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最新作品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换一种阅读和挑选的眼光,新概念特色作文让你看到另一片风景。引领青春时尚,把握青春脉动,关注青春现象,贴近青春心灵。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最新作品选。随意翻开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得起挑剔性阅读的作品,使读者从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味和文学的无限魅力。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小说精选20篇,读者可以随意翻开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得起挑剔性阅读的作品。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味和文学的无限魅力。

目录

青春:虚构的第十一章节

记·暗含于青春叶片内迷离闪光的经脉

 此时彼隐

 长明

 流星·彗星·恒星

 三月划破冬天的脸

 旅途

述·朋克青春或关于光影的无声记忆

 视觉在聆听

 善-生

 七秋念

 已是昨天

 天空

絮·一只又一只金色蜜蜂的集体性舞姿

 摩天轮

 冬天快乐

 两个故事

 梦行街

 茶楼

论·祈求时光赋予我们金色灿烂的智慧

 品物志

 萌

 四季芳华

 纸飞机(外一篇)

 姑姑,都过年了

试读章节

六月

我渐渐地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清晨六点的微凉,香辣面馆的鸭血面;习惯了做数学题时忘掉身边的一切和自己,静静地享受那份宁静;习惯深夜十一点放学时拥挤而疲惫的人群,和睡前裹紧棉毯闭紧眼关灯时自己沉沉的呼吸声。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喜欢这种平淡而干净的生活,我相信我喜欢,就像我在《朴素夜空》中说的,“心是空的,没有抑郁心事,没有黏性的少女情怀。”当我直面自己内心的空洞时,我看到的只是纯净。

总是想问生活,你不断让我舔尝到阴翳苦涩的失败滋味,究竟是想告诉我一些什么?想让我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告诉我我本平凡,不要再自命清高;想让我尝到世事悲苦,早日把我磨砺成一棵参天大树;还是,想让我成为一个饱经沧桑、肚里有货的作家?我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定义自己的价位。想起当日以文字是我的唯一,看来也只是个童话。现实的路,还是要走,靠我用脚而不是用笔走好每一步。就是现在离高考一年不到的今天,我亲手捏断了弥漫周身的所有奇思怪想和忧郁情怀的喉咙。以至此刻,当我努力想记下些什么,却发现写了无数数学题的笔,再也流淌不出溪水一样潺潺不绝的言语字句。可是我知道有一天我可以重拾旧笔,我的指尖没有枯死。我老老实实地做着高三学生,就像在做一场梦,醒来了,路,就在彼岸。

而彼岸,是我朝思暮想的鲜美新生活。

七月

一直不敢承认自己孤独,因为这个字眼让我感到羞耻。

我听同桌说过一个骇人的故事。是说他们邻村有个人酒喝高了,中了毒,顿时没了呼吸。家人哭哭啼啼办了丧事。棺材埋了一日,上面下了通知:政策不允许土葬。无奈,遂请人挖起棺材。待一开棺材,所有人吓得魂飞魄散:棺中尸体作拼死挣扎姿态,几欲动弹,脸已青黄,眼珠子暴凸,十指血肉涟涟白骨森森,开棺人惊恐地抛开棺材盖,只见盖上全是血痕。家人心痛欲裂,悔恨太早断定亲人已死,活活埋死了他。

每一个寒凉死寂的冬夜,下自习回家,咚咚咚地踩在坏了路灯的楼梯上,我总会想起一双绝望的眼睛,我不害怕,我心寒。我一遍遍把自己想象成被误埋的那个醉酒人,我被困在一个与死亡肤脂相贴的绝地,漆黑逼人,不见身影,一点点窒息而疼痛,挣扎再挣扎,身体在死去。想到这里,我的泪水涟涟不止,孤独绝望的人啊,你是怎样的痛!我不能让时光逆转抢下你宴席上的酒瓶,我不能拼命跑到你的葬礼上告诉所有人你只是昏迷,我不能在你下葬时不顾众人嘲笑的眼神,求他们送你到医院,别放过最后一丝希望。

我不能。我只能这样了,一遍遍咀嚼不相识的你的疯狂、寂寞、孤独、绝望、疼痛,落着泪告诉我自己:永远不要说自己孤独,珍惜这阳光、这空气,珍惜正常人的幸福,永远永远不要在幸福中后知后觉,挥霍安好。

八月

可能要写一篇再别上海了,还有几天的时间就要离开了,也许四天,也许五天。

昨天又去了妈妈她们店里,店里人大多换了,不太认识,发了一天的呆,想去年的现在好像还在满大厅地跑,端盘子挑面,乐此不疲。而去年的心情,好像和现在差不多,很复杂,像小时候写作文用烂了的比喻一样: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比赛的规模比我想象的要大,我犹豫了好久好久,还是没有写出一个字,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怯懦,当初自己在十五岁那年四处寻找机会证明自己,而现在机会自己来了我却不敢去把握,怕失望的感觉。像新概念作文比赛,从初二到高二,也有三年了吧,年年犹豫,到今年才缓缓交出稿子仓促应战。感觉有一个声音在对我说:“方慧,你不是觉得自己有才吗?你去现呀!怎么没得现了?!”真的很难受,因为一直以来,除了文学,我一无所有。

爸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慧慧经历的挫折太少了,要让她多吃点苦。”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很多人说“90后”都没吃过苦还老是以为自己经历了大喜大悲,我从来没反驳过,可是有些苦楚的回忆,它们又是那么的真实和切肤。总是想起十五岁的所有,那些记忆的碎片似乎已经是灰色的了。那年心中只有梦想,日日在深冬的早晨5点起床,好像一点都不怕冷。那时候写起稿子来“刷刷刷”像印刷机似的,中考模拟卷一天可以做好几份。更多的是,退稿的难过,做数学题时隐忍地咬紧手背留下的紫斑,被误会的无奈,还有眼睛开刀和被蜈蚣咬的伤痛。那年总是想,我这一生可能会经历很多很多挫折吧,好在我很坚强很乐观。

大概就是在十几天以前吧,那个下午我这一生也难以忘记,我跟自己说:方慧,永不忘今日,永不忘今日,你一定一定要让数学像作文一样成为你的骄傲。你忘了那种彻骨的耻辱和痛苦吗?

我说实话,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此时此刻。是因为想起了那个下午,是因为快要离开上海了,是因为离高考还有297天,心里很没底,是因为什么?

想来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面,笑呵呵的女孩会有阴抑的失魂落魄和苍白的样子,傻乎乎的男孩子也会有残忍的一面,做老大的也有装孙子的猥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忍和难耐,每一个人。

郭敬明当初写八月风高人浮躁是为了高考吗,还是为了心里的分秒难耐?我想起我在心里默念的最多的话就是:方慧,你不要感到分秒难耐,你不要感到分秒难耐。

每一个深夜,安静地收拾书包,安静地关灯,拉上被子,安静地塞上耳机听班德瑞。然后,沉沉睡去。

没有梦,没有幻影。

十一月

初中一个同学告诉我,她每一次路过书店,无论什么书店,都会令她想起我。让她想起我掏空口袋买一本喜欢的书而饿了一天却毫不后悔的日子,想起我周日清晨钻进书堆到晚上书店关门时才出来,出门的刹那满脸幸福。

我突然感到受宠若惊,不知道原来竟有朋友一看到书店就会想起自己。那些日子在她的心中投下了温暖的影子,而我自己却淡忘了。我知道那日日夜夜的笑声、泪水,都已经离我而去了,就像今天的苦与泪,有一天都会消失得没有痕迹。

我在艰难前行,你知道吗?我在沉默,我在忍耐,我有幻想,也有厌恶,还有恨。我知道今天的一切都不算什么,有一天都会化作温暖的回忆。我不怕一切的苦,不怕未来的飘摇不定,可是我怕遗忘。

有没有人一听班德瑞就会想起你?

有没有人能拾起你的记忆,将它深藏心底?

有没有人默默地将你十八岁的足迹,刻进他的文字里?

有没有人,一页一页地重温你的昨日,终在某一斑驳之处落泪不止?

我知道我没有,除了我自己。我跟很多人说过,对我而言人生的一大幸事就是在别人的文章里看到自己,最好是不经意一个黄昏,偶然翻开一本杂志或是一本书,于无声时看见自己青春的脚印,在别人的文字里留下印迹。我就会感动地落泪。我说,人生的第二大幸事,就是有人看我的文字,字字渗进他的内心深处,直到看文章的人轻泛哽咽。我知道,我的世界里没有这样的人,除了我自己,在匆匆而寡淡的时光河流里,被自己感动。

所以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写给我自己的信。我写,生活不是小说,但是你一定要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与斑斓;我写,方慧,你不要感到分秒难耐,你要坚强;我写,永不忘今日,永不忘今日……

有人提到Kiss the rain,我就会想起第一次听它是在一个特别的朋友的博客里,从此这篇音符只属于他一个人,与别人再无瓜葛,在我眼里。

有一天我老了,听班德瑞的《初雪》、《寂静山林》和《清晨》,我知道我会默默地想起一个人——在写这篇文章的十八岁的我自己。班德瑞从此只属于我的十八岁,与其他人再无瓜葛,在我心里。

每一个深夜,裹紧被子沉沉睡去。没有梦,没有幻彩,没有在心里问一个人:谁为谁落泪,谁为谁重温——班德瑞。

P2-7

序言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用十年的时间,像旅行家一样周游世界,而对于金斯堡或者凯鲁亚克这些小说家来说,十年则可以称作为一个年代。十年的时间无论对于古代青衣一袭的隐士还是对于当代都市里寻找灵感的小说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尤其是当我们的主角身份开始从“80后”向“90后”切换的时候。

十一年,就像曹雪芹在金陵城写的小说到了第十一章节,需要发生点什么新鲜的事儿,或者是纽约的小说家喝醉了酒找不准回旅馆的路线;或者是虔诚的小作者终于将《圣经》读到了某一章节,停下来开始新的创造。这十年,从新概念作者群以更多的热情从小说的写作实验中转向流行文化的消解、破坏,逐渐将写作从实验室、酒吧、咖啡馆拓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同时,他们的新生、蜕变、分化或者组合,都是充满困惑的选择。他们将无数大师的作品像玩具一样拆卸、解构,却始终保持着对大师最持久的敬意与尊重。

这里没有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神秘腔调宣读的《启示录》,对于青春,每个人的答案各有不同。但无论你否认还是赞叹,新概念用它十一年的时间奠定了一种自由风格,或者说它开始拥有自己的传统,从“80后”的诞生到“90后”的登场,一个小说试验者,一个喜欢饶舌乐的朋克少年,或者一个在诗意地寻找都市梦想的年轻人,他们之间是毫无缝隙的。“80后”是穿着牛仔裤、登山鞋的虔诚一代,他们从新概念的作者群里萌芽的梦想支撑着他们在文化热潮中坚持下来。在这个群体里,你可以找到读《旧约》(Old Testament)的少年,玩电子乐的不羁歌手,他们拒绝平面化的生活。

十年之后,是第十一届新概念,从“80后”到“90后”,时光的魔法书翻过一页,当初忧伤的年轻人与“90后”的作者站在了这个地平线上。这十年,我们在这里见证了“80后”的成长,包括它的提出、争论、命名以及正式进入文化媒体的视野,继而成为大规模的青春出版物市场的宠儿。这是在文化产业与影像消费时代成长起来的两代作者,但是却有着同样灵敏的判断力、体验深度以及感性经验。

如果你通过百度或者GOOGLE搜索引擎来搜索新概念十一年来的新闻、花絮,你会与当初的“80后”相遇。如今的“80后”作者从新概念的命名之下走出来,成为植物学家、小说家或者白领、工业社会的旅行家,如果说“80后”在视觉影像的焦虑与命名的困惑之下,选择了~场盛大的文字试验,那么在这长达十年的写作历程之中,它的开端、狂欢、高潮都是值得纪念的。在这个盛大的宴会之中,新概念作者群是中坚力量,或者说他们是这些小说家兼实验者之中的先锋,关注的是伤痕、信仰之后,新的梦境如何诞生。

这是十年之后,我们第一次相遇的地平线,在这个新的旅途开始之前,也许这本书就是关于我们青春的最佳纪录片,你的文字,你的影像,都将作为在场的见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最新作品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70486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94.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