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广东省文史馆藏岭南珍稀古籍丛刊(第一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丛刊所收录的古籍版本较为稀见,采用手工宣纸精印,装帧十分考究,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广东省文史馆藏岭南珍稀古籍丛刊》(简称《丛刊》)收录的古籍原件,均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藏品。因文史馆图书室非对外开放,故此社会上对馆藏图书的具体情况缺乏深度的了解。该馆馆藏书目中有一批难得一见珍贵版本,亟待发掘和保护。目前来说,较为有效可行的保护措施,是对这些珍贵版本进行影印出版,使之化身千百,不但可免除文献消亡之忧,也为学术界的研究提供相当的便利。 在内容特点上,《丛刊》所选录的古籍,一是具有岭南文化显著的地域性。《丛刊》仅收录粤人著述的,以及外省籍人士所撰与岭南有重要关系的古籍。所收版本的作者,除魏成宪一人为外省籍人士外,其余皆为粤人。其中如钟声和的《岭海菁华记》,记载广东省内的人物、名胜、掌故;林大川的《西湖记》,记载了惠州西湖之人文风土;魏成宪的《南海小草》,记载了南方的风物见闻,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又如《广东全省洋名册》,属于岭南地方史志类文献,史料价值很高,存世量极少。这些古籍文献,是岭南历史文化的承载体,也是今后研究岭南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 二是古籍版本所具有的珍稀性。该丛刊收录的古籍文献,因存世量稀少,版本价值不可估量。经查阅《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岭南文献综录》等大型古籍书目,以及全国大型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全国高校古文献资源库等,筛选出数十种稀见的古籍版本,其中个别更是孤本。这些版本也未收录到《四库丛书》《广州大典》,以及历来出版的各种“文献集成”之类的丛书中,其珍稀性不言而喻。 三是对岭南文献发掘与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该丛刊筛选出来的版本,因其长期藏身于书库,学术界一直难以知晓,大多从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这批古籍的学术研究价值较高,此次影印出版,必将会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例如:(1)《庆历稿》,明曾仕鉴撰。该书为存世孤本,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版本价值。(2)《芙蓉亭曲本》,清黎简撰。黎简是清代中期岭南重要诗人、画家、书法家,《芙蓉亭曲本》是根据作者早年恋情创作,有声于文坛,然而百年来一直未见踪影,学术界也一直以为该书早已亡佚,现从冼玉清藏书中检出其传抄本,无疑是学术界的一个重大的发现。(3)《古今风雨楼诗钞》,清谭子粲撰。该书除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藏有外,全国各大藏书机构均无收藏,为海内仅存。 《丛刊》共分四辑,2020年—2021年陆续出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广东省文史馆藏岭南珍稀古籍丛刊(第一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8143323 |
开本 | |
页数 | |
版次 |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0-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