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艺术品的衰老(藏在艺术史中的科学故事)/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丛书/缪斯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千百年来,人类与艺术品相伴相随,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艺术创作的背景知识,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能让读者更直观地认识各个时代的艺术品风格。同时本书通过列举多件著名绘画、雕刻艺术品,做多层次布局,为读者呈现艺术之美,引领审美之旅。作者以独到见解,将艺术品于时代洪流中抽丝剥茧,对艺术品衰变的历程做广博精辟的说明,按照一件艺术品制作完成、材料老化、保护修复的顺序,向人们介绍了艺术品自问世以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书中也包含绘画上的术语与技法,探究艺术品发生脱落、起甲、裂缝、颜料老化褪色、画面整体变暗等衰老变化的原因。 作者简介 保罗·尼古拉斯·伯吉斯·泰勒,瓦尔堡研究院(The Warburg lnstitute)图像文献库主管,艺术史学家,主要从事17世纪荷兰绘画、艺术理论、文物保护等方向的研究,已出版《贡布里希遗产论铨:瓦尔堡研究院庆祝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百年诞辰论文集》,并发表了多篇论文。 目录 引言 一 被画作“欺骗”了的艺术史学家们 二 时光回溯 三 复杂的技法 第一章 专业术语与技法 一 颜料与染料 二 胶结材料 三 支撑体与地仗层 四 光油层 五 紫外线 六 红外线与X射线 七 显微结构 八 其他画作分析手段 第二章 艺术品的消失 一 澌灭无闻 二 残缺不全 三 裁剪 四 颜料层的损坏 第三章 开裂与剥落 一 裂纹 二 做旧裂纹 三 起翘与剥落 四 裱褙 五 木材处理 六 白灰层 第四章 不稳定的颜料 一 耐久性 二 银朱 三 红色色淀 四 铅丹 五 雄黄与雌黄 六 黄色色淀 七 碱式碳酸铜与树脂酸铜 八 石青 九 群青 十 大青(smalt) 十一 靛蓝 十二 普鲁士蓝 十三 金箔与银箔 第五章 变暗 一 整体变暗 二 光油层 三 灰尘与烟熏 四 支撑体与地仗层 五 色调与构图 六 油的吸收 七 裱褙与变暗 八 透明 第六章 清洁 一 争议 二 清洁的目的 三 碱性物质与研磨材料 四 磨损与溶剂 五 粉化与浸出 六 光油作为胶结材料 七 遮蔽釉 八 “Dat.ina” 九 小面积实验与重绘 十 清洁的风格 结论 索引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艺术品的衰老(藏在艺术史中的科学故事)/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丛书/缪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保罗·尼古拉斯·伯吉斯·泰勒 |
译者 | 译者:杨静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21467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21-06-01 |
首版时间 | 2021-06-01 |
印刷时间 | 202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50 |
CIP核字 | 2021109311 |
中图分类号 | J051 |
丛书名 |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丛书 |
印张 | 1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