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世纪文学批评现场
内容
内容推荐
围绕文坛研究热点、文学批评论争和文艺思潮演变,以亲历者的身份,遵循视域的整体性、方法的开放性、操作的探索性和学理的实践性原则,展开“现场直击式”研究。内容包括文学叙述的“声口”变异、个人化小说的“症候”、乡土文学的主体病灶和发声困境、“创伤记忆”的重构与伦理书写、现代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文学的底层叙事与人文关怀、新世纪初文坛热点与新质、中国文学“走出去”与德语译介研究等,将文学生产中的元素互相比较、衬映、抗衡、冲击,在多维度中往返、游移,在多重观念的影响下呈现文学发展的立体感和丰富性。
作者简介
  孙国亮,男,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文学研究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中德文学译介接受研究。出版专著2部,在《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文艺争鸣》《当代文坛》《南方文坛》《民族文学研究》《上海大学学报》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等。
目录
第一章 文化研究敞开新时期文学的“实践诗学”
第一节 转型期的语词置换与话语场域
第二节 粗口叙事与财富道德话语建构
第三节 “操作主义语言”与意识形态过滤功能
第四节 方言写作与“飞地”抵抗的文化政治愿景
第二章 重返个人化小说的“症候式”阅读
第一节 “幼女情结”:永远无法长大的个人
第二节 性别错乱:无法实现自我的个人
第三节 灵与肉的挣扎:迷失自我的个人
第四节 拟物与滥情:时代症的人格病人
第五节 结语:时代快车道上的个人“症候群
第三章 乡土文学的主体病灶和发声困境
第一节 乡土文学的类型和精魂
第二节 乡土文学的断裂和歧途
第三节 乡土文学创作主体的悖论性两难
第四节 乡土文学的发声困境和病灶
第四章 “创伤记忆”的重构与伦理书写
第一节 “对抗记忆”:僭越“新历史主义”话语
第二节 “个人记忆”:重塑知青文学真实性
第三节 重述革命:修辞性隐喻与表达策略
第四节 人性悲歌:性/政治的转换与反讽
第五章 现代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第一节 现代进步期刊研究:对《新青年》的发生学考查
第二节 鲁迅翻译研究:以《小彼得》的译介与接受为例
第三节 早期都市文学研究:“新感觉派”的现世情怀
第四节 现代文学资源的征用维度及其复杂性
第六章 文学的底层叙事与人文关怀
第一节 在疼痛中触摸流逝的温暖
第二节 愤怒的袴镰与伤感的残耱
第三节 乡村现代性不能承受生计之轻
第四节 跪拜乡土:生命与苦难的抗辩
第七章 新世纪初文坛热点与新质
第一节 文坛病相报告:名家的媚雅与媚俗
第二节 “十七年文学”:高调与低调间的叙述裂缝
第三节 2001文坛:教授作家、自由作家与自传体小说
第八章 中国文学“走出去”与德语译介研究
第一节 王安忆作品在德语国家的译介与接受
第二节 沈从文作品在德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围绕21世纪前20年的文坛热点、文学批评论争,以及文艺思潮演变,以亲历者的身份展开“现场式”直击研究,主要包括文学语言的世俗化,如粗口、方言、大话等泛化,文学审美思潮的日常化,如底层写作、打工文学、新左翼文学、文化研究等新质,以及近年来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世界性建构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诉求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世纪文学批评现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国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143067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21-08-01
首版时间 2021-08-01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72
CIP核字 2021157666
中图分类号 I206.6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2
17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