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由杨新等人著。《清明上河图》是一卷宋人写给我们的生活日记,免去了书籍中可能存在的鲁鱼亥豕,生动且直白。我们需要做的,即是用一整个安静的灵魂去阅读它,并随着历史的笔触,沿着春天的汴河,彳亍而行,且停且走,完成一场历时千年的旅行。

内容推荐

《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由杨新等人著,本书对海内外《清明上河图》研究专家的论文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图文并茂的对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点滴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以全新的视角呈现给读者一个走进《清明上河图》的机会。《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不仅有引领读者走入《清明上河图》的美文,细节放大的图版,让读者看到一个更为清晰的《清明上河图》。更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的分析论证,展现给读者一个未曾了解的《清明上河图》,一个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清明上河图。》

目录

一 一场春天的旅行

 《清明上河图》赞

 《清明上河图》的季节

二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来龙去脉

 《清明上河图》的几个版本

三 北宋风俗画一真实的汴梁

 《清明上河图》与11世纪北宋宫廷绘画

 宋代小品风俗画

四 你不知道的《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行脚僧

 《清明上河图》为何干汉一胡

 从清明节到喜庆日

试读章节

繁忙的汴河

汴河是一条人工河流,按《宋史·河渠志》载:“汴河自隋大业(605—618年)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至唐改名广济。宋都大梁,以孟州河阴县南为汴首,受黄河之口属于淮泗,每岁自春至冬,常于河口均调水势,止深六尺以通重载为准,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故于诸水,莫此为重。”汴河从汴京外城西水门入城,再人内城水门,横穿宫城前州桥、相国寺桥,出内城水门,然后向东南而出外戚东水门。淳化二年(991年)六月,汴河在近城浚仪县的一段河堤缺了口,宋太宗赵炅亲自去视察,步辇行走在泥淖中,宰相、枢密院使等大臣连忙劝阻回驾,宋太宗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于是下令调步卒数干来堵塞,直至看到缺口被塞住,水势稳定后,他才回宫。由此可见,汴河不但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而且还是国家安全的系带,可以说是赵家王朝的生命线。

进入汴河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艘重载的大船已经靠岸,正在往码头匕卸货。从船身吃水还很深来看,被卸下的货物只是很小一部分。货物是用麻袋装的,老板正坐在麻袋上指挥伙计们码放。扛袋的伙计很吃劲,需要两个人帮他卸下,看来装的是粮食。北宋时代,属于国家的粮食储备仓库,大都集中在东南城沿汴河一带。《东京梦华录》“外诸司”记载:“……诸米麦等。自州东虹桥元丰仓、顺成仓,东水门里广济、里河折中、外河折中、富国、广盈、万盈、永丰、济远等仓。”这些仓库的粮食,都是通过汴河从“江淮湖浙”运来的。粮食是一种重要物资,汴河又担负着运输粮食的重要任务,在图中我们第一眼就看到运粮船,这是毫不奇怪的。也可能是画家特意的安排,因为别的船只都遮盖着,只有在卸货过程中看它的包装形式才能了解是什么货物。

这个船码头正对着一条街道的道口。这是入城的第一条街,是沿着河岸走向的,可以叫“沿河街”或“沿河大道”,主要店铺是餐馆,以小吃为多。这很符合逻辑,因为小店靠近码头,主要服务对象是刚入城的客人和一些苦力。如对街有一家小店,门前笼屉里摆着馒头,店主手持馒头正在向挑夫兜揽生意。与之右邻的是一家小酒店。再过去的一家,铺面比较宽广,店前当路堆着纸盒类货物,路口竖着一块招牌,上书“王家纸马”。这是家专营纸人、纸马、纸扎楼阁和冥钱的铺子。按《东京梦华录》的记载:“清明节……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画家在这个出城的路口画上纸马铺,除了与前面扫墓的队伍遥相呼应之外,同时又再一次点醒题目是“清明节”。

接下是一个大码头,街道宽阔平整,两边店铺也较为讲究,经营的主要是餐饮业,店铺里已经坐了不少客人。码头边一连停靠了五艘大航船。有一艘还在卸货,从伙计们爬在船篷上聊天来看,货物已卸得差不多了。有的船主卸完货以后,则邀客人到沿河酒店去喝上二两。沿河酒店的雅座,都向着河面敞开窗户,客人一边喝酒,一边可欣赏风景。在这一组航船中有一艘装潢特别华丽,清一色的花格窗子,前后有两个门楼,船舷也比较宽。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舱内有餐桌之类的家具,知道这是一艘大客船,不但有舒适的客舱,而且还可以在船上用餐。船主可能上岸去了,留下四个伙计在忙活着收拾,等待着客人们到来。

在这一组船只外面,是一艘正在行进的大船。有五个人在岸上拉纤,船上可以看到有十一个人物。这是一艘客货混装的大船,因为他的船窗板中间与两头是不同的。前后舱的窗门是向里支开的,中间舱则向外支开。看来其货物除了装在底舱之外,中间的上层舱也堆放货物,所以这艘船载重量也很大。正由于货多船重,又行进在船舶密集的河道上,所以船主和船工们都很紧张。右舷上的三个船工,正轮流用篙将船往外推移,以免与停泊的船只碰撞;站在左舷和船头上的两个船工,手中紧握篙杆,准备随时使用;而船老大则在船头指挥,似在大声叫喊,提醒前面船上人注意。另外有三个是搭船的客人,第一个站在篷顶的前部,在身后有一张小桌,放着杯盘之属,可能是他正喝着酒,看到前面有些紧张,便站起身来帮着叫喊;第二个在船尾敞篷里,背着双手,踱着方步,心情像是很急迫,也许他还嫌船走得慢哩;第三个在尾舱内露出大半个身子,快要到岸了,他是想出来看看。在船的前舱内,一个妇女带着小孩趴在窗口往外看,应当是船主的家眷,全船最没事的就是他们俩了。十一个人,各不重复,松紧张弛,各尽其态。画家对生活的熟悉和观察入微,我们不能不佩服。

这条船是在逆水而上,使我们知道是在汴河的西南岸。近岸边有一只小艇,船夫正在往外掏水。一艘大船刚从他身边驶过,大橹拨动的漩涡,一个一个向他袭来,使小艇的船身仿佛在晃动。大船是一艘有着双橹的载重船,船尾八个船工在使劲地摇着大橹。船头也有八个船工,只是被一棵大柳树把他们和船身遮挡住了,别以为画家在这里偷懒,省去画船上的各种细节的工夫,他是要让我们的眼睛稍事休息一下,因为后面还有更热闹的场面等着呢!

热闹的虹桥

虹桥,这是全画的中心,也是全画中人物画得最密集、最热烈、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别急着看人,还是先让我们把这座桥和周围的环境了解一下,再慢慢欣赏人物的活动吧。

这是一座木结构的桥梁,桥面宽敞,桥身弧形,直接连接两岸,中间没有桥墩、桥柱。桥髹以红漆,远远望去,宛如彩虹。桥面设有护栏,以保护行人安全,两端立四根风信竿,为航行者指示风向。桥下两岸用石砌成,巨石之间连以铁细腰(俗称银锭),并设有人行道和上下台阶及护栏,这是专为纤夫而设计的。桥的架设,虽然用了铁码,但没有榫卯。这样一座桥梁,无论从力学结构,还是外观和使用,都十分完美,即使置之于今天众多的现代化桥梁之中,也毫无逊色,可是人们想不到的是,其设计者,竟是一个不知名姓的“牢城废卒”!据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青州城西南皆山,中贯洋水,限为二城。先时,跨水植柱为桥,每至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明道中,夏英公守青,思有以捍之,会得牢城废卒,有智思,累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至今五十余年,桥不坏。庆历中,陈希亮守宿,以汴桥屡坏,率常损官舟,害人命,乃法青州所作飞桥,至今沿汴皆飞桥,为往来之利,俗日虹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则记载,汴京“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从东水门外七里日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可见这种“飞桥”在汴京和汴河上,具有典型代表性,在《清明上河图》里作为重点来描写,正是抓住了这一有特色的景观。

飞桥没有桥柱,不直接受激流冲击,所以坚固耐用,五十年都不坏。但是由于是木质材料,却经不住水浸虫蚀,如果不经常保养维修,是不能保存永远的。自北宋灭亡后,连年战争,南北交通断绝,汴河缺乏疏浚,逐渐为黄沙所填塞,桥梁也因废弃而倒塌,飞桥的建造技艺也因此失传了。明、清时代有不少《清明上河图》的仿本,但仿作者没有一人是见过真本的,只凭借他们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眼见的风物来描绘,因不知道汴河上有飞桥,故这座有特色的木结构飞桥,都被画成常见的石拱桥。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判断作品谁真谁伪。“飞桥”的构想和建造,应当说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创造和发明,如果不是《清明上河图》如录像般的记载,这项成就也就会被时间所淹没,那是很遗感的。

虹桥横跨汴河的南北两岸,两头都连接着街道,尤其是南岸,房屋店铺比较稠密。下桥以后向西沿河岸走,很快就可见到一座高大的城门。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出这座桥在汴京的地理位置。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对汴京、汴水桥梁的分布与形制特征的记载,它的正名应当叫“上土桥”,是接近内城最近的一座飞桥,所以这里的店铺才这么稠密;又因为是水陆交通的交汇点,才会出现这么热闹的场面。

我们先看水路,前面已经交代过,许多载重货船一艘紧接一艘沿汴河溯流而上,其中一艘正待穿过桥洞。由于这里河面较狭窄,水流湍急,桥梁又低,给行船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船工们都一齐紧张忙碌起来。有的在放倒桅杆,有的在用力撑篙,有的则用篙顶住桥梁,有的在呼喊前面的行船注意,有的在桥顶上往下抛着绳索,船篷上则有人接应,就连在船舱里的妇女也扒住窗往外看。船工们的紧张呼喊,引来了周围许多看热闹的人群,跟着叫喊者有之,指手划脚出主意者有之,急得伸手而帮不上忙者有之,总之,所有围观的人们都在关心着这艘航船的安全,桥上桥下,人声水声,连成一片,使我们观画者也心情紧张起来。

P20-26

后记

北宋张择端本《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自问世至今,历史上对《清明上河图》的临仿、研究从未间断,现当代更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

本书从当代研究《清明上河图》卷帙浩繁的论文中选取了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的9篇文章,力求从多角度展现《清明上河图》的魅力。通过深度解读,使大众对《清明上河图》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以期达到文化传播之目的。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为普及中国文化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们,感谢《<清明上河图>赞》的作者杨新先生(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研究馆员),《<清明上河图>的季节》的作者彭慧萍女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史系博士候选人,原作名为《小冰期时代的赤膊者——(清明上河图)的季节论辩与“写实’,神话》),《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来龙去脉》以及《从清明节到喜庆日》的作者余辉先生(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清明上河图>的几个版本》的作者杨臣彬先生(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宋代小品风俗画》的作者单国强先生(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清明上河图)与11世纪北宋宫廷绘画》的作者刘和平先生(美国卫斯理学院艺术系教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行脚僧》的作者韦陀先生(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荣誉教授),《<清明上河图>为何千汉一胡》的作者荣新江先生(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正是由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才使得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403108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2.24-49
丛书名
印张 1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8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