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华洋关系视野下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研究(1875-1937)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将近代民族保险业置于华洋关系的视野下,梳理其在全民族抗战前从最初的对外洋保险业的模仿,到谋求自立,进而追赶外商、发愿图强的历史脉络,同时对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中的民族本位、政府角色、保险欺诈与教育等问题展开论述,并以闽粤的“人寿小保险”和广州的“火险联保”为例,探讨当时国情制约下的民间保险应对,从而不仅推动了保险史的研究,而且能从特别视角增益对近代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认识。
作者简介
杨锦銮,湖北黄梅人,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广东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在《史学月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保险史、社会史等。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师洋争利与民族保险业在晚清的萌兴
第一节 近代西方保险的传人
第二节 国人保险思想的启蒙
第三节 洋务运动的催生
第四节 早期买办的最先尝试
第五节 清末民族保险业初具规模
第二章 维权兴国与民国初年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第一节 时局变化与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第二节 保险界维权兴国保险观的阐发
第三节 保险界维权兴国的行动体现
第三章 扶植与约束:政府对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双重作用
第一节 政府扶植和官员倡导
第二节 扶持与约束并存的保险立法
第三节 苛严的税收管束
第四节 民国政府双重作用的得失
第四章 失范与规范:民国时期的保险欺诈及其防范
第一节 保险欺诈的手段及其恶果
第二节 保险欺诈的成因
第三节 对保险欺诈的惩处与防治
第五章 艰难的宣导:民国时期国民保险教育的开展
第一节 保险界对开展国民保险教育的认识
第二节 国民保险教育的开展
第三节 保险学术研究的发展
第六章 传统与现代之间:福建、广东的“火险联保”和“人寿小保险”
第一节 清末民初广州的“火险联保”
第二节 民国时期闽粤的“人寿小保险”
第三节 “相互保险”在近代中国的最初雏形
第七章 发展与不发展:民族保险业在近代的历史宿命
第一节 发展程度和水平的评估
第二节 发展滞缓的原因
第三节 发展的严重不均衡
结语
附录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导语
书稿以民族保险业为研究对象,以华洋关系为主轴线,对近代(抗日战争以前)民族保险业发展的历史作了系统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事关民族保险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民族本位问题、政府角色问题、国民的保险认知与保险教育问题、保险欺诈等问题展开论述,并以闽粤“人寿小保险”和广州的“火险联保”为例,对当时中国国情制约下的民间保险应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外关系、传统和现代等问题展开论析。同时,对民国时期发生在广州的南关火险赔偿案这一保险纠纷个案进行专门研究,通过透视此案中保险公司、投保商户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重现民国时期广州的保险生态,由此窥探近代保险业发展与社会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近代保险史乃至金融史、经济史的认识和把握,为当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传播历史智慧,提供历史启示和借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华洋关系视野下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研究(1875-1937)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锦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234229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1
出版时间 2021-07-01
首版时间 2021-07-01
印刷时间 202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450
CIP核字 2021089566
中图分类号 F842.9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