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全八册)
内容
内容简介

《清史稿儒林传》凡四卷。卷一至卷三,大致以学术宗尚区分类聚,略依年辈先后为序,著录一代儒林中人近三百家生平学行。卷一专记理学诸儒;二三两卷分别记经学、小学、史学及诸子学中人。所录各家,人自为传,或独领一篇,或诸家共席,首尾一贯,自成体系。卷四则沿《明史》旧规,专记入清以后,历世衍圣公之承袭,唯无以附丽,乃置诸《儒林传》末。由于《清史稿儒林传》前三卷所具学术价值,因之自1928年刊行以来,一直以治清代学术史之基本史籍,而为学人所重视。陈祖武先生长于清代学术史,曾著《清初学术思辨录》、《中国学案史》、《清代学术源流》等书,均为清代学术史研究之圭臬。先生于1978年即检读《清史稿儒林传》,历时四十余年,晚近以来,遂将历年所记整理成帙,所成校记已逾千条。本书以中华书局1977年《清史稿》点校本为依据,对该书《儒林传》著录之近三百家传记进行整理。逐家校读,订讹正误,以期得一可据可依之读本。订正范围,拟包括人名、地名、时间、史事、职官、制度、著述及学术主张等。《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是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是《清史稿儒林传》成书以来最为详尽的一次校读整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此出版形式为线装,一函八册,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并重。

作者简介

陈祖武,男,1943年生,贵州省贵阳人。主要学术专长是清代学术史,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全国文史馆馆员。主要代表作有:《清初学术思辨录》(专著)、《中国学案史》(专著)等。

读者对象

中国学术史研究者,清史研究者,收藏家

宣传语

《清史稿儒林传》成书以来最为详尽的一次校读整理,兼具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编辑推荐

清代学术,以对中国数千年学术的整理、总结为特点,经史子集,包罗宏富。二百六十余年间,既随社会变迁而显示其发展的阶段性,又因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而呈现后先相接的一贯性。陈祖武先生于清代学术造诣深厚,自1978年即检读《清史稿儒林传》,历时四十余年,对《清史稿儒林传》近三百家传记进行逐家较读,订讹正误,完成校记逾千条。

《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的完成,不仅仅是奉献给学术界的重要成果,而且是二百余年来先辈史家一代接一代的辛勤耕耘。其间,既有嘉庆中叶以降,清代国史馆《儒林传》之创编及迄于清亡的数度重修,亦有民国初年,《清史稿儒林传》之据以成书,还有二十世纪中,前辈史家的两次系统整理,以及晚近数十年众多专家的勠力精进。

《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系陈祖武先生手稿,从中可见陈祖武先生对学术研究的敬畏之心,极其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以及学术研究者对文化传承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该书的出版,对历史研究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且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以下,谨举五例,以见作者校读所费之心力。

(一)黄宗羲是否著有《明史案》

《清史稿》之《黄宗羲传》,源自《清国史》宗羲本传,合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而成。关于宗羲一生著述,其子百家撰《梨洲府君行略》有云:“《明儒学案》六十二卷,此有明一代学术所关也。《明文案》二百一十七卷,《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此有明一代之文章也。”其中并无《明史案》一书。数十年之后,全祖望补撰宗羲《神道碑文》,擅改百家旧文,臆增《明史案》,遂成“辑《明史案》二百四十四卷”之说,而《明文案》之卷数则悄然抹去。嘉庆中叶以后,江藩、徐鼒纳全说入所著《汉学师承记》、《小腆纪传》,《文案》不存,俨若定论。《清国史》及《清史稿》沿讹袭误,更以《明史案》取代《明文案》,乃成谬种流传。

(二)《顾栋高传》编次释误

《清史稿》之《顾栋高传》,源出《清国史》,一载《儒林前传》卷八,一载《儒林传》下卷卷七。所见二稿,文字大体相同,唯记传主著述,前稿以《大儒粹语》为先,后稿则先记《春秋大事表》。据考,《大儒粹语》二十八卷,并非顾栋高著,乃出江苏吴江顾栋南手。乾隆间修《四库全书》,馆臣所撰《总目》,误将作者名之“南”字写作“高”,遂以讹传讹。《清史稿》不察,竟据《总目》语而论栋高为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且栋高及附见之陈祖范、吴鼎、梁锡玙,皆为乾隆十四至十六年间,经学特科所拔擢,四人同以经学名,并非理学中人。《清史稿》不尊重传主为学实际,仅据误植栋高名下的《大儒粹语》而移花接木,强四家入理学诸儒之列,紊乱编次,不伦不类。

(三)《丁晏传》误读文献致张冠李戴

《丁晏传》有云:“晏以顾炎武云梅赜《伪古文》雅密,非赜所能为。考之《家语后序》及《释文》、《正义》,而断为王肃伪作。”粗读一过,似无不妥。殊不知校以传主原文,则实系混阎若璩与顾炎武为一人,大谬不然。据晏撰《尚书馀论?自叙》称:“乡先生阎潜丘征君著《尚书古文疏证》,抑黜《伪书》,灼然如晦之见明。……顾征君每云,梅赜作《伪古文》雅密,非梅氏所能为也。愚考之《家语后序》及《释文》、《正义》诸书,而断其为王肃伪作。”文中之“顾征君”,本与顾炎武不相干。“征君”乃专指《叙》首阎若璩,而“顾”字不可作为姓氏读,系句首发语词,当训作“惟”,亦可训作“但”。

(四)“有清讲学之风倡自顾亭林”不能成立

《清史稿》之《黄式三传》,并所附传主子以周、从子以恭二传,皆源出《清国史》,载《儒林传》下卷卷四十。《黄以周传》有云:“有清讲学之风,倡自顾亭林。”此语不见《清国史》,乃《清史稿》撰文者之一家言,出之无本,似是而非。据考,顾炎武一生,于晚明讲学之风最是痛恨,始终以“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自誓,至年七十辞世,从未登坛讲学。《清史稿》当年若将“讲”字改作“经”,抑或能得要领。

(五)《孙诒让传》擅改传主原文最不可取

孙诒让乃晚清大儒,朴学殿军,望重学林。所著《周礼正义》、《墨子间诂》诸书,学养精湛,冠绝一代,章太炎先生因之赞为“三百年绝等双”。《清史稿》之《孙诒让传》,有引述传主关于《周礼正义》的大段文字,语出该书卷首《自叙》。文中,谈及与贾公彦旧疏的比较,传主用的是“略为详矣”四字,《史稿》则擅改作“实乃淹贯”。文末,诒让谦称:“或以不佞此书为之拥篲先导,则私心所企望而旦莫遇之者与。”《史稿》复改为:“无论新旧学均可折中于是书。”传主原文,足见诒让为人为学之谦逊自律、严谨笃实。而《史稿》之所改,不尊重传主著述,已乖违中华数千年良史笔法,与孙诒让之为人为学,相去实在太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全八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祖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87305
开本 16开
页数 112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1-08-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49.0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