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楼哲学笔记(精)/刘再复悟读红楼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刘再复先生经年阅读《红楼梦》所得的感悟,以哲学笔记的形式,讲透红楼经典的思想大义。两百年前的曹雪芹贯通儒、释、道三家,将其博大精深的生命体验与智识感悟融于红楼一书;在此随笔集中,同样学贯中西的当代思想家刘再复从心灵本体、灵魂悖论等角度分析曹雪芹铺展开来的红楼世界,以不同于考据和论证的大观视角讲读红楼世界的千姿百态,更游走于印度哲学以及西方的圣经神学、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哲学之间,在中西比较视野下感悟《红楼梦》——这部呈现中国人内在生命景观的史诗。
作者简介
刘再复,一九四一年生于福建南安,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后旅居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著作有《性格组合论》、《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鲁迅传》、《鲁迅美学思想论稿》、《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放逐诸神》、《人论二十五种》、《读沧海》、《漂流手记》(十卷)、《红楼四书》(四卷)等四十几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作品已译为英、韩、日、法、德等多种文字出版。
目录
总序
内篇 红楼哲学笔记
引 语
上辑:落基山笔记——写于美国科罗拉多州
中辑:马里兰笔记——写于美国马里兰州
下辑:九龙塘笔记——写于香港城市大学校园
辑外辑:白云天笔记——写于漂流途中
外篇 红楼哲学补述
《〈红楼梦〉哲学内涵》续篇
一、雅典与耶路撒冷
二、《红楼梦》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三、曹雪芹与尼采贵族主义
四、曹雪芹与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五、《红楼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
六、曹雪芹与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
七、《红楼梦》与荷尔德林的诗意栖居
《红楼梦》的哲学要点:在厦门大学九十周年校庆“ 走近大师”系列讲座上的演讲
《红楼梦》的存在论阅读: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红楼梦》的澄明五境
一、澄明幻境——澄明之境的第一种表述
二、澄明空境——澄明之境的第二种表述
三、澄明诗境——澄明之境的第三种表述
四、澄明乡境——澄明之境的第四种表述
五、澄明止境——澄明之境的第五种表述
六、结语
附录
悟《红楼梦》,悟人间事:答香港电台节目主持人江素惠问
不为点缀而为自救的讲述:原“ 红楼四书”总序
序言
“他飞我不飞,我飞自有
格”,这是我的写作秘密,
也是我的内心绝对命令。
我自幼喜欢《红楼梦》,
也不知读了多少遍,但是
出国前我对《红楼梦》不
写专著,不专门写什么文
章,因为那个时候阅读研
究《红楼梦》的人很多,
我说不出什么新话,所以
就不说了,这就是“他飞我
不飞”。出国之后,关于《
红楼梦》,我的思想飞翔
了,但我知道《红楼梦》
阅读要走自己的路,即要
自己独创的方法,所以我
就利用海外的自由条件说
出自己的红学语言。国内
的朋友对《红楼梦》皆是
考证和论证,我不走他们
的路,而走“悟证”的道路,
这就是“我飞自有格”吧。
所谓“悟证”,就是禅宗
的方式,佛教大师慧能说
:“迷即众,悟即佛。”悟,
其实就是直觉的方法,明
心见性的方法,不借逻辑
和思辨而抵达真理的方法
。我一直认为,没有佛教
的东传,就没有《红楼梦
》。《红楼梦》本身就是
一部大悟书,它佛光四射
、禅意盎然,唯有“悟”能把
握其核心命脉。我一再说
,文学包括三个要素:心
灵、想象力、审美形式。
每一要素唯有靠悟才能获
得,例如,贾宝玉的心灵
内涵靠考证和论证都很难
抵达,唯有靠悟证才能把
握。
我已七十九岁,明年就
八十了,最近又跌伤,手
指骨断裂,所以往往力不
从心。值得欣慰的是,我
的《红楼梦》讲述赢得许
多知音。上海三联书店和
北京微言文化传媒有限公
司的周青丰先生就是,他
们决定出版我的“红楼五书”
就是知音之举,我当然心
存感激,有许多话要说,
但也只能意长言短,说到
此为止。
刘再复
2020年冬
导语
本书从《红楼梦》的经典细节入手,如宝钗圆滑、黛玉小性儿、宝玉重亲情、王熙凤叱咤风云、贾雨村忽秉持操守忽见风使舵等等,背后所蕴含的是中国古典文化(儒释道)的内在精神;而诸如“大观园”意象、石头经历一番人间风雨又返回天上的过程,则是曹雪芹无意识中表达的乌托邦、出发-回归等现代性思想。
贾宝玉和父亲的矛盾、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矛盾,实际是重秩序、重伦理、重教化的儒家文化,与重自然、重自由、重个性的庄禅文化的冲突;《红楼梦》的永恒价值,也在于呈现了世俗贵族与精神贵族的矛盾、世界原则与宇宙原则的矛盾、平常栖居状态与诗意栖居状态的矛盾——这些永恒的人性内容,这种矛盾共生的状态,正是曹雪芹的灵魂悖论。
精彩页
曹雪芹是文学天才,又是哲学家,但他没有哲人相、玄学相,所有深邃的形上思索都蕴藏在意象性的表述之中。其对宇宙人生的柏拉图式的洞察与把握,全含蓄在《红楼梦》的情节与人物里。贾雨村关于“正”“邪”二气与中道之性的界说;贾宝玉关于“女儿水作,男人泥作”的怪论;史湘云关于“阴阳一体”的妙语;林黛玉关于“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的感悟;秦可卿关于“盛筵必散”“否极泰来”的警告;妙玉关于“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的提示等等,直接的哲理表述尚可捕捉,而融会贯通于整部文本中的大观视角、自然(石头)人化、本真归属、故乡定义、澄明止境、兼美情怀、青春理想国、女儿人极图、“槛外人”异端意识、“大荒山”荒诞存在暗示,以及有无、色空、真假、聚散、好了、观止等不二法门哲学大思路、大矿藏则不容易充分发现。开掘这些大思路,也许正是曹雪芹后世知音的乐趣,倘若更为有心,把这一开掘作为“评红”的一种使命,那就更好。
从哲学上说,《石头记》是一部自然人化的大书,即石头化为人的大书。从石到人,这是外自然的人化;从欲到情,从情到灵,这是内自然的人化。宝玉原是一块石头,一块女娲补天时淘汰的石头,黛玉原是一株草,一株需要浇灌的“绛珠仙草”。两者都是大自然的一颗粒、一符号。用宇宙的大观眼睛看地球,便会知道人类的世界原是洪荒的石头世界,人的生命也是从洪荒的大自然中逐渐形成。人从自然界走入人界后,身上还带着自然的特性。石为五色石。石是有色的,人之所以为人,也天生带有色欲。王国维说,玉即欲的暗示,欲乃是悲剧之源,这道破了部分真理,但是,贾宝玉的人生过程恰恰是由欲升华为情、为灵的过程,他一开始喜欢吃女人的胭脂,喜欢宝钗肉感的胸脯,后来则愈来愈向林黛玉的深邃情感靠近,在林黛玉的导引下不断向灵世界提升。这个过程是宝玉的内自然(包括感官、情感、心理)人化、精致化的过程,也就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过程,即欲逐步减少,情逐步加深,最后达到情的纯粹化和精神境界上的天人大圆融。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命十二舞女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其中《红楼梦引子》云:“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第五回)这个总问题可分为文学问题与哲学问题。
文学问题是感性问题。谁为情种?《圣经》的答案是创世记的亚当与夏娃。而《红楼梦》则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第一,情种神瑛侍者通灵入世之后,吃的第一颗禁果是名叫“兼美”的禁果,第二颗禁果是名叫“袭人”的禁果。前者导引情种向上神游,后者推动情种向下追求;前者导向梦与审美世界,后者导向功名与世俗世界。
哲学问题是理性问题。谁为情种?答案应是“石头”。(石头记)既可解为自然的人化与石头的情化,也可解为风月情浓即性压抑情压抑而产生的大梦。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楼哲学笔记(精)/刘再复悟读红楼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再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69315
开本 32开
页数 39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21-04-01
首版时间 2021-04-01
印刷时间 202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98
CIP核字 2019002227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0
135
3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