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纾(近代中国译界泰斗)/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福建,山海相拥,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和民族英雄、爱国先驱、革命将士、时代楷模。

“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第一辑)所包含的朱熹、林则徐、严复、陈嘉庚、王审知、杨时、郑成功、黄道周、林语堂、林纾10个人物故事,记录了福建文化之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时也以人物史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人文精神的风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物篇以人物生平为线索,在故事中体现传主的学问、事功、道德,凸显他们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和阐发其内在精神,从而激起读者爱国爱乡的强烈情感,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本书为朱晓慧、庄恒恺编著的《林纾(近代中国译界泰斗)/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内容推荐

朱晓慧、庄恒恺编著的《林纾(近代中国译界泰斗)》是一部关于林纾的传记。

他不懂外文,却译著等身,他翻译的《茶花女》一举改变了小说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他毕生常怀悲天悯人之心,他终身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操守,他反对尽废古文,为此拼尽全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畏庐身世出寒微:苦难的人生

第二章 终身不为伪:畏天循分的祖训

第三章 读书则生,不则入棺:林纾学习的故事

第四章 少年社里目狂生:林纾的自负与狷狂

第五章 总角之交两托孤:林纾的义骨侠肠

第六章 宦情己扫地而尽:傲骨布衣的选择

第七章 月下听书老母来:林纾的亲情世界

第八章 今日国仇深似海:林纾的爱国情怀

第九章 强国者何恃:林纡与教育的故事

第十章 译才并世数严林:开新风的林译小说

第十一章 十年卖画隐长安:学者的狷介与自守

第十二章 力延古文之一线:古文最后的守夜人

结语 悠悠百年,自有能辩者

作者的话

延伸阅读

后记

试读章节

贫寒困苦的童年

1852年11月8日,福州光禄坊玉尺山的一问小屋子里,传出了婴儿呱呱落地的哭声。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名士林纾,便出生在这座流淌着古香古韵、充满灵秀之气的东南历史文化名城。

光禄坊地处文人荟萃的三坊七巷,深厚的闽都文化和浓重的历史人文气息在这里汇集,为林纾的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林纾自小家境贫寒。他的先祖自金陵(今南京)迁徙入闽,定居福州城外莲塘乡,世代务农,直到祖父林邦浩才开始进城学艺,以手工业艰难谋生。由于上有老,下有小,林纾祖父挣的钱不够养家,林纾的祖母和大姑姑只得起早贪黑做针线女红,每日挣百钱贴补家用。他的父亲林国铨,十几岁时就开始从商,早年随盐官在闽北山区建宁从事盐务生意,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积攒了一些钱后,便在福州城文化氛围浓厚的光禄坊玉尺山典房安家,家庭生活开始安定下来。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林纾5岁时,父亲租赁的两条运盐船在前往建宁的夜航途中,在号称“滩滩鬼门关”的金溪河上不幸遭遇洪水大浪,触礁沉没。父亲在黑暗中抱着一块木板,侥幸逃生。在倾尽所有积蓄赔偿官盐后,家中生活顿时没有了着落。祖母安慰他:“这是天命。我自小家中就穷,老年再遇贫困,就如重过以前的生活一样,没什么可怕的。”但是,父亲急于赚钱赡养老人,只得背井离乡,远行台湾,以治盐谋生,家中留下林纾的叔叔林国宾独撑门户。但在台湾的几年里,林纾父亲的生意常常亏本,不但无法寄钱养家,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无法筹集。

幼年困苦的生活,成为林纾心中挥之不去的深深记忆。在《母弟秉耀权厝铭》一文中,他曾描述过家中拮据的情形:父亲远客台湾,生意失败,无钱归家。家中有祖父祖母和年幼不更事的弟妹,连同叔父一家九口人,靠着母亲和大姐做针线活维持生活,家中经常断炊,食不果腹。在《先妣事略》中,他又心酸地回忆道:弟弟秉耀刚出生两个月,父亲便为生活所迫赴台经商,因生意惨亏,困不能归。时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乱世荒年,盗贼横行,敌舰入侵福州港,发炮寻衅。林纾家距闽江仅几里,飞弹常常从家中屋顶上空呼啸而过,邻居们纷纷逃离,仅剩林纾一家。此时他家无米无钱,祖母又生了病,因而只能困守家中。家里上有年迈体衰的祖父祖母;叔父又刚刚丧偶,尚未找到活干;下有幼小的弟妹嗷嗷待哺。林纾的大姐担心小林纾乱跑出意外,将他锁在卧室里,自己拥着弟弟妹妹,围着母亲哭泣。为了支撑家庭,母亲和大姐只得熬夜赶做针线活。母亲不忘安慰和自己一起辛苦做工的女儿:“今晚我们熬夜赶出三件,可以挣得四百多钱,明天,祖父、祖母和你们兄弟应当可以吃饱了”。日后,长大成人的林纾,在历尽生活的艰辛后,方才深深体会到其中无法言说的心酸与悲凉。  P2-3

序言

前言

历史悠久而又充满魅力的福州城,榕荫满城。每当夏日,茉莉飘香,秀丽的闽江宛如一条柔美的腰带穿城而过,流向东海。纵横交错的内河在长髯飘拂的古榕掩映下,穿过历史的岁月,静静地向前流淌。

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曾是闽越国、五代王闽政权的都城,历来是八闽的首府。早在唐宋时期,面江临海、水系发达的福州,已成为“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贸易港口。这是一座繁华的滨海城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在这座地处东南、恬静秀丽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中,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唐宋起便有“海滨邹鲁”的美称。据文献记载,历代福州籍进士达4100多人,其中文武状元20余人,位居全国各府州前列。明清以来,福州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汇集地,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近代以来,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人名士更是灿若繁星,将这座美丽的城市与中国近代史上一长串著名事件紧密相连。

在近代涌现出来的诸多文化名人中,林纾的名字闪耀其中。福州坊间素有“三巨人”之说——政治巨人林则徐,思想巨人严复,文学巨人林纾。林纾一生著作等身,他的创作领域横跨文学、艺术等领域,涵盖翻译、古文、小说创作、诗词书画等诸多门类,并以自己在古文和翻译等方面的出色成就,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纾,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他原名群玉,又名秉辉,字琴南,号畏庐,又号冷红生,晚年自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畏庐老人等。他博闻强识,能诗、能画、能文,有“狂生”之别号。他不懂外文,靠人口授,竟用文言文翻译外国小说180多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成功传播外国文学的第一人,从而使“林译小说”成为中国文化史、文学史、翻译史上响亮的专有名词。他的翻译小说,第一次带领中国人进入了精彩纷呈的西方文学世界,令人耳目一新。作为近代中国翻译界的重要人物,他独领风骚,被人称为“旷世译才”,在翻译界享有“译坛泰斗”的美誉。

林纾又是中国传统古文的最后一位集大成者。他在古文界的地位与名声,几乎可以与他在翻译界的声誉并驾齐驱。他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妩媚动人;他的诗文光气灿然,令人折服,被人称为近代文章大师,他的书画作品也极富艺术水准,被人赞为“诗书画”三绝。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家、画家、翻译家,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可敬的爱国者,又是一位狷狂而又循分的杰出的文化传播者。

狷狂,即狷介与狂放之意。性情正直、洁身自好谓之狷介。《论语·子路》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往往志向远大,仰慕古时圣贤,行为语言不加掩饰,独立不羁,清高狂傲,特立独行,不屑做不洁之人和污浊之事。在中国文化观念中,“狷狂”特指才华横溢、性情耿直、任性而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之士,人们往往用以形容文人的风骨。

在中国历史上,狷狂之士不乏其人。如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为实现人生理想,不惜舍生取义,自沉泪罗江;东晋名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可弃官归隐,躬耕田园,也绝不同流合污;魏晋名士阮籍,为坚守高洁的情怀,纵放酣饮,横笑世俗,“遗俗而独往”;唐代诗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马行空,粪土诸侯,傲岸不羁;宋代名士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旷逸,将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他们的形象都闪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说林纾狷狂,因为他一生都保持着传统读书人的傲气。他先后在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城讲舍、北京金台书院、五城学堂、京师大学堂教书,光明磊落,为人正直,有开风气之先的勇气;他血气方刚,敢于针砭时弊,讽时骂世,在热情冲动中不失劲节高标;他不拘时俗,又充满雅致意趣,在传统士人中独具特色。他自诩福州“南门一支笔”,傲视群雄;他参加福州的诗社,觥筹诗咏达十年之久;他办过福州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苍霞精舍(现今福建工程学院的办学前身)。他在街头拦过钦差大臣左宗棠的马,状告导致中法海战失败的昏官;他上书朝廷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还曾与同乡举子三次上书御史台,力陈变法支持维新。但是,他的“狂”,也使他有时固执得近乎偏执,难以融入时代的潮流,成为他思想渐趋保守的原因之一。他早年写过白话诗《闽中新乐府》,鼓吹变法,倡导新政,是激进的革新派人物,晚年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激烈反对者、顽固的守旧派。其看似充满矛盾的人生选择,却是他“狂者”倔强率真本性的真实反映。

在《夏日斋居,自制十二图,图各定名,系之以诗》第五首“危峰耸翠”一诗中,他对自己的狷狂有着直接的表白:

胸际不平气,幻此最高峰。

……

我欲凌绝顶,临风支一筇。

张眼俯人境,呼之日蛩蛩。

林纾将心中的不平之气化为高耸奇危的山峰,让抑郁的情绪不加掩饰地破空而来。它反映出诗人对污浊现实的感受,透露出精神上的强烈苦闷和情感上的忧愤。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愤世嫉俗的老人,不甘沉沦于黑暗污浊的人世间,拄杖奋力向顶峰攀登。他还用传说中互相依靠、奔走求食的古兽“蛩蛩”比喻可怜渺小的芸芸众生,表现出他深沉悲悯的一面。

循分,即安分守己,谨守传统的伦理纲常。如果说,狷狂是一种趋义冒死的越界进取,那么,循分就是守住伦理纲常的底线。说林纾循分,是因为他一生牢记“畏天循分”的祖训,孝亲尊师,恪守义礼,不重名利,甘于清贫,一生崇古。因此,尽管他满腔热血,为人亦怪亦狂亦侠,但一生本分正直,忠君孝亲,同情弱者,真诚待人。他收养多位友人的遗孤,视为己出。在新旧文化激战中,他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先后发表《论古文之不当废》《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等文章,对文学革命的一些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不顾同乡严复“优者自存,劣者自败”“听其自鸣自止可耳”的提醒与劝告,“拼我残年”捍卫古文。1919年,林纾在论战中被对手触怒,在上海《新申报》发表《荆生》《妖梦》两篇小说,影射嘲笑将他推为文学革命反对派领袖、斥他为“桐城谬种”的对手,将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以及胡适、钱玄同等挨个丑化谩骂一通。他在小说中想象出一个力拔大山、武功精妙的“伟丈夫”,把新文化运动的干将狠狠羞辱、痛打一顿。这两篇小说在当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但他很快便及时纠正了自己因一时冲动而犯下的错误,公开在报章上道歉,并给各大报馆打电话,承认自己骂人的过失。以68岁的年龄,向自己论战的对手、当年咄咄逼人的年轻人真诚致歉,敢做敢当,不遮不掩,不失人格豪气。这种本真的性情,令对手起敬。他晚年以遗老自居,固守名节,笑骂由人,不顾他人非议我行我素,以不合时宜的守旧举动,成为热忱、固执的卫道者,彰显坚守民族文化身份的信念。这种倔强多怒与激情的性情气质,同样来自他狷狂的性情和循分的文化情结。

近代作家寒光曾这样评价林纾:“中国的旧文学当以林氏为终点,新文学当以林氏为起点”。作为新文学的“不祧之祖”、旧文学的“压阵大将”,林纾以主张变法维新开端,以译作辉煌于世,又因固守旧文化而湮没于后世,堪称中国文化史上奇特的现象。

林纾,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值得我们去细读。

后记

福建,山海相拥,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和民族英雄、爱国先驱、革命将士、时代楷模。他们的教育成长、道德品行和思想文章,是福建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福建人努力学习、奋勇前行。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的“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以福建历史名人为题材,古今结合,意在从高处着眼、从基础着手,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促进人文道德养成,使社会科学知识走进大众、走进生活、走进现实,让更多的人了解福建历史名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福建文化影响力和感染力,为建设文化强省添砖加瓦。

“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第一辑)所包含的朱熹、林则徐、严复、陈嘉庚、王审知、杨时、郑成功、黄道周、林语堂、林纾10个人物故事,记录了福建文化之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时也以人物史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人文精神的风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物篇以人物生平为线索,在故事中体现传主的学问、事功、道德,凸显他们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和阐发其内在精神,从而激起读者爱国爱乡的强烈情感,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这套丛书以广大群众为读者对象,尤其是各年龄段的学生群体以及受过中等教育的读者,他们对这些历史名人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历史课本、乡土教材、文化景点和博物馆,很难形成具体、深入、系统的认识。丛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通过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福建历史,走入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殿堂,融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对提升大众的阅读水平,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福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冯潮华对编撰出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给予大力支持。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缪建萍亲自指导本书的策划和编写。省社科联普及部的缪旭明、杨文飞、林彤、李培鋗等具体组织实施本丛书的编撰出版工作。

马照南、汪征鲁、林国平、刘传标、刘小新、王日根、茅林立、林焱、黄启权等专家学者对丛书写作大纲和书稿进行了认真审读,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纂出版时间紧,经验和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委会

2016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纾(近代中国译界泰斗)/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朱晓慧//庄恒恺
绘者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1072149
开本 16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3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2015271109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2
出版地 福建
240
172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