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信用的演进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中,作者系统阐释了信用、债、金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了金融中的信用关系,总结了中国信用演进的历史特征,并首次从进阶的视角将信用的演进划分为从信用起源到数字信用的八个阶段,总结出了中国信用发展过程中的六次阶段性进步。综观全书,作者并未平铺史料,而是以关键史料为基础,重在提炼每个阶段中国信用的社会基础、核心表现及其得以跃升的历史缘由,探讨中国信用体系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今天的模样及其如何与金融相互渗透、共同发展。阅读本书,我们大致可以厘清信用的来龙去脉,从而能够探索信用的本质,思考在信用评价精准化、信用管控科学化、信用资产化后,信用本身将如何发展,信用又将如何服务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我们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甚至中华民族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作者简介
史晓琳,经济学博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与大数据、信用、金融安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若干。出版专著2部、其他图书3部,在《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当代财经》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目录
绪论
一、信用、债、金融
二、金融中的信用关系
三、中国信用演进的历史特征
第一章 信用起源与政府赈济信用
一、夏朝:商业信用初现
二、商朝:出现较多债务关系和借贷行为
三、西周:政府弃债以获民心,建立了基本的信用制度
四、春秋战国:政府放低息贷款对冲民间高利贷危害
货币成为信用载体
第二章 民间信用与信用立法
一、秦朝:为信用立法
二、西汉:政府赈贷救荒,民间信用兴起
三、新朝:五均赊贷
第三章 官负民债与寺院信用
一、东汉:政府和官员向民间举债,典当萌芽
二、三国:无记载,信用具体形式不详
三、两晋:政府赈贷抚民,货币拜物教思想泛滥
四、南北朝:寺院信用首现,法律规定利不过本
五、隋朝:公廨钱制度首创
第四章 票据信用与信用体系化
一、唐朝:汇兑产生,典当从寺院进入社会
二、五代:政府创立蚕盐法,官营质库出现
第五章 纸币信用与信用多元化
一、北宋:商品经济发达,纸币出现
二、辽朝:寺院放高利贷,以子女为抵押物
三、西夏:相对完备的信用立法
四、南宋:官营汇票被用作公债,私营汇兑出现
五、金朝:政府赈贷用于移民,建立官营质库抑制民间高利贷
第六章 中介信用与信用国际化
一、元朝:政府为赈济借债产生国际信用,高利贷形式多样
二、明朝:政府调动民间资源赈贷,典当业兴盛
三、清朝:票号、钱庄、外国在华银行(包括洋行金融部分)
三股金融势力并存,现代银行业兴起
第七章 现代信用与信用管理专业化
一、北洋政府时期:华资银行大规模兴起,钱庄跑街进行
信用调查
二、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垄断信用,第一家专业征信机构成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时期:发行货币是主要信用活动
首创信用合作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结合,信用
在金融体系恢复和改革发展中逐步丰富完善
第八章 数字信用与信用资产化
一、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与经济融合,创造全新信用环境
二、互联网:改造金融业,改变信用记录、存储方式
三、大数据:构建数字信用,信用评价精准化
四、区块链:重构价值和信用,减少虚假增信行为
附录:信用品种产生时间表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信用的演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晓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011578
开本 16开
页数 1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21-05-01
首版时间 2021-05-01
印刷时间 202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308
CIP核字 2021080868
中图分类号 F830.5-53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