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容庚藏帖(线装本)
内容
内容简介

《容庚藏帖》是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结集出版丛帖,获得2016年度国家优秀古籍一等奖。内容全部影印自容庚所搜集、收藏的书法丛帖,这批丛帖多为珍贵名帖,包括不少珍本、善本。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依容庚所著《丛帖目》之分类序次,分历代、断代、个人、杂类、附录类,共二十卷,卷一至卷十为历代,卷十一、卷十二为断代,卷十三至卷十五为个人,卷十六、卷十七为杂类、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为附录。本书共172种/182函/755册;完整保留版本信息,忠实反映原版面貌;本书编校精当、制作精美,采用高档手工宣纸制作,选墨考究;极具典藏价值。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容庚先生著作等身、成就斐然,而帖学研究在容先生的学术生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容庚先生历时三十余年,陆续搜集历代刻帖,以成宏富:著成之《丛帖目》,至今为研究帖学的必备参考书。《容庚藏帖》是帖学巨著《丛帖目》成书依据,多年来深藏文博机构而秘不示人,为书法爱好者、帖学及文献研究者所遗憾。此次出版《容庚藏帖》,大致与《丛帖目》所录自藏帖品种数相合,反映了容庚先生自藏帖的整体面貌,完整呈现了中国碑帖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容庚藏帖》受到学术界、出版界及广大书法、帖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本书学术顾问苏士澍、陈永正、张桂光、杨璐等著名书法家、出版专家高度评价这一帖学研究史上的空前巨著,一致认为这是能传之久远的世纪出版工程。

本书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容庚藏帖》具有海量的文献信息,是历史学研究、古籍文献校勘的重要一手资料。启功先生曾经说过:“丛帖有许多罕见的史料,在古文献整理方面经常忽略了这一点,其实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丛帖,多读一些容庚先生的藏帖,对我们的古籍校勘将有很大的推动力。”

(2)《容庚藏帖》被誉为“次真迹一等”之瑰宝,具有重要的书法帖学研究价值,是书法帖学研究的实物补充。容庚先生依据此批藏帖所编撰的目录《丛帖目》,在30年前已经出版,而丛帖本身,作为容庚的个人私藏,容庚先生将此批丛帖视为秘宝,从不轻易示人,因此本书从未面世。陈永正教授在本书发布会上说:“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有机会把《丛帖目》里面的藏帖能够伸手摸索一遍,连梦都不敢做;想不到30多年后的今天,不敢做的梦也成真了。”

(3)《容庚藏帖》具有重要文物价值。《容庚藏帖》原件藏广州博物馆,历经风雨,多种藏帖遭受水浸、霉变、虫蛀。本次出版,广州博物馆专门成立了修复小组,聘请专业扫描人员精心操作,使部分模糊不辨、损坏的藏帖得到完整修复;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设定了编校及印制质量总原则和具体的编校流程方案、工艺方案,按照容庚旧藏原样复制,全书采用手工宣纸印刷,选墨考究,工艺上乘。因此,古籍出版专家评价说:“《容庚藏帖》做到了忠于原拓,而且胜于原拓。”

(4)本书编校精当、选料考究、制作精美,极具典藏价值。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色:“细、匀、香、齐”:(1)细,细致入微,二三毫米的小字笔锋也毫发毕现,原件残损处撕开的纸纹清晰可辨,如《石耕山房法帖》等。(2)匀,纸质均匀,墨色均匀适中。如《墨池堂选帖》等。碑帖印刷须墨分五色。此帖本金石味道很浓,可谓忠于原拓,胜愈原拓。(3)香,打开帖本,如《紫藤花馆法帖》等,闻不到通常刺鼻的化工颜料气味,有的是淡淡的豆油清香,出版用的是传统的自然无污染生物环保油墨。(4)齐,全套丛帖从用料到工艺效果整齐划一。整合各方技术优势,统一用于《容庚藏帖》,使之愈臻完美。

《容庚藏帖》的出版,是中国出版史上浓墨的一笔,是对帖学和书法研究的实物补充,可使读者一览容庚先生自藏丛帖真容并得以广泛利用,将在社会上掀起书学帖学研究讨论的热潮。《容庚藏帖》文献信息量很大,对版本学、文献学、历史学等等方面的研究,将发挥极为重要的参考作用,既可以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传世摹本,又可以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语言文化、历史研究、古籍文献校勘第一手资源,选择部分丛帖也可以作为中小学甚至高校书法临习课本。其出版,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有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容庚(1894—1983),原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篆刻家和书画鉴藏家。1925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后任教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兼任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倡导成立“考古学社”。1946年后,任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代表作有《金文编》《丛帖目》《商周彝器通考》等。
目录

目录(共172种)

卷一历代一 宋一

淳化阁帖(种)

卷二历代二 宋二

大观法帖(第二种)、汝帖(第三种)、姑孰帖(第四种)、澄清堂帖(第五种)

卷三历代三 明一

东书堂集古法帖(第六种)、真赏斋帖(第七种)、停云馆帖(第八种)、余清斋帖(第九种)

卷四历代四 明二

戏鸿堂法书(第十种)、墨池堂选帖(第十一种)、鬰冈斋墨妙(第十二种)、玉烟堂帖(第十三种)、泼墨斋法帖(第十四种)、渤海藏真帖(第十五种)、海宁陈氏藏真帖(第十六种)、天益山颠帖(第十七种)

卷五历代五 清一

快雪堂法书(第十八种)、式古堂法书(第十九种)、职思堂法帖(第二十种)、翰香馆法书(第二十一种)、秋碧堂法帖(第二十二种)、古宝贤堂法书(第二十三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二十四种)

卷六历代六 清二

御刻墨妙轩法帖(第二十五种)、荔青轩墨本(第二十六种)、滋蕙堂墨宝(第二十七种)、仁聚堂法帖(第二十八种)、酣古堂法书(第二十九种)、谷园摹古法帖(第三十种)、经训堂法书(第三十一种)、太虚斋珍藏法帖(第三十二种)、清啸阁藏帖(第三十三种)

卷七历代七 清三

三希堂法帖橅本(第三十四种)、寄畅园法帖(第三十五种)、緑溪山庄法帖(第三十六种)、天香楼藏帖(第三十七种)、天香楼续刻(第三十八种)、人帖(第三十九种)、人帖续刻(第四十种)、宝严集帖(第四十一种)、友石斋法帖(第四十二种)、风满楼集帖(第四十三种)、秦邮帖(第四十四种)、朴园藏帖(第四十五种)

卷八历代八 清四

袌冲斋石刻(第四十六种)、明人尺牍 国朝尺牍(第四十七种)、望云楼集帖(第四十八种)、倦舫法帖(第四十九种)、莲池书院法帖(第五十种)、筠清馆法帖(第五十一种)、岳麓书院法帖(第五十二种)、辨志书塾所见帖(第五十三种)、采真馆帖(第五十四种)、寒香馆藏真帖(第五十五种)、墨缘堂藏真(第五十六种)

卷九历代九清五

海山仙馆藏真(第五十七种)、海山仙馆藏真三刻(第五十八种)、尺素遗芬(第五十九种)、宋四大家墨宝(第六十种)、耕霞溪馆法帖(第六十一种)、听颿楼集帖(第六十二种)、红豆山斋法帖(第六十三种)、澄观阁摹古帖(第六十四种)

卷十历代十清六

兰言室藏帖(第六十五种)、敬和堂藏帖(第六十六种)、穰梨馆历代名人法书(第六十七种)、过云楼藏帖(第六十八种)、邻苏园法帖(第六十九种)、小长芦馆集帖(第七十种)、壮陶阁帖(第七十一种)、藴真堂石刻(第七十二种)

卷十一断代一

春晖堂石刻(第七十三种)、宝翰斋国朝书法(第七十四种)、晴山堂法帖(第七十五种)、旧雨轩帖(第七十六种)、萤照堂明代法书(第七十七种)、甬上明人尺牍(第七十八种)、双节堂赠言墨迹(第七十九种)

卷十二断代二

寿石斋藏帖(第八十种)、紫藤花馆藏帖(第八十一种)、昭代名人尺牍(第八十二种)、小竹里馆藏帖(第八十三种)、荔香室石刻(第八十四种)、国朝画家书帖(第八十五种)、昭代名人石刻(第八十六种)、醉经阁分书彚刻(第八十七种)

卷十三个人一

二王帖(第八十八种)、福州帖(第八十九种)、观海堂苏帖(第九十种)、晚香堂苏帖(第九十一种)、景苏园帖(第九十二种)、黄文节公法书石刻(第九十三种)、绍兴米帖(第九十四种)、英光堂帖(第九十五种)

卷十四个人二

月虹馆法书(第九十六种)、清芬阁米帖(第九十七种)、松雪斋法书墨刻(第九十八种)、松雪斋法书(第九十九种)、崇籣馆帖(种)、之室集帖(百一种)、宝鼎斋法书(百二种)、鹪鹩馆帖(百三种)、书种堂续帖(百四种)、来仲楼法书(百五种)、汲古堂帖(百六种)、铜龙馆帖(百七种)、百石堂藏帖(百八种)、清晖阁藏帖(百九种)、传经堂法帖(百一十种)

卷十五个人三

式好堂藏帖(百一十一种)、如兰馆帖(百一十二种)、琅华馆真迹(百一十三种)、拟山园帖(百一十四种)、落纸云烟帖(百一十五种)、瓯香馆法书(百一十六种)、味古斋恽帖(百一十七种)、清爱堂石刻(百一十八种)、刘文清公手迹(百一十九种)、曙海楼帖(百二十种)、青霞馆梁帖(百二十一种)、频罗庵法书(百二十二种)、快雨堂诗帖(百二十三种)、邓石如篆书十五种(百二十四种)、林文忠公手札(百二十五种)

卷十六杂类一

清爱堂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百二十六种)、宝汉斋藏真(百二十七种)、石耕山房法帖(百二十八种)、焦山兰亭叙帖五种(百二十九种)、兰亭集刻(百三十种)、高义园世宝(百三十一种)、吴郡名贤像赞(百三十二种)、印人画像帖(百三十三种)

卷十七杂类二

延禧堂忆旧帖(百三十四种)、月轮山寿藏图记帖(百三十五种)、滥竽斋遗草(百三十六种)、古今楹联彚刻(百三十七种)、槐荫楼印谱(百三十八种)、贞隐园法帖(百三十九种)、缩本唐碑(百四十种)、有是楼刻石(百四十一种)、卷十八附録一

聚奎堂集晋唐宋元明名翰真迹(百四十二种)、一经堂藏帖(百四十三种)、宝雪斋赵帖(百四十四种)、因宜堂法帖(百四十五种)、平远山房法帖(百四十六种)、宋贤六十五种(百四十七种)、眉寿堂二王法帖(百四十八种)

卷十九附録二

古香斋宝藏蔡帖(百四十九种)、白云居米帖(百五十种)、清华斋赵帖(百五十一种)、杨忠愍公墨迹(百五十二种)、太原段帖(百五十三种)、尊颉堂帖(百五十四种)、百泉帖(百五十五种)、顾祠集帖(百五十六种)、予宁堂法书(百五十七种)

卷二十附録三

诒晋斋巾箱帖(百五十八种)、诒晋斋法书(百五十九种)、话雨楼法书(百六十种)、快霁楼法帖(百六十一种)、惟清斋手临各家法帖(百六十二种)、问经堂帖(百六十三种)、攀云阁临汉碑(百六十四种)、小倦游阁法帖(百六十五种)、话山草堂帖(百六十六种)、淳熙秘阁续法帖(百六十七种)

丛帖目未载收入品种

乐仪堂法帖(百六十八种)、董思翁法帖(百六十九种)、金石奇文(百七十种)、曾文正公帖(百七十一种)兰亭十二种(百七十二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容庚藏帖(线装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容庚
译者
编者 程存洁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07080
开本 8开
页数 1368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46000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444418
CIP核字 2016016210
中图分类号 J292.21
丛书名
印张 17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