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石窟简史
内容
亮点展示

15详情.jpg

内容简介

石窟寺就是在河畔山崖间开凿出来的佛教寺院,起源于古代印度。伴随着佛教的传入,石窟寺也被引入中国,成为供僧侣修行的重要所在。本书从石窟传入中国之始切入,对整个中国石窟寺发展历程进行总体描述,详细梳理了中国石窟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推进的历程,细数各朝石窟开凿的由来和过程,石窟与当时政治、经济、人民日常生活的交织关系,以时间为经、以代表性石窟为纬,展现历代石窟总体风貌,并细化至各代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其由来、开凿时间、主持者、地质特征等各方面的信息,例如洛阳龙门石窟建在质地坚硬的寒武、奥陶纪石灰岩上,在它的表面雕刻精细纹饰与形象;大同云冈石窟建在较为松散的侏罗纪砂岩上,雕凿有一系列宏伟的大型洞窟;敦煌莫高窟在砾岩上抹泥层,再制作泥塑像或绘壁画。通过这部中国石窟发展简史,不但为读者呈现了迄今为止依然留存在中国大地上数不清的石窟寺的渊源和现状,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珍贵的建筑、雕塑、绘画珍品,取之不尽的研究古代宗教、哲学、艺术及风俗的资料,让读者了解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的来之不易,值得我们用心守护。

作者简介

常青,1962年12月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与硕士,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艺术史博士,主修中国石窟寺艺术。曾在龙门石窟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1999年来到美国研究、学习与定居。曾在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作高级访问学者,研究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佛教艺术品。后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作博士后研究,在北卡大学亚克兰艺术博物馆、佛罗里达州瑞格林艺术博物馆担任亚洲艺术策展人。2010年以后,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任博士后讲师、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任客座教授,讲授亚洲与中国艺术史,并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亚洲艺术博物馆担任研究策展人。自2018年起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14种专著、100余篇中英文研究论文,主要研究中国佛教艺术。

精彩书评

中国石窟是世界上现存数量最多的石窟文化遗产,有古代艺术画廊的美誉。本书作者以历史文化为线索,用清晰的脉络,晓畅的语言讲述了中国石窟艺术接受、改造及其传承的历史脉络,读者可从中真切地感知中华民族“改梵为夏”的心路历程和艺术成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暨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罗世平

中国石窟博大精深,没有相当的学术功力,很难用通俗的语言写出一部简史。这是一部成功的著作,相信是学习研究中国石窟的一本入门的好书。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 齐东方

中国石窟是系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串明珠,是展现佛教艺术的一幅绘画长卷,是排列有序的一条雕塑长廊,是述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部厚重史书。这一切,都通过作者精妙之笔,呈现在读者面前。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 荣新江

前言/序言

石窟寺,指在河畔山崖间开凿出来的佛教寺庙(图1)。对于一些石窟寺洞窟比较密集的地方,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千佛洞”。石窟既属于佛寺的性质,自然也是为宣扬佛教的教义服务的。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印度。其创始人悉达多,族姓乔达摩,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相传他是释迦族净饭王的太子,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今尼、印交界之罗泊提河东北部)。关于他的生卒年代,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65—前486年,大约与中国的孔子同时。他29岁出家,35岁时独立完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创立佛教。此后他一直在印度恒河流域进行传教活动,历时45年,逐渐得到了上层统治者的支持,也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

佛教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宣扬世界是“苦”的,只有信仰佛教才能找到摆脱“苦”的道路。佛教认为,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就是个痛苦的过程,即所谓“苦海无边”。人生的痛苦是由无明(即愚昧无知)引起的,只有消除了无明,才能获得解脱;只有信仰佛教去修行,才能消除无明。

佛教还主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和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说,宣称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在不断的轮回中生活。轮回有六条道路:天、人、阿修罗(魔)、地狱、饿鬼、畜生。一个人如果在生时多行善事,遵照佛教制定的行为规范办事,来世就可以转生天界;相反,如果在生时常做坏事,下辈子就要变成饿鬼、畜生,甚或堕入地狱。

佛教为了把人们的思想行动纳入自己的轨道,还指出了种种解脱轮回之苦的道路。它认为世界上一切现象都不是永恒的,而是生灭变化的,就如同人离不开生老病死一样。“涅槃”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它是摆脱了生死轮回后获得的一种绝对安静、神秘的精神境界。在这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涅槃世界里,既摆脱了外在事物,也摆脱了人世间一切的痛苦与烦恼。只要累世不断地按照佛教的教义去修行,就可以在这个彼岸世界中找到最终的归宿,获得极大的快乐。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数不清的善男信女,为了追求这个虚幻之中的彼岸世界,忍辱负重,施舍行善,甚至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青灯古佛旁,去身体力行佛教规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千百年来,寺院一直是信徒们认为可以实现佛教最高理想、到达彼岸世界的基地。在寺院中,出家人可以拜佛修行,在家的信徒可以来这里领悟佛法的真谛,为自己和亲人们祈福消灾。佛寺里的偶像,即佛、菩萨、罗汉、护法等已被赋予了佛教全部的思想和灵光。在这里,通过僧侣们的引导,人们就可以同佛或菩萨进行精神上的接触。

石窟寺就是提供给僧侣们修行,以达到人与佛之间进行灵魂交流的重要所在。中国石窟寺的开凿,是向印度学习的。石窟寺分布的地理位置,一般是在既远离尘世间的干扰、环境优美、便于僧侣们静心修行,又接近交通要道、生活方便、便于香客们虔心朝拜的地区。

中国石窟寺的类型颇多,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图2):

1.窟内立着中心塔柱的塔庙窟,供僧侣做礼拜的,盛行于十六国与北朝时期,直到唐代仍有开凿。

2.没有中心塔柱的佛殿窟,顶部一般为覆斗形或穹隆形,是礼拜与讲经的地方,盛行于北朝晚期与隋唐时期。

3.主要为僧人生活起居和坐禅用的僧房窟,多见于十六国与北朝时期。

4.塔庙窟和佛殿窟中雕塑大型佛像的大像窟,主要为礼拜佛像,自十六国至隋唐时期都有发现。

5.佛殿窟内设坛放置佛像的佛坛窟,一般见于盛唐至明代。

6.专为僧人坐禅修行用的小型禅窟(罗汉窟),一般是一个大室带几间小室,也有单座禅窟以及由小型禅窟组成的禅窟群。

7.没有特定洞窟形制的石窟寺。此类石窟有的利用天然洞穴,有的开凿成露天摩崖龛的形式,有的根据崖面走向进行统一布局与特殊处理,以达到与自然山体的有机结合。后一种多见于唐代以后。还有一些石窟,如专门埋葬死者的瘗窟、用于存放物品的储藏窟等,也没有特定的形制。

中国石窟寺的开凿多为就地选材、因地制宜。例如,洛阳龙门石窟建在质地坚硬的寒武、奥陶纪石灰岩上,在它的表面可以雕刻出很精细的纹饰与形象;大同云冈石窟建在较为松散的侏罗纪砂岩上,雕凿起来较石灰岩省力得多,因此较容易开出一系列宏伟的大型洞窟,但对于具体的形象却无法像龙门石窟那样精雕细刻;敦煌莫高窟所在的鸣沙山,是由第四纪初期的沉积物酒泉砾石层组成的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和沙土的混凝物,石子虽然坚硬,但彼此间的黏力不大,虽可凿窟,但在上面雕刻就不行了,于是莫高窟只能在砾岩上抹泥层,再制作泥塑像或绘壁画。各种各样的石窟寺,在最先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修建有木结构的窟檐以保护石窟,有的还在窟前加盖了木结构的佛殿,石窟是木结构佛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木质的建筑早已不存在,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就只有裸露在断崖间的一个个洞窟了。

如今,保存在中国大地上数不清的石窟寺,留给人们的已不仅仅是佛家思想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它们已成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石窟艺术来自现实生活,在众多的石窟寺中,包含着许多中国古代珍贵的建筑、雕塑、绘画珍品,包含着取之不尽的研究古代宗教、哲学、艺术及风俗的资料。同时,不少石窟寺今天已开发成为风景名胜区,游览石窟,可以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自己与宁静而辽阔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让我们追溯石窟寺的源头,沿着历史的足迹,去一步步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石窟简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常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021361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21-12-01
首版时间 2021-12-01
印刷时间 202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922
CIP核字 2021218410
中图分类号 K879.204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