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西哲学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深入探讨中西哲学、本体诠释学之学脉历程,展望中西哲学和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学术著作。内涵丰富,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值得一读。在推动中外文化双向交流上发挥作用,一方面把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引进我国,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其他民族和国家,使不同文化在双向交流中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解和友谊,促进当前在全球意识观照下的文化多元化发展。 内容推荐 《中西哲学论》由成中英著,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本体诠释学以及本体诠释学与21世纪中西哲学发展等方面对成中英教授的研究成果汇集,并由成中英教授本人挑选汇成文集。本书是深入探讨中西哲学、本体诠释学之学脉历程,展望中西哲学和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学术著作。内涵丰富,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值得一读。在推动中外文化双向交流上发挥作用,一方面把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引进我国,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其他民族和国家,使不同文化在双向交流中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解和友谊,促进当前在全球意识观照下的文化多元化发展。 目录 目录: 《文明通鉴丛书》序\t1 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 ——我的哲学教育之路与心路历程\t1 中西哲学范畴的差异\t29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哲学\t71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t80 易学与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的发展\t94 儒家个体中宇宙论、生态学与伦理学的三位一体\t111 儒家的自我理念:论儒家哲学中的修己与自由意志\t129 论儒学的真诚性与创发性 ——兼评当代儒学的“三偏”与“三正”\t149 全球伦理与21世纪儒学的发展\t163 论“观”的哲学意义 ——论作为方法论和本体论的本体诠释学的统一\t173 中国哲学的综合创造与创造综合 ——兼论本体诠释的含义\t198 论孔孟的正义观\t211 论义利之辨与天人合一\t232 《大学》之辨:本体诠释学对《大学》传统诠释的本体诠释\t239 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t258 文学、哲学与人生\t295 发扬中国哲学的融合力量与中国文化、哲学的现代化、世界化 ——东学西渐的途径探讨之一\t30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西哲学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成中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94853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07-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7-17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1-0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