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自在自为(季羡林诞辰110周年特别纪念版)
内容
物流紧急通知

由于疫情管控升级,近期部分地区仓库及快递因疫情管控,导致物流时效暂缓,您的订单包裹可能产生延迟。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客服电话4006666505

亮点展示

详情.jpg

内容简介

在这个浮华的年代,我们总是不自觉地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疲于奔命,忘记了生命本身的轻盈和丰富。季羡林说:“所谓的‘浮生’,不只是说生命的短促,更是指这生命不系于任何庞然重物。生命处于自在自为的状态。”自在,是内心的丰富和充盈;自为,是在看清自己的精神需求之后的努力和向前,这样的自为让内心更加淡定、从容。所以,人生的Z好状态,是自在自为。

这是季羡林留给后来者的生命礼物。60余篇经典散文囊括了作者的亲身经历、自我审视和生活体察,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饰,字句间无一不透露着他自在的人生态度和自为的生活智慧。与坦荡的灵魂对话,愿你在获得短暂休憩后,继续启程,做自己人生真正的掌舵人。

作者简介

季羡林

中国箸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学贯中西,前后八十余年笔耕不辍,积累了千万余字著述,留下《我的童年》《赋得永久的悔》《夹竹桃》《成功》等名篇,在读者中享有盛名,多篇作品被选入语文教材和中高考试卷。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他的笔下流淌的都是炙热的人文情怀。

目录

第一章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是不懂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二者亲密无间,

因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解的;

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

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

都是自视过高的。

我写我 / 002

反躬自省 / 005

论压力 / 014

寂寞 / 017

忘 / 022

难得糊涂 / 027

我害怕“天才” / 030

目中无人 / 033

做真实的自己 / 036

老年谈老 / 038

第二章 Z盛大的富有,在于内心的丰盈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我们必须及时得到信息。

只有这样,人才能潇洒地生活下去,

否则将适得其反。

信息怎样得到呢?

看能得到信息,听也能得到信息,

而读书仍然是重要的信息源,

所以非读书不可。

我们面对的现实 / 044

谦虚与虚伪 / 048

知足知不足 / 051

有为有不为 / 054

漫谈消费 / 057

开卷有益 / 062

哥廷根 / 065

清华颂 / 068

月是故乡明 / 070

槐花 / 073

第三章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

有张无弛不行,有弛无张也不行。

张弛结合,斯乃正道。

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

世态炎凉 / 078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 080

送礼 / 086

容忍 / 091

谈礼貌 / 094

傻瓜 / 097

毁誉 / 100

漫谈撒谎 / 103

做人与处世 / 107

三思而行 / 110

糊涂一点 潇洒一点 / 113

第四章 悲喜俱有,才是完整的人生

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 ”

首先必须“尽人事” ,

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

但又必须“听天命” 。

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 ,

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118

不完满才是人生 / 121

走运与倒霉 / 124

缘分与命运 / 127

年 / 130

八十述怀 / 137

老猫 / 142

二月兰 / 154

夹竹桃 / 160

春城忆广田 / 164

第五章 知命亦不惧,自为常自新

我觉得,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拼搏。

人的降生,都是被动的,并非出于个人愿望。

既然来到人间,就必须活下去。

然而,活下去却并不容易,

包括旧时代的皇帝在内,

馅儿饼并不从天上自动掉到你的嘴里来,

你必须去拼搏。

这是一个人生存的首要任务。

成功 / 174

牵就与适应 / 177

藏书与读书 / 180

学外语 / 183

我是怎样研究起梵文来的 / 189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 198

时间 / 204

九三述怀 / 209

百年回眸 / 215

赞“代沟” / 219

换了人间 / 223

第六章 人间秀丽,自在欢喜

我真觉得,

大自然特别可爱,

生命特别可爱,人类特别可爱,

一切有生无生之物特别可爱,

祖国特别可爱,宇宙万物无有不可爱者。

欢喜充满了三千大千世界。

清塘荷韵 / 228

听雨 / 233

晨趣 / 237

石林颂 / 240

山中逸趣 / 245

上海菜市场 / 249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 252

我的书斋 / 255

回家 / 258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 264

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 273

精彩书摘

赞“代沟”

现在常常听到有人使用“代沟”这个词儿。这个词儿看起来像一个外来语。然而它表达的内容却不限于外国,而是有普遍意义的,中国当然也不能够例外。

青年人怎样议论“代沟”,我不清楚。老年人一谈起来,往往流露出十分不满意的神气,有时候甚至有类似“人心不古,世道浇漓”之类的慨叹。这种神气和慨叹我也有过。我现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年人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我同样也是有的。我们大概都感觉到,在青年人身上有一些东西,我们看着不顺眼;青年人嘴里讲一些话,我们听上去不大顺耳,特别是那一些新造的名词更是特别刺耳。他们的衣着、他们的态度、他们的言谈举动以及接物待人的礼节、他们欣赏的对象和趣味,总之,一切的一切,我们无不觉得不那么顺溜。脾气好一点的老头摇一摇头,叹一口气,脾气不太好的就难免发发牢骚,成为九斤老太的同党了。

如果说有一条沟的话,那么,我们就站在沟的这一边,那一边站的是年轻人。但是若干年以前,我们也曾在沟的那一边站过,站在这一边的是我们的父母、老师、长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好像是在一夜之间,我们忽然站到这边来了。原来站在这边的人,由于自然规律不可抗御,一个个地让出了位置,走向涅槃,空出来的位置由我们来递补。有如秋后的树木,落叶渐多,枝头渐空,全身都在秋风里,只有日渐凋零了。这一个过程是非常非常微妙的,好像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然而它确实是存在的。

站在沟这一边的老人,往往有一些杞忧。过去老人喜欢说一些世风日下之类的话,其尤甚者甚至缅怀什么羲皇盛世。现在这种人比较少了,但是类似这样的感慨还是有的。我在这一方面似乎更特别敏感。最近几年,我曾数次访问日本。年纪大一点的日本朋友对于中国文化能够理解,能够欣赏,他们感谢中国文化带给日本的好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古代的诗词和书画,他们熟悉。他们身上有一股“老”味,让我们觉得很亲切。然而据日本朋友说,现在的年轻人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中国古代的那一套,他们全不懂,全不买账,他们喝咖啡,吃西餐,一切唯西方马首是瞻。同他们交往,他们身上有一股“新”味,这种“新”味使我觉得颇不舒服。我自己反复琢磨,中日交往垂二千年。到了近代,日本虽然进行了改革,成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但是在过去还多少有点共同语言。好像在一夜之间,忽然从地里涌出了一代“新人类”,同过去几乎完全割断了纽带联系。同这一群新人打交道,我简直手足无所措。这样下去,我们两国不是越来越疏远吗?为什么几千年没有变,而今天忽然变了呢?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

在中国,我也有这种杞忧。过去,当我站在沟的那一边的时候,我虽然也感到同沟这一边的老年人有点隔阂,但并不认为十分严重;然而到了今天,世界变化空前加速,真正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我来到了沟的这一边,顿时觉得沟那一边的年轻人也颇有“新人类”的味道。他们所作所为,很多我都觉得有点难以理解。男女自由恋爱,在封建时期是不允许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允许了,但也多半不敢明目张胆。如果男女恋人之间接一个吻,恐怕也要秘密举行。然而今天呢,青年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间,公然拥抱接吻,坦然,泰然,甚至还有比这更露骨的举动,我看了确实感到吃惊,又觉得难以理解。我原来自认为脑筋还没有僵化,同九斤老太划清了界限。曾几何时,我也竟成了她的“同路人”,岂不大可异哉!又岂不大可哀哉!

不管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国范围来看,代沟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根据我个人的感觉,好像是“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好像任何时候也没有今天这样明显。青年老年之间存在的好像已经不是沟,而是长江大河,其中波涛汹涌,难以逾越,我们两代人有点难以互相理解的势头了。为代沟而杞忧者自古就有,今天也决不乏人。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还可能是“积极分子”。

说了上面这一些话以后,倘若有人要问:“你对代沟抱什么态度呢?”答曰:“坚决拥护,竭诚赞美!”

试想一想:如果没有代沟,青年人和老年人完全一模一样,人类的进步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再往上回溯一下,如果在猴子中间没有代沟,所有的猴子都只能用四条腿在地上爬行,哪一只也决不允许站立起来,哪一只也决不允许使用工具劳动,某一类猴子如何能转变成人呢?从语言方面来讲,如果不允许青年们创造一些新词,我们的语言如何能进步呢?孔老头子说的话如果原封不动地保留到今天,这种情况你能想象吗?如果我们今天的报纸杂志孔老夫子这位圣人都完全能懂,这是可能的吗?人类社会在不停地变化,世界新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允许创造新词儿,那么,语言就不能表达新概念、新事物,语言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这种情况是可取的吗?总之,代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标志着变化,它标志着进步,它标志着社会演化,它标志着人类前进。不管你是否愿意,它总是要存在的,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还要存在。

因此,我赞美代沟,用满腔热忱来赞美代沟。

上海菜市场

上海尽有看不够数不清的高楼大厦,跑不完走不尽的大街小巷,满目琳琅的玻璃橱窗,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但是,我们的许多外国朋友却偏要去看一看早晨的菜市场。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刚到上海的时候不是也想到菜市上去看一看吗?

那还是几年前的一个早晨,在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踏着熹微的晨光,到一个离开旅馆不远的菜市场去。

到了邻近菜市场的地方,市场的气氛就逐渐浓了起来。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擦背,来来往往。许多老大娘的菜篮子里装满了蔬菜海味鸡鸭鱼肉。有的篮子里活鱼在摇摆着尾巴,肥鸡在咯咯地叫着。老大娘带着一脸笑意,满怀愉快,走回家去。

一走进菜市场,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面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仔细一看,所有的东西却又都摆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菜摊子、肉摊子、鱼虾摊子、水果摊子,还有其他的许许多多的摊子,分门别类,秩序井然,又各有特点,互相辉映。你就看那蔬菜摊子吧。这里有各种不同的颜色:紫色的茄子、白色的萝卜、红色的西红柿、绿色的小白菜,纷然杂陈,交光互影。这里又有各种不同的线条:大冬瓜又圆又粗,豆荚又细又长,白菜的叶子又扁又宽。就这样,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紧密地摆在一起,于纷杂中见统一。我的眼一花,我觉得,眼前不是什么菜摊子,而是一幅出自名家手笔的彩色绚丽、线条鲜明的油画或水彩画。

不只菜摊子是这样,其他的摊子也莫不如此,卖鱼的摊子上,活鱼在水里游泳,十几斤重的大鲤鱼躺在案板上。卖鸡鸭的摊子上,鸡鸭在笼子里互相召唤。卖肉的摊子上,整片的猪肉、牛肉和羊肉挂在那里。还为穆斯林设了卖牛、羊肉的专柜。在其他的摊子上,鸡蛋和鸭蛋堆得像小山,一个个闪着耀眼的白光。咸肉和板鸭成排挂在架子上,肥得仿佛就要滴下油来。水果摊子更是琳琅满目。肥大的水蜜桃、大个儿的西瓜、又黄又圆的香瓜、白嫩的鲜藕,摆在一起,竞妍斗艳。我眼前仿佛看到葳蕤的果子园、十里荷香的池塘、翠叶离离的瓜地。难道这不是一幅美妙无比的图画吗?

说是图画,这只是一时的幻象。说真的,任何图画也比不上这一些摊子。图画里面的东西是死的、不能动的。这里的东西却随时在流动。原来摆在架子上的东西,一转眼已经到了老大娘的菜篮子里。她们站在摊子前面,眯细了眼睛,左挑右捡,直到选中了自己想买的东西为止。至于价钱,她们是不发愁的,因为东西都不贵。结果是皆大欢喜,在一片闹闹嚷嚷的声中,大家都买到了中意的东西。她们原来的空篮子不久就满了起来。当她们转回家去的时候,她们手中的篮子也像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了。

我们的外国朋友是住在旅馆里的,什么东西都不缺少。但是他们看到这些美丽诱人的东西,一方面啧啧称赞,一方面又跃跃欲试,也都想买点什么。有人买了几个大香瓜,有人买了几斤西红柿,还有人买了一些豆腐干。这样就会使本来已经很丰富的餐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外国朋友也皆大欢喜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自在自为(季羡林诞辰110周年特别纪念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季羡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517408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3
出版时间 2021-06-01
首版时间 2021-06-01
印刷时间 202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0
CIP核字 202027251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