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烟雨凤凰
内容
编辑推荐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蒋子丹著,林刚摄影的《烟雨凤凰》是一本可以当做历史书去读的旅游随笔。从历史、传说、现实几个方面道尽了凤凰的前世和今生。

内容推荐

凤凰位于湖南省西部凤凰县城,是一座万山环抱的小城,在历史上由于其处在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区域与东部楚汉文化交汇点,形成了它独特复杂的巫傩文化特征。又由于明清以来凤凰一直是封建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统治的政权机构所在,史称“边城”。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古城从建筑格局到地方人物个性都打上了军族的印迹,楚人的浪漫情怀和游侠兵勇的骁勇气质相结合,成就了小城历史上层出不穷的传奇人物和传奇故事……这是你与这座城的缘份。在一座充满历史的古城里怀旧,还有什么样的旅行比这更有意韵?

本书为《烟雨凤凰》,由蒋子丹著,林刚摄影。

目录

第一章 历史

 深山里的城池

 苗疆与苗族

 傩的化石与巫的标本

 无湘不成军,无筸不成湘

 济世心与自治梦

 长长的河,长长的街

 飞出去是凤凰,飞不出去是麻雀

 在不可知的运程中

第二章 传说

 老子脾气天下第一

 大侠金盆洗手后

 北城门更夫轶事

 影子一样的蛊婆

 最后的土匪

 临终的笑与沉静

第三章 现实

 当日历翻到新的世纪

 用吊脚楼来实现一个神话

 苗已不苗,汉也不汉

 老包与“沱江人家客栈”

 一片没有归根的落叶

再版后记 重回凤凰

试读章节

深山里的城池

从高空俯瞰,在湖南省西部与云贵高原交界的地方,苍茫的武陵山脉如陡峭的屏风,一重又一重由西向东展开,终年阻隔着高空的长风,蒸腾出灰蒙蒙的雾气,当太阳好的日子,屏蔽底部忽然长出的一片被粗砺的石块围绕的黑色屋脊。这就是凤凰城。

凤凰城修筑在大山中间,是一座凭水依山而建的城郭。要是有熟悉中国建筑历史的行家与你同游,他会告诉你这座城池的特点,并让你大吃一惊。他们说,尽管现时的凤凰市井喧哗、街铺琳琅,夜晚尚有霓虹灯装饰着一些招揽顾客的门面,也不难看出这座古城的选址、城防的设置、街道的规划布局,都有着鲜明的军事特征,也就是说它依然保留着古代城池的防御性功能。

在汉语里,“城”是指城墙以内的地方,而“城墙”是指为防守而建筑的高墙,城墙周围常有“城壕”,也就是护城河,与城墙一起合称“城池”。总之,城的建立从来跟防御什么与保护什么相关。在冷兵器时代,人生活在一个被墙与水围起来的环境里肯定更有安全感,古代的城围与现代化都市的开放性布局有明显区别。现代人追求交流,讲究速度,一个城市是否能让它的居民满意,要看它是不是方便进出,而不是相反。

凤凰古城的修建从来与战事相关。

现有的凤凰城修筑记录,最早为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明政府在这儿修筑了最初的砖制城墙,到了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城垣用粗纹质坚的红砂石块加固,成为一条周长四华里,高一丈五尺,厚二丈有余的坚固城墙,东西南北四面,分别开有“升恒”、“静澜”、“阜城”、“璧辉”四个城门,上设城垛以利于防守。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从西门至北门扩建了笔架城,建立炮台一座。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西门外另加建了一圈“城”,并增开了一扇城门,名“胜吉门”。这座城池的修建,先后历时二百多年方得完善,与城西北的高山峻岭中长达三四百里的“边墙”互相呼应,组成了严谨的防御体系。

关于凤凰城的选址有各种传说。一说为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疑部将拥兵自重与朝廷分庭抗礼,派遣凤凰籍将领田儒铭率部将其围剿,为安营扎寨,田儒铭经手建五寨司城,请阴阳风水先生测之。遍勘五筸境中各地之后,阴阳先生建议将初选入围的三个地方:黄丝桥、廖家桥、镇筸的土壤各取一升,取分量最重的地方建城,结果沱江边的镇筸胜出,成为五寨司城所在地。据《凤凰厅志》记载:东北有坪曰筸子,西北有所曰镇溪,故统曰镇筸。后以沱江流经此地,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改名沱江镇,沿用至今。

凤凰人对自己这座小城的风水甚为满意,传说当年阴阳先生将其概括为六句话:“双龙来治水,五马来朝阳。凤凰会百鸟,金盆摆中央。谁能拥得此地在,又出将军又出王。”田儒铭得之喜不自胜。按他们的解释,所谓“双龙”,是指城西北的钩箕坡和城东边的青龙山两条山脉,山势绵亘而有灵气,一上一下汇首于沱江;再有“五马”,即城西和西南、东北三方紧紧环绕古城的五座山峰:雷哨坡、大坳坡、王婆坡、白杨坡和强盗坡;“凤凰”指南华山,其后延绵着数百座峰峦,形为数百鸟雀跟随凤凰来仪,“金盆”当然就是被四周高山托起的城池了,十足一块儿风水宝地,岂不人才才辈出?对外来的客人,凤凰人会又炫耀又惋惜地说,方圆不过半公里的地盘上,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文官武将和才子,说出数字来都要吓倒你。要不是五寨司城建成之后,田儒铭任沱江宣尉使司,执掌五寨长官司,果然任内地泰民安,反而引起皇帝朱元璋的疑忌,亲自南巡视察,蓄意将沱江改道,把城边的观音山从中切断,凤凰城还会出更大的角色呢。

P3-6

序言

第一次去湘西,大约是1985年,那时,我所在的湖南人民出版社已重新出版了沈从文的旧作,从那里我读到了他记忆中的湘西和凤凰,它们叫我在惊讶之余,对那片只有所闻并无所知的神奇土地产生无数沉迷的联想。

落日黄昏时节万山环绕的孤城和远近残毁的碉堡,河岸人家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吊脚楼上摇摇不定的灯光和楼下小羊固执而柔和的叫声,庄严中微带抑郁的祭祀和人神共处却过得十分调和毫无龃龉的寻常日子,当然还有美艳照人含笑而死的“落洞”女孩、瘦黑矮小却义勇过人的湘西大侠,以及苗人暴动攻城不克的清早挂在城门口的耳朵和挑在孩子肩头的父亲或叔叔的首级……他为我们描述着一切妩媚与野蛮掺杂的情景,把一个奇异的湘西展示给耽于幻想的外人,不知不觉少不更事的心间业已萦绕了几丝淡淡的忧伤,也装满好奇和关切。

记得是一个酷热无比的苦夏。省会长沙上空忠于职守不知疲倦的太阳,纵容着在街头巷尾搅起热浪的罡风,让树木的叶子耷拉下来,未收割的稻禾干枯卷曲,马路上的柏油被晒化了,汽车轮子驶过的时候,发出“吧唧吧唧”如贪吃的嘴巴嚼着牛皮糖那样不清不爽的声音。人就更不用说,大汗淋漓之下,肺部成了打铁炉子的风箱,一出一进全是热气,通过鼻孔热烘烘排到体外,仿佛一个点烟的火苗就能把整个身体烧将起来。正当所有的长沙市民被天上地下无处不在的酷热弄得寝食不安的时刻,我们一群人被湖南青年作家记者采访团的名目召集起来往湘西逃窜而去。

湘西用它阔大的胸怀袒护了我们,它高耸的山峰奔流的清泉还有山上水边茂密的森林,无时不在释放一种我们迫切向往的湿润和凉爽。可以肯定,1985年7月的湘西,在逃出了酷暑的人们记忆中,永远是一片葱茏的绿色,一片清冷的月光,一串叮咚悦耳的流水之声。我们所经历的湘西五十年前曾经出现在沈从文笔下,那种超越了时空的重逢给人的感觉真是微妙而非凡。

我们在天平山林场的招待所里披上了厚厚的军大衣,笼着手在岸上看赤脚的林场工人在刺骨的溪水里为我们捕捉小鱼。美美吃了一顿火锅之后,再去烧起了篝火的操场上跟山里人联欢,等到人们尽兴而散,电灯随着发电机停车一齐熄灭,大山的夜晚变得深不可测,远远近近全是石蛙们奋不顾身的叫喊,仿佛在敲着密集的梆声,为下午牺牲在餐桌上的表亲们超度亡灵。这么一想,蛙们的叫喊就有些让人揪心了,厚厚一床棉被,忽然透过来一阵彻骨的寒。

临行那天,我们在林场外边的山溪里涮洗衣物,洗着洗着,就发现从山上流下来的水变红了。接着我们听见从山腰上传来的原本有板有眼的伐木号子,陡然间变得惊慌杂乱,我们猜想是出事了。一会儿,单架从山上抬下来一个伤者,因为山里没有医院,林场准备派车把他送去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抢救。等车的时候,我们都在场部门口的空地上站着,束手无策地看着那个人的血从担架上汩汩地淌下来,再渗到地里边去。那个人受伤的头部,被一件衬衣遮盖着,直到他被抬上破破烂烂的卡车,我们始终没有见到他的脸。时隔不久,客车来了,载我们沿着滴洒着那个人血迹的路往山下开。此时我才发现,这条盘山的公路原来这么遥远和艰险,而那个头部受伤的伐木工人居然是头朝下躺在运送他的卡车上。

……

“一株树或一片古怪石头,收容三五十个寄儿,照本地风俗习惯,原是件极平常事情。且有人拜寄牛栏拜寄水井的,人神同处日子竟过得十分调和,毫无龃龌。”

“即或我们一句原词听不懂,又缺少机会眼见那个祭祀庄严热闹场面,彼此生命间却仿佛为一种共通的庄严中微带抑郁的情感流注浸润。让我想象到似乎就正是二千年前伟大诗人屈原到湘西来所听到的那些歌声。”

“一年四季随同节令的变换,山上草木岩石也不断变换颜色,形成不同画面,浸入我的印象中,留下种种不同的记忆,六七十年后还极其鲜明动人,即或乐意忘记也总是忘不了。”

这个春天的雨夜,距离1982年暮春沈从文重回出生地又过了整整二十年,那座朴素的宅院成了每个访问凤凰城的客人必谒之地,而它的主人已经长眠于城外的听涛山久月经年。

藏在深山里的凤凰城,是他此生的出发点,也是他最终的归宿所在。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在听涛山的墓地刻了一行碑文来纪念他:“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在凤凰这座小城多待上几天,你就会知道,岂止是沈从文,岂止是黄永玉,几乎所有凤凰人都爱故乡仅次于爱生命,怎一个“乡”字了得。沈从文对这方土地的报答,就是用最好的才华为这儿的山峦河流花草树木天空云霞人物故事作传竖碑,吸引我们这些陌生的人走近它。

或许那个叫作历史的东西,沉睡在文字为它编织的眠床里,当我们顺着文字的指引走近一座城池一个民族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物,并将感觉的触角深入到它的深处时,莫名的气息从旧墙头的衰草里升腾起来,伴着渐渐暗淡下去的日影飘浮在空气里。属于几代湘西原住民与无数过客的记忆,从苍茫的大山那边伴着轻轻的雷声飒然而至,在文字构筑的遗址上复活,等着我们去访寻。

然而,我们明白,所有的记忆都是被情感筛选过的,所有的历史又都曾经被记忆改写。在一个人用文字构筑的历史遗址上,我们只可能凭自己的想象去寻找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当我试图动手写一本关于凤凰城的书时,深知这本书的读者不可以完全相信它,就像我一边阅读着前人的文字,一边也在怀疑它们的真实。因为面对一个客观的存在,所有的文字都不可能完整地复制它。我必须申明,这里边记录的只是史料中传说中印象中想象中甚至是梦幻中的湘西凤凰。

后记

重回凤凰已是十二三年之后。此时的凤凰已经不再是那个刚刚搭上改革发展的快车,却还没有多少人知晓,以至急于想弄出点响动来博取眼球的小小沱江镇了。它有了一个知名度极高的新名字:凤凰古城,十多年中,特别是近五年来,这个名字常常出现在节假日旅客爆满的排行榜上,而且作为一个户籍人口不足十万,地处深山的小县城,它的新闻产出量,大到几乎让所有同等量级的城镇都望其项背。

可能是因为写过这么一本书吧,凤凰发生的大事小情,总是会在一大堆新闻里边向我探出头来,眨巴着眼儿,发出尖叫声,让我无法忽略它们。所以说这些年来凤凰一点一滴的变化,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甚至还亲身见证了一些转折性的事件。

2001年10月,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买断了凤凰主要景点的经营权,这在国内尚无先例。受让方黄龙洞投资公司的代表,正是后来成为中国旅游界领军人物之一的叶文智。在知情人眼中,能以这种方式拿下湖南旅游最后一块风水宝地,不是因为叶文智最有背景或者最有钱,而是因为他最有想法。

……

在我看来,黄老先生较之三十年前我在北京拜访他的时候,除去面容显出些清瘦老迈之态,思维敏捷,眼神锐利,话语俏皮,几乎毫无改变。要说变化最大的,该是他的谈兴全然从绘画转向了文学。2013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黄永玉八十万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接着又给他开了作品讨论会。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黄老先生一改平日里酷爱戏说的风格,一本正经地总结说:“文学上我依靠永不枯竭的、古老的故乡思维。”这个说法,让他的同乡作家韩少功十分肯定:“故乡思维可说是他的天机自供。这不仅表现在他好用方言,重视民俗和野史,更表现在观察角度与情感焦点‘土’得掉渣,固守老湘西的不散之魂。……他内心深处其实温暖而柔软,对故乡的一革一木、一鸟一兽、一山一水都心怀悲切,是一个隐藏很深的情怀党,与其顽皮捣乱的表面形象形成了精神张力。”在读书界的许多人都以为黄老先生不过是在画名鼎盛后,再玩一把文学票的时候,文学圈里却有不少大咖郑重地接纳了他,跟他的作品里独特而绵长的故乡思维所带来的灵动气质,支持着他的文字有能人所不能的作为有很大关系。饱满的故乡情结在耄耋之年得到了充分释放,黄老先生称心如愿,更加雄心勃勃。他对我们说:假如时间还来得及,我计划五年内,写完关于抗战的第二部,然后在九十五岁到一百岁之间,再写第三部。在座诸位无一不被他宏大的计划所震惊。

对于故乡的高速发展,黄永玉先生的态度毋需置疑。2012年他曾捐资1100万,在沱江上修建风、雪、雨、雾四座桥,从选址、构思、设计、命名,凡事亲力亲为。这四座桥均为仿古建筑,与凤凰的山、水、城融为一体,成为沱江上的一道新风景线。可改善交通缓解拥挤,又可装点古城增添风景,当是黄老先生捐修的初衷。然而2014年7月中旬凤凰发生了大水灾,我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了被浊浪吞没的风雨桥,在水中漂摇的木头房子,还有充满垃圾的街道。一时间,对凤凰古城过度无序开发的质疑之声再起,更有水利专家指出,沱江江面本来不宽,过水能力本来不强,而跨河而过的桥墩一个接着一个,自然对水流通过形成阻碍。沱江两岸商用门面越来越多,洪水漫上河堤后也被这些构筑物阻挡。黄老先生献给家乡的厚礼,此时也跟着成了被批评的标的。

凤凰又一次站到了媒体的焦点上。凤凰人究竟会如伺应对呢?事关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的争论与博弈,在当今中国从南到北从大到小的每一个地方,无时无事不在展开着,而且从来没有结果。我们已经知道,历史上的凤凰人出了名的自负自尊,让他们冲出去再退回来,甚至认错服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果然仅在一个月之后,就有这样一条视频出现在正式的新闻报道中:凤凰古城再现游人如织……

2016年8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烟雨凤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子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13218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2017041022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