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学是一门求道的学问,国学之道就是我们今日所说的“国学实践”,学习国学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国学,以使自己与道为一的过程。“国学践行文库”丛书旨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
内容简介

中国的士大夫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精神理念的创造者与主导者。应当说,士大夫是经历由士到大夫的后天奋斗的平民,他们通过努力奋斗而上升为社会精英。两千多年来,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读书、科举考试进入队伍,他们没有任何先天的经济、政治特权,只有靠知识来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往往都有一种崇文精神。当代中国精英阶层特别需要学,应该是体现中华文化特点的“士大夫精神”。本书以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多年的演讲、访谈与序跋的为内容,其中涉及中国传统思想、中国传统学术、中国古代书院、湖湘文化等不同领域。作者的谈论主题、视角和重点,往往就是“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书中所讲中国传统思想与学术主要是“士大夫之学”,中国的“书院精神”是传统士大夫精神的表达,“湖湘文化精神”也是一种湖湘的士大夫精神。

精彩书摘
第一 章
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中国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对社会起主导作用的精英阶层,这个精英阶层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当代精英却往往不能够得到社会民众的尊敬。在这一背景下,有人提出当代中国精英学习西方的贵族精神,认为他们之所以得不到社会尊敬,关键是因其缺乏西方的贵族精神。这些人认为, 当代中国精英就是要像西方贵族一样,有文化道德教养和社会担当意识,有很强的克己自律的意识。其实,当代中国精英阶层特别需要学习的,应该是体现中华文化 特点的“士大夫精神”。当然,士大夫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值得他 们学习、继承的内容也非常多,比如经史子集的丰富知识,琴棋书画 的高雅情趣,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等。但是,这里重点讲“士大夫精 神”,因为这是支撑士大夫文化的核心价值。士大夫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着不同的追求,但它是一个历史 的建构过程,前代的士大夫特质对后来都有影响。
一、士大夫是什么社会阶层
士大夫阶层是中国所特有的。“士大夫”这个词,其实包含两个 词:士、大夫。在西周,士、大夫均是指贵族阶层。我们经常讲欧洲中世纪是封建制,有一个贵族阶层。其实早在夏商周的时候,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制,也形成一个贵族阶层。这个封建制不是我们后来讲的从秦到清的社会形态,“封建”只是一种政治制度,即封侯建国。西周社会贵族由五部分构成,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其贵族身份是由他们的血缘关系决定的。“士”是西周贵族社会中最低的等级,到了战国时期,士无政治特权而成为社会中的平民阶层,但他们拥有西周贵族才有的文化知识,后来泛称民间的读书人为士。而 战国时期“大夫”演变为体系的官职,从此便一直延续下来。西周封建制解体以后,管理国家的官员是怎么来的?既然不再是靠血缘,就出现了其他的途径。战国时代的诸侯形成养士的风气,到战国之后“士”已经演变为平民了,但战国之后的“士”是拥有文化 知识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通过他们的知识、才能,被选入体系,就变成了所谓“士大夫”。所以在春秋战国的文献典籍中,往往 有两个说法,传统的说法是“大夫士”,另外一个说法是“士大夫”,反过来,其实它是反映了这个社会阶层的一个重大变化。“大夫士”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一讲大夫、士,就知道是贵族身份和血缘关系。作为“大夫士”的贵族,不是靠自己奋斗,而完全是靠先天的血缘亲疏关系来决定一个人在这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决定他的政治和经济特权,这就是贵族制度。这一制度在战国之后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所谓的“士大夫”。士大夫是凭借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和实际能 力而进入体系。大家看到,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社会身份大多都 是士。士的理想是成为卿相,这样他们就成为国家,具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士”到后来成为一个读书人的泛称,而“大 夫”成为官员的泛称,“士大夫”合起来就是书生加官员,“士大 夫”翻译成英文,也就是“学者兼有社会教化的职责,他 们在社会基层从事道德教化,相当于西方社会的僧侣。可见,士大夫 作为社会阶层,要承担很多社会职能,仅仅是”或“学者”, 还远远没有揭示出士大夫的内涵和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可见,中国的士大夫和西方的贵族有着非常重要的区别。我不主张讲贵族精神,因为中国的士大夫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思 想文化、精神理念的创造者与主导者。应当说,士大夫是由平民通过努力奋斗而上升为社会精英。两千多年来,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 读书、科举考试进入队伍,他们没有任何先天的经济、政治特权,只有靠知识来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往往都有一种崇文精神。西方 贵族精神与中国士大夫精神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士大夫也是一个追求精神修养、道德自律性很强的社会群体。士大夫精神作为中国本有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中国古代丰富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其实都是士大夫精神的表达和追求。
作者简介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历史学、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担任岳麓书院院长20 多年,主持岳麓书院的文博事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学研究与传播,推动岳麓书院的现代复兴。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湖南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南人极书院院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清史》学术工程项目等十多项。著作有《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湖湘文化通史》(五卷)等20 多种,主编《国家清史·文献丛刊·湘军》(十卷)《岳麓书院国学文库》等丛刊、丛书、文库、论集二十多种。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得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全国优秀教材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获评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徐特立教育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汉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281593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