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歉
内容
编辑推荐

道歉会有什么样的功能?为什么人需要道歉?为什么道歉有时显得那么困难?为什么道歉有时管用,有时不管用?为什么道歉对有的人管用对有的人不管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道歉表现出来的内涵是坚强还是软弱?对公众的道歉和对私人的道歉有什么不同?道歉和原谅、忏悔以及宽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这本书的作者回答了所有这些问题。

内容推荐

人和人之间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就是道歉。作为人的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其文化内涵就不仅仅是对受损失的人说一声“对不起”这样简单了。因为道歉有着更大的意义和作用。从最基本的道德观点看,道歉可以帮助人从悔疚的紧张情绪中获得一点解脱,完善和巩固新的人际关系。但是,为什么道歉会有这样的功能?为什么人会道歉?为什么道歉有时显得那么困难?为什么道歉有时管用有时不管用?对有的人管用对有的人不管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道歉表现出来的是坚强还是软弱?对公众的道歉和对私人的道歉有什么不同?道歉和宽恕有什么内在的关系?……作者回答了这些问题。

目录

致谢

一 越来越重要的道歉

二 道歉的二重性

三 道歉怎么起作用

四 认错

五 自责、解释和补偿

六 为什么人会道歉

七 为什么人不会道歉

八 道歉时刻

九 迟到的道歉

十 协商道歉

十一 道歉和宽恕

十二 后记:以后的道歉

试读章节

人与人交往时最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就是道歉和接受道歉。道歉能够让人恢复尊严、消解怨气、平息争斗、给予宽恕。对于做错事的人而言,道歉可以使他们不再恐惧他人的报复,也会缓解心中挥之不去的愧疚感。道歉所带来的最理想结果就是:双方和解,既往不咎。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件小事就断送了一段好端端的友谊,甚至拆散了和睦的家庭,更让昔日的朋友反目成仇。这样的例子很多,轻则是忘了探望病中的好友、无法出席红白喜事等,重则是背信弃义、令人在大庭广众之下颜面尽失。而所有的怨气或许会因为你当时的一句道歉而消解,迟到的道歉,哪怕是在几个月之后、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都可能让人们和好如初。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一个迟到了61年的道歉故事。在一次社交晚宴上,一个71岁的老人——曼纽尔——找到了我,感谢我帮助他通过道歉,恢复了一段重要的友谊。之后不久,他给我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向我描述了事情的经过。“去年我参加了您关于道歉的讲座,您说真正的道歉其实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听了这段话之后,我感触很深。我把这段话记在了心里,并把它告诉了很多人。后来,我想或许这句话还特别适合我自己,于是我就写了下面这封信,收信人是我的一位老友。我们曾经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今年他70,我71。我们俩都结婚四十多年了,孩子、孙子都大了。”四个月后,曼纽尔把这封信交到了这位老友手中,“我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把信亲手交给他,看他读完,并和他一起讨论。”

整封信是这样的:

“亲爱的埃迪:

“这是一封道歉信,我要为一件发生在大约六十年前的事儿向你道歉。直到最近我才决定写这封信,但是自从那件事儿发生了之后,当时的情景就不断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清楚地记得你当时站在屋后的门廊上,面对着一大帮男孩子。他们围成一个半圆形,冲着你大喊大叫。我记不得他们具体说了什么,但是大意是说你是一个半男半女,抛球的姿势像个娘儿们。我也站在人群中,但是我不记得自己有没有说过什么。我是被迫的,我并不想和他们站在一起。最后,我朝你走了过去,你好像说你就知道我一定会站在你那一边。

“可惜我没能够站在你那一边。当时我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一直犹豫不决,我究竟应该站在哪一边。我退了回去,又和那群男孩子站到了一起。我的心里很难受,然后我一直就站在那里。

“我已经不记得那件事发生之后发生了什么,我只记得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又恢复了友谊,但是这么多年来,我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当时的情景。

“70年代的时候,有一天你打电话给我,让我回想起了我们在多切斯特渡过的那段美好时光。当时,我真的很高兴听到你的声音,更高兴在阔别三十多年之后还能再见到你。但是在我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里,我总是依稀会想起那帮男孩奚落你的情景,这一次,当时的情景竟然是如此的清晰。我从你的眼神中看到了你对我的失望,因为我居然会那么残忍地对待你。

“现在我要为自己当时在怀武德街的行为向你道歉。虽然我想亲口对你说这一切,但是,我做不到。打出这些字对我来说已经非常困难了。

你亲爱的朋友,

曼尼”

曼纽尔在写给我的信中说:“埃迪在看这封信时,我看到他先是很惊讶,然后是喜笑颜开。我们热烈地拥抱在一起,他还说‘我爱你’。他告诉我,他这辈子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有只手使不了劲儿。这就是为什么他抛球的样子特别难看。他告诉我,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在打橄榄球的时候,他从来不站在四分卫的位置上。”在信的最后,曼纽尔告诉我:“这封道歉信带来的另一个最终结果是,我终于从以往那个挥之不去的伤害埃迪的梦魇中解脱了出来。”大约两年后,曼纽尔又给我写了一封信,他告诉我,埃迪在和他见了面并读了这封道歉信后18个月去世了。他还和我分享了以下的观点:“我能够在埃迪去世之前把这封道歉信送到他的手中,对我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因为这件事在我心头压了太长时问;而且我亲眼看到了埃迪的反应,看到了他对我的看法,看到了一段亲密的友谊。如果埃迪在收到这封信之前就去世了,我可能也就丧失了决心消除精神负担的机会了……”

当然,像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并不会时常发生。大多数时候,人们做错事后不久就会道歉,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道歉也不会引起如此巨大的感情波澜。但是,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则道歉故事所包含的许许多多的特点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这也是本书谈论的重点。这些特点包括:情感痛苦的永恒性(无论做错事的人,还是受到伤害的人,都会一直受到情感痛苦的困扰);一开始都不想道歉(道歉其实很简单,道歉之后做错事的人如释重负,受到伤害的人自然而然也会变得宽宏大量);还有就是道歉之后双方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在人际关系中,道歉很重要。在国家和国际事务中,道歉同样很重要。公众曾普遍认为,美国参议员特伦特·洛特的言论带有种族主义色彩。为此,特伦特·洛特曾经多次在报纸上道歉。作为国会多数党领袖的他,未来究竟是好是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保持某种平衡。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辩论,说克林顿总统和布什总统是否应该为奴隶制道歉。我们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也看到过罗马天主教徒对受到性侵犯的教众要求道歉的呼声做出了回应。甚至,《纽约时报》第一版上刊登的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同性恋性行为的决定也可以被视为是一种道歉。“今天最高法院以绝对多数通过一项裁决,推翻了得克萨斯州的将同性恋性行视为非法的‘鸡奸法律’,既体现了宪法对同性恋群体的宽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1986年由最高法院做出的、被多数意见认为‘有辱同性恋者的生活’的相反裁决做出了道歉。”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的总统大选时,号称“反恐沙皇”的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 A.Clarke)曾向克林顿总统和布什总统表示了歉意,说自己身在其位,却没能够阻止“9·11事件”的发生。每周,我们都可以看到全美国各地的报纸上登有公开道歉的新闻。这些道歉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其的理解,显然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P1-P6

序言

道歉是人和人之间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作为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道歉的文化内涵不只是对受损失的人说一声“对不起”这样简单,而是有着更多的意义和作用。从最基本的道德观点看,道歉可以帮助人从紧张情绪中获得一点解脱,完善和巩固新的人际关系。

任何形式的道歉都会伴有尴尬、愧疚、羞怯等心理活动。这是人们自古以来在创造自己的生存空间、巩固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然。人们的这种心理不仅反映了对过去伤害行为的否定,更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进取的要求和希望。这是一种力量,靠这种力量人们不断培养健康的道德思维习惯,纠正行为的偏差,维护文明社会的秩序。

然而,道歉会有什么样的功能?为什么人需要道歉?为什么道歉有时显得那么困难?为什么道歉有时管用,有时不管用?为什么道歉对有的人管用对有的人不管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道歉表现出来的内涵是坚强还是软弱?对公众的道歉和对私人的道歉有什么不同?道歉和原谅、忏悔以及宽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这本书的作者回答了所有这些问题。

道歉有它的“时代性”。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地球上的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有了更多的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人们为了自己的、群体的和国家的利益,需要对各种关系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和解释。做到这些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及时向对方道歉,为即时的错误、为历史上的错误等等。为了共同的美好的愿景,人们有了更多的道歉、理解、忏悔、宽容。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道歉的过程就意味着一种希望,一种承诺,值得我们为之去努力、去创造。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7年7月

后记

道歉不仅仅是认错、自责。它是造成伤害的一方决心改变自己的行为的一种持续的承诺。它是解决冲突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不是斤斤计较于谁大谁好这个问题。这种解决冲突的强有力的、建设性的方式,在宗教和司法体系中以一种略有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它是一种弥合社会创伤的方式,随着我们在同一个星球上共同生活的方式发生了巨变之后,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它是一种社会行为,个人、群体或国家的道歉曾经被视为了软弱的表现,但是现在它则被视为坚强的表现。它是一种需要双方都有诚实、大度、谦卑、承诺和勇气等态度的行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阿伦·拉扎尔
译者 王绍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55802
开本 32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19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78
12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