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色鹿 从长安到日本:都城空间与文学考古
内容
内容简介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书稿可视为一种“尝试集”,它借助东亚交流目前很好重要的一环——“都城”这一视角,在“东亚都城时代”形成与解体的背景中,发掘唐长安城空间在日本的复制与挪用,及其在日本古代文学中引起的连锁性反映。以十世纪唐王朝的灭亡和长安作为东亚都城典范的失坠为分水岭,尝试解答了问题:一是九世纪之前日本对唐长安城空间的复制与日本文人长安书写稀薄之间的龃龉;二是十世纪以将随着唐长安城的“消失”及东亚格局的变迁,“长安”如何成为日本文人建构国家认同,并在东亚世界获取“小中华”身份的手段。本书综合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古代中日两国的都城空间、王权书写与国家想象之关联。

作者简介

郭雪妮,陕西西安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日本中央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东亚比较文学、东亚文学及文化交流史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译著两部(日文、韩文各一部),编著教材两部。近年来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

目录

序章 在日本发现长安

第一章 《怀风藻》与遣唐使的长安体验
一 遣唐使的长安体验及其汉诗创作
二 奈良诗僧弁正在唐汉诗考论
三 藤原宇合的都城意识与国家观

第二章 “敕撰三集”诗人对长安城的节制性观看
一 平安朝乐府中的“长安—边塞”模式
二 艳情诗与“女性观看”机制
三 都城思想对九世纪初日本文人长安书写之干预

第三章 《本朝无题诗》中的长安表述及隐喻
一 从东亚都城时代到“后长安时代”
二 借代与用典
三 慈恩寺:地理景观与诗学空间的重构

第四章 圆仁的长安记事及其入唐说话
一 僧侣之眼:关于长安城的苦难记忆
二 长安体验与书写唐武宗之策略
三 圆仁入唐说话流变的思想史考察

第五章 《吉备大臣入唐绘卷》中的长安图像
一 《江谈抄》中的吉备入唐说话
二 松浦:画卷上的长安风景
三 凝视长安建筑中的隐喻
四 滑稽化的唐人群像

第六章 《弘法大师行状绘》中的青龙寺
一 《弘法大师行状绘》的传承与史实
二 东寺本《行状绘》中的青龙寺
三 “三国佛教史观”与东寺本《行状绘》的历史意识

第七章 《松浦宫物语》与中世日本的长安想象
一 长安地名如何成为文学符号?
二 神仙思想与《松浦宫物语》对长安郊外的山水想象

终章

参考文献

附录
历史情感与都市想象
——论明治日本人长安游记的单一性
井上靖历史小说对长安生活空间的“省墨化”书写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色鹿 从长安到日本:都城空间与文学考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雪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64245
开本 20开
页数 49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11
出版时间 2020-08-01
首版时间 2020-08-01
印刷时间 202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930
CIP核字 2020048208
中图分类号 K294.11
丛书名
印张 3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4
3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