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第2版)
内容
内容推荐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并没有随着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成正比例地提高。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对当今中国还需要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还有没有现实意义产生这样那样的疑虑。我们不能漠视这些疑虑,因为这关系到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本书罗列了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十大疑问,或者说放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十个理由,并逐一加以剖析和驳斥。
作者简介
吴新文,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哲学博士,兼任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东方青年学社常务理事、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学术委员。主要从事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应用伦理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合著,获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主要译著有:《面向行动的经济伦理学》、《杜威全集:早期著作集》第三卷。
目录
疑问一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了,马克思所预言的资中主义的丧钟至今市敲响,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失去时效?
一、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来自西方国家的声音
三、美国的金融危机从反面告诉了人们当今资本主义的矛盾依旧
四、新冠肺炎疫情使西方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更加暴露无遗
疑问二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易帜了,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已破产?
一、苏联解体有外在因素但主要缘于内在原因
二、如何看待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
三、三十年的时间验证了邓小平以及一些西方思想家所作出的判断是正确的
疑问三 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在晚年对自己的理论作出过许多修正,这是不是说明连马克思和恩格斯市人在晚年也已放弃了自己的理论,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坚持这一理论
一、用《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来否定马克思主义是站不住脚的
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不能证明恩格斯已放弃共产主义的信仰
三、《卡·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并不能证明恩格斯已是个社会民主主义者
四、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并没有推翻第一卷的结论
疑问四 我们现在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创的基中理论已过时?
一、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
二、从“四个分清”看如何在“坚持”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三、邓小平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深刻探索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前进并不意味着远离甚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疑问五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欧洲有着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传统显然有别于欧洲,这是不是意味着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中国?
一、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不适合论”
二、从各民族文化的基本关系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是怎样适应中国的
疑问六 我们现在实施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以功利主义作为思想动力,鼓励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建立在“集体市位”的基础之上,这是否表明马克思主义因排斥个人利益而不合时宜?
一、马克思主义并不完全排斥和否认个人利益包括个性
二、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三、辩证看待市场经济时期的个人利益——张扬与限制
四、还得回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个体本位与社会性之关系的理论
疑问七 西方世界推崇“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当今许多人又把这些价值观念视为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显然是与这些价值观念有区别的,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因在价值观上“独树一帜”而丧失了指导意义
一、价值观念的普遍性与个别性之关系
二、西方“普世价值观”的真实状况
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对人类文明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疑问八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革命学说,阶级斗争理论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一根主线,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只是在革命时代具有历史必然性,到了建设时期它已失去了时效性
一、破除革命和建设的二元论
二、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和阶级斗争理论
三、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
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疑问九 中国目前强调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强调中华文明的复兴,这是不是意味着既然选择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那就要放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传统
二、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亲和性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吸纳与利用
四、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民族文化特色
五、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
疑问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原先所批判的资市主义相接近,这是不是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马克思主义无缘,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一、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
二、中国的改革开放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线
三、马克思主义主张扬弃和利用资本主义
四、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主要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围绕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进行释疑解惑的理论梳理,并作出通俗生动、充分说理的回答,以期还原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进而坚定我们的选择。本书首版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本次修订,作者将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进行补充,凸显本书的时代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第2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学明//黄力之//吴新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75621
开本 16开
页数 33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21-08-01
首版时间 2021-08-01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522
CIP核字 2021171492
中图分类号 D61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4
164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