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
内容
亮点展示

960.jp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具迷、手账爱好者(女性读者为主);对文化史、器物史、历史等感兴趣的年轻读者;雅痞、文艺青年。

★有趣有料的现代文具演化史,一部隐藏在文具中的人类文明史

小小回形针居然有过几十种发明专利?

在橡皮被发明出来之前,绘图师们使用的替代品居然是面包屑?

固体胶棒的设计灵感来自口红?

那些文具是如何被发明出来且演变现在的模样?它们又是如何记录并改变了人类的文明?

★万宝龙、鼹鼠皮、思笔乐、派克、汉高、3M……这些传奇品牌在文具发展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背后都有怎样的八卦趣事?

3M不仅生产口罩,还发明了万能胶!

梵高、海明威挚爱的鼹鼠皮笔记本居然是中国生产的?

……这些品牌在文具发展史上举足轻重,背后的八卦趣事数不胜数。

★全彩四色插图,复古风格还原中世纪文具美感,附赠文具演化年表

全彩四色,内文配有各种老式文具的复古插图,图文并茂更生动;

附赠文具演化年表拉页,文具发展史一目了然!

内容简介

铅笔、橡皮擦、钢笔、圆珠笔、笔记本、便利贴、修正液……从记事起,这些文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帮我们记录文字、画出图画、整理思绪,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文具也帮助人类记录历史,让辉煌灿烂的文明得以保存并传承至今。

那么,这些文具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演化成现代人所熟悉的模样?它们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带我们一起探索文具演化的历程。

不要小看你书桌上一个小小的回形针、一支笔或其他不起眼的文具,它们存在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经历过的故事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作者简介

詹姆斯.沃德 (James Ward ),英国人气博主,资深文具爱好者,曾创办伦敦文具俱乐部,BBC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都曾对其做过专题报道,《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精彩书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不再需要另一本关于文具的书了。

——《观察家日报》

向文具致以发自内心的赞歌。

——《每日邮报》

目录

致谢/ 3

第一章 维洛斯1377-旋转文具收纳盒/ 1

第二章 关于人的一切,都是钢笔教我的/ 27

第三章 我谈了场恋爱,不过对象是张纸/ 67

第四章 我不动铅笔,他们就动不了/ 99

第五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23

第六章 带走我吧,我属于你/ 145

第七章 如果你在就好了:肩负使命的古怪文具/ 157

第八章 开学季,你买了什么文具?/ 173

第九章 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荧光笔/ 191

第十章 我就这么黏上你了/ 205

第十一章 冰箱门上的超文本/ 229

第十二章 日复一日,纸上钉钉/ 241

第十三章 知识储藏室/ 253

第十四章 文具不会消亡/ 267

精彩书摘

我们从小就结识了铅笔,长大之后才开始用钢笔。因此,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铅笔的历史比钢笔的悠久。铅笔十分朴素,尤其是笔身,既不是塑料管,也不是金属管,而是普普通通的木头,材料古朴简单。可是,木制铅笔的历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悠久。可以说,铅笔既比“铅笔”一词的历史久又比它的时间短。尽管这句话读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也有几分道理。早在铅笔发明之前,就已经有了“铅笔”这个词,只不过,这里所说的“铅笔”并非我们如今所用的那种传统木杆铅笔。

penicillum这个词跟penis(意思是“尾巴”)源于同一个拉丁词词根,是一种细头画笔,用来创作精细的书画作品(画笔用的毛来自动物尾巴。幸好,我们的目的看起来还算单纯,否则,我们真该为此残忍之举感到脸红)。由此,penicillum演变为古法语词pincel,最终进入中古英语1,变成pencil。不过,直到16世纪初,pencil这个词才有了“铅笔”这层意思,在那之前一直指的是毛制画笔。这里的“铅”也有误导性——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用的尖笔是用铅做的,但我们现在用的铅笔并不含铅。这可让人松了一口气,因为铅的毒性很强,不适合用来做小学生使用的铅笔(除非你不喜欢那些小孩)。

铅笔的起源,要从16世纪初坎伯兰(Cumberland)1一个暴风雨肆虐的晚上说起。具体是哪一年,已经不得而知。不过,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当晚,一袭狂风连根拔起凯西克镇(Keswick)附近博罗代尔地区(Borrowdale)的一棵参天橡树,露出一块矿床,里面是一种神奇的黑色矿物质——石墨。人们给这种新物质起了很多新名称,例如“黑色铅”(black lead)、“kellow”“killow”“wad”或“wadt”,这些词都跟“黑”有关,不过,最常用的称呼还是“黑铅”(plumbago),因为它跟铅很像。因为石墨跟铅相似,才有了“铅笔”这个词,成了一个奇怪的语言学巧合,这就像手机虽是电话却可以用来“拍照片”,买来的烤菜豆包装虽是“锡纸盘”,但其实是铝做的。

附近的农民发现这种他们称之为“wadt”的材料很有用,可以拿来给自家的羊做记号,很快他们又发现wadt还有其他用途。用线把石墨条缠好,就不会弄脏手。截至16世纪60年代末,铅笔传遍了整个欧洲。1565年,瑞士自然学家康拉德.格斯纳(Conrad Gesner)出了一本关于化石的书——《关于化石、宝石、石头、金属等一切物质的相关书籍,多数为首次出版》书中有一段对铅笔的描述.........

格斯纳说的这种铅笔并非我们今天常用的那种。我们所用的铅笔里的笔芯并不是铅,而格斯纳说的铅笔则在木杆中嵌入了铅。2006年,德国造笔厂克里奥.思克力朋(Cleo Skribent)也曾推出一款这样的笔,它更像是铅笔套或铅笔杆。画家画素描时,常用铅笔套套住石墨、粉笔或是木炭。铅笔套一般由黄铜制成,呈管状,两端都有切口。用的时候,粉笔或石墨分别插在两端,用金属环固定。17—18世纪,这种铅笔套越来越流行,直到现在,有些画家仍然在用这种铅笔套。M.C.埃舍尔(M. C. Escher)1于1948年创作的拼版印刷画作品《手画手》(Drawing Hands)中,有两只正在画对方的手,这两只手里的笔用的就是铅笔套。铅笔套可用来套各种绘画材料(粉笔、炭笔、石墨条)。而铅笔杆,用途正如其名,只用来套铅芯。杆身由木头或金属材料制成,把黑铅一端削尖,另一端套进锥形金属杆,再用螺纹固定好。绘图员偏爱铅笔杆,用它画出来的线更精准。铅笔杆慢慢演变,最终成了自动铅笔。

......

前言/序言

致谢

此书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没想到,一堆文字变成一本书,工序竟如此繁杂,我有点蒙。由始至终,那么多人为之付出辛劳,可成书后封面上却只署我一个人的名字,这也让我感觉有点不太公平。

若非大卫.海厄姆有限公司1的安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鼎力相助,恐怕这本书也难以问世。对他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我十分感激。我还要感谢玛丽戈尔德.阿特基(Marigold Atkey)。

感谢资料书籍出版社2的工作人员费心费力地把我那些零碎文字整理成书,包括丽莎.欧文斯(Lisa Owens)、瑞贝卡.格蕾(Rebecca Grey)、丹尼尔.克鲁(Daniel Crewe)、安娜-玛瑞.菲茨杰拉德(Anna-Marie Fitzgerald)、保罗.弗尔蒂(Paul Forty)和安德鲁.富兰克林(Andrew Franklin),尤其要感谢萨拉.赫尔(Sara Hull)出色的编辑工作,让我的行文更为紧凑。此外,还要感谢文字编辑菲奥纳.斯克林(Fiona Screen)帮我纠正了不少错误。

鉴于本书通篇说的都是具体物件所体现的趣味,所以书本的排版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感谢资料书籍出版社的皮特.戴尔(Pete Dyer)为本书封面设计所做的工作,以及他和米什林.曼尼恩(Micheline Mannion)为全书编辑添加各色图片的所有工作。

写这样一本书,肯定少不了书中所提到的那些文具品牌和文具公司的帮助,尤其要感谢思笔乐(STABILO)、波士胶(Bostik)、比克(BIC)、喜力克斯(Helix)、3M 公司、瑞曼(Ryman)、犀飞利(Sheaffer)以及汉高(Henkel)公司为我提供其公司信息。还要感谢凯万·阿特伯里(Kevan Atteberry)、杰夫.尼科尔森(Geoff Nicolson)和斯彭斯.西尔弗(Spence Silver)热心解答我的问题。

另外,感激尼尔(Neal),他开的P&C(Present & Correct)文具店是伦敦最棒的文具店。快去看看吧,现在就去!我还要感谢鲍勃.帕特尔(Bob Patel)和伍斯特公园佛乐斯文具店的每一位员工,是他们让文具成为我一生的挚爱。要不是埃德.罗斯(Ed Ross)在推特上创建了“文具俱乐部(stationery club)”这个话题标签,这本书也不太可能诞生。谢谢你,埃德!

最后,我想感谢娜塔西亚.卡弗尔(Natassia Caffer)。无数个周末和深夜,我都埋头于纸片堆和便利贴堆里搜集资料,而她始终对我很有耐心。

(对了,我还得感谢我妈妈,在过去这一年里,她几乎逢人就要推销我的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詹姆斯·沃德
译者 译者:张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157777
开本 32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21-07-01
首版时间 2021-07-01
印刷时间 202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356
CIP核字 2021062810
中图分类号 TS951-09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8
149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