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人道的栖居(中国当代设计批评)/央美文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当代设计深入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具有重要影响。但在中国当代设计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因此需要设计批评的声音。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多年来的设计批评文章,从设计的人道观、中道观和有机观立场出发,对中国当代设计的一些重要现象、问题和人展开了建设性的批评和讨论。作者认为,设计批评必须是设计研究的一部分,这样,设计批评才能真正变得成熟和理性。 作者简介 周博,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设计的历史与理论、艺术史以及视觉文化研究。出版专著《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2014)、《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2018)、《新中国美术家·周令钊》(2020),译著《20世纪的设计》(2012)、《为真实的世界设计》(2013,2020)、《运动中的视觉:新包豪斯的基础》(2016)等5部,主编《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2010)、《字体摩登:字体书和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再发现(1919-1955)》(2017)等。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0)、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2014)等奖项。 目录 自序:作为研究的批评 上编 人道的栖居 设计为人民服务 人道的栖居 平民住宅设计与人道尊严 建筑理想与城市的未来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附 设计的理想国 为混杂的世界设计 从工业4.0回望包豪斯 公共艺术:在约瑟夫·博伊斯与维克多·帕帕奈克之间 中编 “在”中国设计 一个未曾实现的梦想 “图案”的未来 “在”中国设计 设计扶贫与自力更生 超越“中国元素” 中国设计与“人的尺度” 原创的危机 聆听大众的声音:地标建筑与现代社会随想 谁来建立中国的国家设计收藏? 附 路在何方:中国应建立国家级的设计典藏 沟通的价值 下编 风格即人 风格即人:试论周令钊先生的艺术与设计之路 美术字的复兴 附1 字体摩登(1919-1958) 附2 楷:作为现代的传统 视野开阔,学养精深:关于李少波的设计实践和研究 再现·漂移:陈林“金玲珑”设计文献展 家宅的诗学:池陈平和“蝶居”空间的设计 传统手工艺的复兴:现实与转型 共生:关于当代手工艺的四条理路 柔软的锋芒 后记 导语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主要围绕中国当代设计的现象、问题和人展开讨论,是设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批评也是一种设计研究,而且是一种基于价值判断的、需要洞见和远见的设计研究。不过,世界总在变化,一时的热情难耐时间的风霜,好在文字能把这些温度留下,而这正是批评性文字的可贵之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道的栖居(中国当代设计批评)/央美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260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2 |
出版时间 | 2021-10-01 |
首版时间 | 2021-10-01 |
印刷时间 | 2021-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6 |
CIP核字 | 2021212146 |
中图分类号 | J0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