写出更接地气、更具情理也更能激活读者内心的记忆、体验与经验的历史。 作者简介 余新忠,1969年生,浙江临安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2000),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2005)。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兼任历史学院副院长和中国社会史学会秘书长等职。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育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1)、天津市首届131人才创新团队主持人(2015)和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5)。主要从事医疗社会文化史和明清史研究。博士论文《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2),著有《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著作3部,另有编著和译著5部,在《历史研究》《东洋史研究》(日本)、《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中日英文论文近80篇。 目录 疫病社会史研究:现实与史学发展的共同要求 从社会到生命——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 卫生史与环境史——以中国近世历史为中心的思考 回到人间 聚焦健康——新世纪中国医疗史研究刍议 医疗史研究中的生态视角刍议 微观史与中国医疗史研究 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 生命史学:中国医疗史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在对具象生命的关注中彰显历史的意义——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新思考 浅议生态史研究中的文化维度——基于疾病与健康议题的思考 环境史研究中的环境维度与历史维度 文化史视野下的中国灾荒研究刍议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史料探论 明清时期孝行的文本解读——以江南方志记载为中心 个人·地方·总体史——以晚清法云和尚为个案的思考 “良医良相”说源流考论——兼论宋至清医生的社会地位 扬州“名医”李炳的医疗生涯及其历史记忆——兼论清代医生医名的获取与流传 仲景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 导语 本书探究的是历史上有血有肉、有理有情的生命,不仅要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物质、制度和环境等外在性的事务,同时更要关注个人与群体的生命认知、体验与表达。历史是由生命书写的,生命是丰富多彩而能动的,而健康是生命的追求和保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追寻生命史(精)/新史学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余新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26315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77 |
出版时间 | 2021-06-01 |
首版时间 | 2021-06-01 |
印刷时间 | 202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04 |
CIP核字 | 2020269235 |
中图分类号 | R-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3.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92 |
宽 | 149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