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姓氏文化/中华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编者策划、编撰了这套“中华文化丛书”。整套丛书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西班习二文,向中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本《中国姓氏文化》(作者关永礼)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中国姓氏文化》(作者关永礼)是“中华文化丛书”系列中的一册。

《中国姓氏文化》包括了姓氏说略;姓的起源;氏的由来;姓氏合一;名字号;姓氏播衍;复姓的来历;《百家姓》话古今;山西洪洞大槐树;广东南雄珠玑巷等内容。

目录

姓氏说略

姓的起源

氏的由来

姓氏合一

名字号

姓氏播衍

中原:“张王李赵遍地刘(流)”

台湾:“陈林李许蔡,天下占一半”

复姓的来历

《百家姓》话古今

历史记忆:移民与姓氏

山西洪洞大槐树

广东南雄珠玑巷

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石壁村

名字与时代

上古传说时代:从公名到私名

商代:以干支命名

周代:五体五则六避

汉代:雄浑阔大单名盛行

魏晋南北朝:盛用“之”字

宗教色彩浓郁

唐代:排行相称美辞寓志

五代:多以“彦”字为名

宋代:以老为美

辽金元:多称“奴”,“哥”

以数字为名

明清:民族色彩含蓄蕴藉

姓氏与中国文化

姓名与政治

名字与避讳

姓名与文学艺术

试读章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催生了中华原始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近世的考古发掘充分证明,中华民族的先民早在数千年前就在黄河流域广袤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大平原生息繁衍,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范围内开发最早的地区。夏、商、周三代,一脉相承,因革损益,发扬光大,形成了世界上综合而特殊的农业体系,创造出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中华民族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增殖裂变,生生不息。三代以后,中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传世姓氏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发源于黄河流域,尤以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为多,以至于有“天下汉姓,中原寻根”之说,这恰恰印证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已经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仅在黄河流域开创了灿烂的原始文明,在长江流域也创造了辉煌的原始文明,但在开发的规模与文明的程度上,中原地区比南方更大更成熟。众多的姓氏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发源,向四周辐射,“张王李赵遍地刘(流)”正是这种姓氏播衍的生动写照。造成这种从中原发端、向全国辐射的主要原因是战乱、移民、经商等。

张姓的历史悠久,相传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之孙张挥。张挥是弓箭的发明者,被黄帝封为监制弓箭的弓正(官职名称)。弓正,又叫弓长,两字相连,就是一个“张”字。古文的“张”字就像一个人持弓欲射的形状。如今,姓张的人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往往自称“弓长张”,以说明自己姓的“张”有别于“立早”之“章”姓。

张姓的主要发源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濮阳一带不仅是古清河流经之地,又是同为黄帝子孙的颛顼和帝喾活动的中心区域,更是夏王相建都之地和商先公相土的东都,而且此地古代盛植的桑树、绿竹,是适宜制造弓箭的材料。以上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及考古发现的龙山文化、先商文化遗址中可以获得佐证。张挥去世后葬于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张姓祖源地。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解侯字张,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这是张姓的又一起源。秦汉以后,是张姓向四方播衍的重要时期,有的落籍吴郡(今江苏苏州),有的迁往东北、西北地区。汉末遭董卓之乱,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北方张姓被迫南迁,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之后,世遭离乱,张姓与其他土族纷纷向南方和东南迁徙,或向西北地区发展。吴郡张姓逐渐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旺族。隋唐以后,张姓向湖广、云贵地区移民。明初,张姓从广东进入台湾,分布更为广泛。如今,张姓人口遍布全国,族大支繁,人口近亿,成为中国姓氏排行的第三大姓。张姓不仅枝繁叶茂,兴旺发达,而且历代名人辈出,享名史册。著名的有西汉开国功臣、功封留侯的张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的制造者、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三国蜀名将、功封桓侯的张飞,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清代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巾兴名臣张之洞,等等。

张氏的聚居地众多,历经宋、元、明三代六百余年,在全国形成赣浙苏、晋鲁冀豫陕两大张姓人口聚居地。其中不乏有特色的聚居地,如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德远堂,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村等,均为著名的张姓聚居地。张谷英村颇值得介绍:张谷英村坐落在岳阳县渭洞山区的群山环抱之中,其朴素而卉雅的建筑群,面积达五万多平方米,建有大小房屋一千七百一十二问,是集中华传统文化、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古村落,其村以其明代洪武年问(公元1368~1398年)始迁祖名姓而定。江西人张谷英时任指挥使,后抽身宦海,他认定此处必将人丁兴旺,遂大兴土木,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历经第二十六代、二十七代。全村六百余户,二千六百余人,均系始迁祖的后裔,上下六百年,聚族而居,堪称一奇,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岳阳楼外楼”。

王姓源远流长,历史绵长,先秦时帝王的子孙多称王子、王孙,其后人也有不少人称为王氏。考其源流,大致有三:一种是出自子姓。商王文丁的次子、纣王的叔父比干官少师,因担心国家危亡,多次劝谏昏庸暴君纣王,被剖心致死。因比干本为王孙,其子孙遂改姓为王。一种是出自姬姓。周文王的后代,衍化为三支王姓:其中一支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另一支为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因进谏被废为庶人,世称“王家”,以王为姓;还有一支为战国时魏国信陵君无忌之后,秦国灭魏之后,无忌之孙卑子逃往山东泰山,后被汉朝刘邦封为兰陵侯,其后代遂以王为姓。第三种是出自妫姓,是虞舜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因避难至齐国,改称田姓,其后裔田和取代齐国姜姓君主,史称“田氏代齐”。秦国灭齐后,田氏子孙被废为庶民,田氏后人遂以王为姓。P19-23

序言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丰富的内涵,不仪充分表现出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性,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多民族特点。中华文化的统—性,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即使是在多次的政治纷乱、社会动荡中,都未曾被分裂和瓦解过;它的民族性则表现在中国广袤疆域上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华文化又吸收了许多外来的优秀文化。它的辉煌体现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里,它的魅力体现在中医、饮食、民俗、建筑中。数千年来,它不仅滋养着炎黄子孙,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国家兴起了学汉语热,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也以每年近万人的速度递增。近年来,一些国家还相继举办了“中国文化节”,更多的外国朋友愿意了解、认识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

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我们策划、编撰了这套“中华文化丛书”(外文版名称为“龙文化:走近中国”)。整套丛书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西班习二文,向中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来自不同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的笔下,这些绚丽的中华文化元素得到了更细腻、更生动、更详尽、更有趣的诠释。

整套丛书共分36册,从《华夏文明五千年》述说中国悠久的历史开始,通过《孔子》、《孙子的战争智慧》、《中国古代哲学》、《科举与书院》、《中国佛教与道教》,阐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与思想、哲学发展的脉络。通过《中国神话与传说》、《汉字与书法艺术》、

《古典小说》、《古代诗歌》、《京剧的魅力》,品味中国文学从远古走来一路闪烁的艺术与光芒;通过《中国绘画》、《中国陶瓷》、《玉石珍宝》、《多彩服饰》、《中国古钱币》,展示中国古代艺术的绚烂与多姿;通过《长城》、《古民居》、《古典园林》、《寺·塔·亭》、《中国古桥》,回眸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璀璨与辉煌;通过《民俗风韵》、《中国姓氏文化》、《中国家族文化》、《玩具与民间工艺》、《中华节日》,追溯中国传统礼仪、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通过《中医中药》、《神奇的中医外治》、《中华养生》、《中医针灸》,领略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与精深;通过《中国酒文化》、《中华茶道》、《中国功夫》、《饮食与文化》,解读中国人“治未病”的思想与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通过《发明与发现》、《中外文化交流》,介绍中国科技发展的渊源与国际交流合作之路。

这套丛书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作者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在不长的篇幅内,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丰富的历史、故事、传说、趣闻,突出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兼顾多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很适合对中华文化有兴趣的中外大众读者阅读。

参加本套丛书外文版翻译工作的人士,大都是多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校译者多为各国的相关学者。在本套丛书出版之际,谨向这些热心参与本项工作的中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本套丛书由中国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中国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2009年9月,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参加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国际书展。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份凝聚着中国出版人心血的厚重礼物能够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卢祥之

2009年1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姓氏文化/中华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关永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3675
开本 16开
页数 1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0.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0
15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