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研究(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稿系一部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研究专著。书稿以新时期以来整个黄梅戏表演艺术的发展历程为基础,以黄新德的表演艺术研究为案例,总结新时期以来黄梅戏的发展规律,黄新德表演艺术的风格特色及其成就,揭示黄梅戏的发展和剧种代表性演员的相互关系,以此探讨戏曲演员在新时代的发展之路以及戏曲发展的某些规律。本书稿点面结合,视野开阔,论述全面,为黄梅戏的发展提供了可咨借鉴的历史经验,对当代戏曲的发展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吴海肖,男,1984年生,安徽省艺术研究院三级编剧,专事戏剧理论研究、戏剧评论、戏剧创作等工作。曾参与撰写《昆曲艺术大典》《中国花鼓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安徽卷)》等国家、省级重大科研课题,在《戏曲研究》《中华戏曲》《中国戏剧》《四川戏剧》《新戏剧》等学术刊物发表戏曲理论文章数十篇,独立承担完成2016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黄新德与新时期以来黄梅戏表演艺术研究》(16DBl8)。
创作黄梅戏歌《望神州万里江山烽烟起》《琵琶声断思蔡郎》,庐剧戏歌《不灭日寇不还乡》《永恒的记忆》《独山恋歌》,淮北花鼓戏《瞬间永恒》,栏目剧《二胎时代》《老有所学》,黄梅戏《家和万事兴》《心愿》,广播剧《葡萄书记》、《红旗颂歌》(合作),等等。
创作作品曾获第二届“安徽戏剧理论评论双年奖”三等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安徽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光辉道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长三角地区小戏小品创作征集活动”三等奖。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大众传媒影响下的黄梅戏艺术
第一节 大众传媒成为黄梅戏大众传播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黄梅戏的电视时代
第三节 不断更新的大众传媒为黄梅戏的形态拓展提供契机
第四节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形态特征
第五节 媒体化形态拓展的意义
第六节 赛事——黄梅戏保持活力的特殊方式
第二章 黄梅戏音乐主导下的形态拓展
第一节 中西音乐语汇交互影响下的戏剧形态
第二节 戏与歌的互动为黄梅戏新的综合准备了条件
第三节 黄梅戏音乐主导下的形态拓展的启示
第三章 黄新德表演艺术探析
第一节 承师法道铸我梅根
第二节 黄梅戏是程式的艺术
第三节 “细”中出戏
第四节 深入角色的灵魂深处,寻找情感的“支点”
第五节 挖掘人物的潜台词
第六节 千金白 四两唱
第七节 趣味盎然
第八节 舞台是杆秤
第四章 梅之韵:黄新德的唱腔探析
第一节 韵归于腔腔归于润
第二节 情自境生化出层次
第三节 如切如磋造化新声
第四节 “黄派”唱腔呼之欲出
第五章 黄新德表演艺术形成的时代因子
第一节 舞台在变化
第二节 中西方戏剧实践
第三节 “镜头”与舞台的双向互动
第六章 后戏剧时代黄梅戏的发展
第一节 回归观众
第二节 回归程式健全行当
第三节 发挥核心演员作用,形成梯度演员序列
第四节 好风凭借力
第五节 长路漫漫
附:黄新德黄梅戏演剧年表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研究(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海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71994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21-11-01
首版时间 2021-11-01
印刷时间 202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412
CIP核字 2021078931
中图分类号 J825.54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5
153
2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