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技术上完全实现地震预测预报成功,需要对地震机理、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过程有全面的、完整的认识,要能够有效地监视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以便根据孕震过程的发展阶段进行地震预测。本书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延续项目“强地震短期预测与救灾技术研究”所属“空间观测技术在地震短期预测中应用”专题(2004BA601801—02)研究成果。专题的总体目标为,通过研究与蕴震过程有关的GPs连续观测站相对运动、卫星观测热动态信息、地面电磁场与电离层的动态变化,提取强震孕育短期阶段的异常变化特征,建立相应的异常识别方法和判据,应用于强震短期预测。
绪论
第一章 GPS观测技术在地震短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1.1 GPS观测数据前期处理简述
1.2 GPS时序数据中干扰因素的识别与物理分离研究
1.3 GPS时序数据中干扰影响的数学分离研究
l.4 GPS观测位移时间序列基准选取及分析
1.5 GPS基线向量时序数据处理与分析
1.6 区域相对运动变形参数时序变化初步分析
1.7 GPS观测时序数据滤波及异常信息分离初步研究结果
1.8 区域GPS流动观测资料短期异常信息提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遥感观测技术在地震短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2.1 地震前后断裂带内外的卫星红外温度差异动态过程分析
2.2 地震前后潜热通量异常研究
2.3 地面温度的反演与震例分析
2.4 长波辐射信息的短期地震指征研究
2.5 地震前地面温度的异常分布与思考
2.6 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8.7级地震的热红外信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地球变化磁场观测资料在强地震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3.1 地球变化磁场与地震
3.2 地磁日变异常场与强震关系
3.3 地磁低点位移预报方法强震震例
3.4 大震前磁场与电离层异常特征
3.5 地磁低点位移预报地震物理基础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几次强震例综合研究
4.1 强震预测思路和可能的技术途径
4.2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4.3 巴楚一伽师6.8级地震
4.4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8.7级地震
4.5 讨论和认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