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法治认同的困境及其应对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当代法治建设中公众认同和新媒体时代的问题为背景和切入点,一方面对法治认同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提出法治认同是连接公民主观世界与法治客观世界的钥匙的论断,另一方面,对新媒体网络舆论传播的生成规律及其功能与效应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对公众法治认同的作用,从公众个体和公众群体两个视角分析论证了新媒体对公众法治认同造成的困境和影响。进而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公众法治认同困境的原因,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公众法治认同的重塑路径。
作者简介
高颖,宁波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在《云南社会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与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主要研究领域:法理学、传媒法。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与可能创新点
第一章 法治认同及新媒体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法治认同的概念界定
一 法治认同的内涵
二 法治认同的特征
三 法治认同的构成要素
四 法治认同与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法治认同产生机理与认同标准
一 法治认同产生机理
二 法治认同的标准
第三节 法治认同形成过程
一 法治认知的获取
二 法治情感的产生
三 法治评价的形成
四 法治行为的践行
第四节 新媒体相关问题概述
一 新媒体概念与分类
二 新媒体的特征
三 新媒体网络舆论的生成规律
四 新媒体网络舆论的功能与效应
第二章 新媒体背景下法治认同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共领域:法治认同形成的场域
一 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二 新媒体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形成
三 新媒体公共领域之于法治认同的价值
第二节 交往行为:法治认同形成的路径
一 交往行为理论的概述
二 交往行为中的交往理性——法治认同形成的逻辑前提
三 交往行为中的共识——法治认同形成的基础
四 交往行为—法治认同形成的实践途径
第三节 人本主义:法治认同的主体性来源
一 人本主义:人是法治实践的主体
二 人本主义与法治认同
第四节 人民主权:法治认同的正当性基础
一 人民主权:法治的正当性来源
二 人民主权与法治认同
第三章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法治认同的困境
第一节 新媒体对公众法治认同的作用
一 提供公众法治认同平台
二 丰富公众法治认同途径
三 提高公众法治认同深度
四 增强公众法治认同实效
第二节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个体法治认同的困境
一 法治认知的偏差——冗余信息
二 法治情感的消解——“抽象的愤怒”
三 法治评价的偏见——公众的非理性
四 法治行为的背离
第三节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群体法治认同的困境
一 网络群体极化
二 群体法治认同的基础:法治共识
三 网络群体极化下法治共识的破裂
第四章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法治认同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法律层面:现代法律专业化形成的认知壁垒
一 法律专业化的必然性——卢曼系统论视角
二 立法专业化下的认知壁垒
三 司法专业化下的认知壁垒
第二节 新媒体层面:新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一 新媒体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内容
二 商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失衡
三 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失衡
四 新闻真实性与及时性的失衡
第三节 公众层面:公众公民性品格的阙如
一 公民性品格的内涵与意义
二 公众理性的缺乏
三 公众法治思维的缺乏
四 公众公共精神的缺乏
第五章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法治认同重塑路径
第一节 法律专业化的缓解
一 立法专业化的缓解
二 司法专业化的缓解
三 执法专业化的缓解
第二节 新媒体社会责任的实现
一 新媒体社会责任的法律化
二 新媒体自律与社会监督
三 新媒体从业人员法律素养的提升
第三节 公众公民性品格的塑造
一 坚实公民性品格的市场经济基础
二 促进公民文化培育,提高公民意识
三 促进公众民主参与,提升公民性品格
第四节 法律职业共同体对网络法治舆论的正确导向
一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
二 法律职业共同体在网络法治舆论导向中的积极作用
三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法治舆论引导与公众法治认同
四 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对网络法治舆论的正确导向
结语
一 反思与总结
二 探索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从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到法治思维、法治认同的语词变化,并非仅是概念的转换,而是中国法治实践需求转化下的法学认识转向,是对法治本质、中国法治路径的争鸣与反思。它标志着中国法治从建构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化,标志着从国家中心向公民中心的转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然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所取得的进步不相协调的是,“人人皆媒”的新媒体时代下的法治热点事件似乎并未点燃公众对国家法治的完全尊重与认同,反而通过这些热点事件的发酵,使公众对国家法治陷入群体性的质疑与非议之中。这其中种种已超越传统意义下的法治内在建构视野,而需要在现代性的视野之下重新审视法治、公众与新媒体三者之间关系,以求得法治效果与公众法治认同的统一。本书对法治认同及新媒体基本范畴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主题涉及的理论基础即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交往行为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人民主权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剖析了新媒体背景下公众法治认同的具体困境与生成原因,继而从法律、新媒体和公众三个层面论证了公众法治认同重塑路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法治认同的困境及其应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90576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21-11-01
首版时间 2021-11-01
印刷时间 202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398
CIP核字 2021181822
中图分类号 D920.0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