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接连不断--特定场域艺术与地方身份/边界计划雕塑与公共艺术
内容
内容推荐
特定场域艺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为回应艺术的日益商品化,以及艺术的自主性与普遍性等主流观念。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随着特定场域艺术与大地艺术、过程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体制批判、基于社群的艺术和公共艺术相交融,其创作者坚持认为,作品与环境不可分割。但近年来,理查德·塞拉的名言“移动作品就是摧毁之”包含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移动性假设,正受到新的场域特性模式,以及体制与市场力量之变的挑战。《接连不断》提供了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关于特定场域艺术的批判性历史,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以审查与其许多变化相关的美学前卫主义和政治进步主义的言论。本书以城市理论、艺术与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批评,以及关于身份政治与公共领域的辩论为基础,不只将艺术的选址当作一个艺术问题来讨论。它将场域的特性当作在晚期资本主义时代中,地方与身份之间的不稳定关系的复杂密码来研究。书中涉及的艺术家包括:约翰·阿希恩、马克·迪翁、安德烈亚·弗雷泽、唐纳德·贾德、苏珊·蕾西、理查德·塞拉与弗雷德·威尔森等人。
作者简介
全美媛,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系的教授和系主任,她还是艺术、文化和批评杂志《文件》的创始联合编辑和出版人,并兼任《十月》杂志的顾问委员。《接连不断:特定场域艺术与地方身份》是她的代表作。
目录
致“边界”

边界计划·雕塑与公共艺术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场域特性的谱系
第二章 脱节的场域特性
第三章 公共艺术的选址:融合VS介入
第四章 从场域到新型公共艺术中的社群:以“文化在行动”为例
第五章 (不)稳定的社群
结论 接连不断的地方
注释
译后记
导语
《接连不断》从“场域特性”(Site Specificity)这一核心术语展开,通过一条我们姑且称之为“两线一点”的路径,勾勒当代的公共艺术图谱:两线,分别从前卫艺术(包括极简主义与观念艺术等当代实践)与“正统的”公共艺术出发,描绘它们在过去几十年的演变,并汇聚到一个类同的特征(点)上,即步入公共空间、关注公共议题,但落脚到社群与身份/认同,以及主体问题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接连不断--特定场域艺术与地方身份/边界计划雕塑与公共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全美媛
译者 译者:张钟萄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325555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21-10-01
首版时间 2021-10-01
印刷时间 202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560
CIP核字 2021078708
中图分类号 J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