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手机/中国当代作家刘震云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手机》讲述了一个关于“说话”的故事。

主人公严守一是电视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小说开始写了六十年代童年时的严守一,他不爱说话的父亲,他的表嫂、朋友及奶奶。接下来写到当下,长大后的严守一从事了让全村人都不信的以“说话”为生的职业——在电视台当主持。小说最后回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追寻严守一话语的源头。在充分展开的中间部分里,作品里长出了许多嘴,都在说话,有说假话的,有说实话的,有不爱说话的,有话中有话的,也有说心里话的。

刘震云通过手机,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嘴和心的关系。也可称得上是刘震云小说创作的一个飞跃。

内容推荐

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反讽叙事精神,从话语嬗变的角度,关注时代物的异化,人的异化和精神存在的异化。小说以特殊的方式介入主题,讲述一个充满荒诞感的现代寓言。在话语生态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撕裂、重组中展现生存状态的空虚的同时,也充满了对个体在话语生活的急剧转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生存困惑与精神异化进行的后现代深彻思考。

目录

第一章 吕桂花

第二章 于文娟 沈雪 伍月

第三章 严朱氏

试读章节

镇上看电话的老牛,一九六八年和严守一他爹一块卖过葱。

卖葱之前,严守一他爹不爱说话。村里日头高,日子显得长,一天下来,老严说不了十句话。十句话中,不得不说的占六句,每句话全是单词,大到家里盖一座房子,小到家里添一只尿盆,老严赞成,是“弄”,不赞成,是“弄个■”;另四句是感叹词,不管是高兴或是愤怒,都是“我靠”。卖葱之后,老严开始说话了。卖了半年葱,老严能完整说下一个故事。严守一记得,那时他爹常讲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吃丸子,一个是吃黏糕。

一个人,腊月,到集上卖门神,旁边是一卖炸绿豆面丸子的。他买了四斤,人熟,给了他六斤。他一个一个捡着吃,不知不觉吃完了。站起来,“咕咚”,倒了。

一个人,收麦时节,家里的牛丢了,出门找了两天没找着,饿着肚子回到村头,碰到一卖黏糕的,认识,“大哥,先赊我五斤。”吃完回到家,“娘,我要喝水。”“咕咚”,倒了。

当时严守一觉得不好笑,四十岁再想起来,每次都笑了。一开始严守一觉得他爹卖葱,见的人多,话是跟人学的;后来才知道,教会老严说话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老牛。晚间全家蹲在灶间吃饭,吃着吃着,他爹“扑哧”笑了,摇着头说:

“这个老牛。”

严守一就知道他爹人在吃饭,心又随老牛卖葱去了。那时严守一觉得,世上最有趣的事情,好不过卖葱。

一九六八年冬至那天,老牛和老严从二百里外的长治煤矿卖葱回来,路过严家庄,老牛到严守一家坐了坐。没见老牛之前,严守一想着老牛一定是个大个儿,大嘴,声如洪钟;见到才知道,个头比桌子高不了多少,雷公嘴,说起话来娘娘腔。过去老听说老牛,一下见到,本该严守一发憷,没想到老牛倒对十一岁的严守一羞涩地一笑,摘下火车头棉帽,用帽耳朵去擦头上冒的热气。老严招呼老牛进屋喝水,严守一也跟了进去,倒是老严朝严守一肚子上踹了一脚:

“身上腥,滚!”

接着两人在屋里喝水,也没听老牛说什么。偶尔说话,也是说路上打尖吃了几顿饭,毛驴喂了多少料。接着全是“呼噜”“呼噜”的喝水声。老牛赶着毛驴车走后,老严对全家说:

“能说,今天没说。”

年关之前,腊月二十三,严守一他爹提着一根猪腿到牛家庄看老牛,顺便结一年的葱账。上午去时一脸笑,黄昏回来,一脸铁青,蹲在门框上“吧嗒”“吧嗒”抽旱烟。一直抽到三星偏西,站起身,用烟锅“啷啷”地敲自己的头:

“我要再卖葱,我就不是人!”

严守一他娘死得早,一九六○年被饿死了。第二天严守一听他奶说,老严和老牛在分葱账时,起了纠纷。从此严守一他爹与葱和老牛告别,又开始闷着头不说话。严守一有一个姨夫叫老黄,在黄家庄开了一个染坊。第二年春天,老黄找老严去各村收布,老严摇头:

“布好收,我不会吆喝呀。”

老黄:

“就一句:黄家庄的染坊来了!”

老严摇摇头,没去。

一九八九年春天,严守一他爹得了脑血栓。人开始痴呆,身子左半边不会动弹。与别人不同的是,别人得了脑血栓不会说话,老严得了脑血栓,倒结结巴巴能连成句子;别人得了脑血栓失去记忆,老严一辈子经过的事比当时记得都清楚。年底,严守一从北京回山西老家过年,围着一个火盆,半瘫的老严西向坐,严守一北向坐,不知怎么,说起老牛,一九六八年共同卖葱,因为分账翻了脸。老严抬起没瘫的右胳膊,抖着上边的右手,断断续续吃力地表达:

“他记花账!”

“哪哪儿都有缝,缝里都掉渣!”

严守一:

“是好朋友,就不该合伙做生意。”

老严:

“花账我能忍。腊月二十三,算了一天账,到了黄昏,我拿钱往外走,出了门,突然想起过了年啥时去发葱,又回到院里,听到老牛在屋里对他老婆说,老严是个傻逼。”

“不为钱,就为这一句话。”

接着潸然泪下:

“一辈子没说得来的,就一个说得来的,还说我是傻逼!”

指指自己胸口:

“爹这一辈子,这儿有些发闷。”

一九九五年夏天,严守一他爹又中了一次风,嘴开始向右歪,倾斜着流涎水。一直到死,再没说过一句话。

与老严分手之后,老牛也不再卖葱。一九六九年,镇上装了第一部摇把电话,老牛便去镇上邮政所看电话。当时想看电话的有二十多人。邮政所长叫尚学文,理着分头,把二十多人叫到一起:

“看电话,就得嗓门大,你们每人吆喝一声我听听。”

二十多个人一个一个吆喝,最后数老牛吆喝的声大。别看娘娘腔,邮政所对面百货楼窗户上的玻璃都让他喊炸了。不但声大,而且喊得时间长,尚学文点燃一支烟,烟抽完,老牛的一声喊还没捯气呢。尚学文止住老牛:

“行了,比驴叫都长!”

一九九六年,严守一成了电视台清谈节目《有一说一》的主持人。当他在电视镜头前成为名人后,全国人民都理解,惟独严家庄的人不理解:

“我靠,他爹一天说不了十句话,他倒天天把说话当饭吃了。”

一九六八年,严守一的好朋友叫张小柱。严守一属鸡,那年十一岁,张小柱属猴,那年十二岁。张小柱的头长得像个歪把南瓜,胳膊腿细,像马杆;由于头重,每天像碾盘一样偏压在肩膀上;右眼玻璃花,看东西要先揉左眼。张小柱他娘有些傻,张小柱他爹在二百里外的长治煤矿挖煤,张小柱在严家庄算住姥娘家。严守一没娘,张小柱娘傻,两人常一起背书包上学。一九六八年,张小柱他爹从二百里外的长治三矿给张小柱带来一盏废矿灯,夜里装上废电池,明亮的矿灯能照二里远。村里的天空黑得浓,黑得厚,两人常端着矿灯,站在村后的山坡上往天上写字。张小柱爱写的字是:

娘,你不傻

严守一爱写的字是:

娘,你在哪儿

两行字,能在漆黑的天幕上停留五分钟。

P1-5

序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降,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相继涌现出一批生活积累丰厚、艺术准备充足、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和水平。这些作家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和影响力,不断地推出新作,超越自己。

今天,社会和文学都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行进;写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读者的需求和阅读趣味日趋多样;文学的娱乐功能受到重视;各种文学潮流兼容并包、各行其道。此时,全面系统地总结上述一批作家三十年来的创作实绩,对当代文学事业,对作家、读者和文学工作者,对当前的图书市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这套“中国当代作家”系列丛书。丛书遴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成就突出、风格鲜明、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择取;每位作家的作品为一系列,各系列卷数不等,每卷以其中某篇作品的标题(长篇作品以书名)命名。这是一项规模较大的出版计划,我们将每年推出三至五位作家的作品系列,在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手机/中国当代作家刘震云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震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5943
开本 32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8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