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愿者之歌
内容
内容推荐
《行愿者之歌》是作家马明博参访佛教名山峨眉山之后写下的一部新作。作者借参访峨眉山的契机,以通俗优美的散文体语言,描述旅途中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辅以与景、物、人相关的佛典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启人心智的哲理故事,见出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
朝山的起点是金顶,之后一步一步往下走,最后来到峨眉山下桥,朝山结束。作者以足迹所到之处为叙述线索,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写,一边悟。作为行旅者、见证者、记录者,其间种种不可思议的因缘,无法言传。
目录
自序
壹 | 朝圣起点
01 有些事情突如其来
02 佛前供朵花,福报有多大
03 会行走的菩提树
04 在舌尖上修行
05 朝圣起点
贰 | 金顶望云
01 一块石头要想与众不同
02 金顶望云
03 照破内心的黑暗
04 佛的长子
05 寺院起火时,护法在哪里
叁 | 睡在佛的隔壁
01 分别是智,平等是慧
02 阿弥陀的心事
03 痛苦是恶业的完成
04 睡在佛的隔壁
05 华严顶上僧院花
肆 | 仙峰遇佛
01 脚痛的山路
02 仙峰遇佛
03 猴居士
04 长胡子的普贤
05 南怀瑾大坪旧事
伍 | 第一山
01 一线天,一念间
02 万年三宝
03 观“心”坡上
04 空谷幽兰
05 峨眉为何是“第一山”
陆 | 行愿者之歌
01 大禅师
02 行愿者之歌
03 喜悦是心灵的食物
04 看得破,忍不过
05 做错了事,忏悔有用吗
柒 | 菩萨照远不照近
01 佛陀有没有爱
02 在古德林的绿荫下
03 菩萨照远不照近
04 圣水禅味
05 纯阳殿外普贤船
捌 | 峨眉山月歌
01 解脱桥畔谈解脱
02 峨眉山月歌
03 “泥号”,骑象的人
04 报国寺大脚印之谜
05 山中明月最相亲
玖 | 净土移民指南
01 我念佛,佛念我
02 净土移民指南
03 清音阁,流水禅心
04 峨眉山下桥
05 不要坐在黑暗里
导语
《行愿者之歌》是作家马明博“寻访佛教名山系列”的第五部也是最后一部大作。前四部参访了九华山(《愿力的奇迹》)、普陀山(《观音的秘密》)、五台山(《因为你,我在这里》)、雪窦山(《世界因你而欢喜》),此次参访的是峨眉山,成就了《行愿者之歌》。
峨眉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普贤菩萨道场,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历史底蕴浓厚,为文人墨客所称颂,是无数人向往的地方。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万年寺、舍身崖、清音阁等胜迹。在作者看来,对峨眉山的一次游历,既是一次对大自然的朝圣,也是一次历史文化的洗礼。
对游历过峨眉的读者,可以温故忆旧;对不曾游历过的读者,勾起的是一种向往。
精彩页
四川的雨,像川剧的“变脸”,典型巴山蜀水的性格,可以柔情蜜意、淅淅沥沥,可以叮叮咚咚、幽默风趣,也可以噼里啪啦、风风火火;时而又孩子一样天真任性,男人一样大气豪放,女人一样温婉缠绵。
在峨眉山下的大佛禅院刚刚住下,雨就来了。
天地间一片齐刷刷的雨声。屋子里分外寂静。风把雨推搡到窗玻璃上,噼啪作响,雨迹蜿蜒。
贤友“哎呀”了一声。我和戒嗔赶紧扭过头看。
“这么大的雨啊!山路上的人可怎么办?”
噢,原来他想到了这个。我松了口气,安慰他:“十里不同天。山下下雨,山上未必下雨。”
“万一山上也下雨呢?”
他可真是菩萨心肠。但问题是如果山上也下雨,你坐在这里担忧,又有什么意义?
“还记得去洗象池路上的那场雨吧?”
贤友说的那场雨,是一周前下的。那天早上,我们从金顶往下走,过雷洞坪往洗象池的路上,来了一场雨,劈头盖脸,让人躲闪不及。
一时手忙脚乱,从背包里取出雨披,雨中前行。没走多远,鞋子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雨披外是雨水,雨披内是汗水。上衣很快湿透了,软塌塌、紧巴巴粘在身上,风一吹,阵阵寒意把人包裹起来。
山道拐来拐去,不知何处是尽头。雨水迷蒙眼睛,台阶湿滑,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那段山路,让人感觉到不仅背包沉重,肉身更沉重。
不知走了多远,山路前方忽然闪现出洗象池的殿堂。
山中遇雨,记忆犹新。还好,今天是在大佛禅院的客舍中。虽然满耳风声雨声,但是不用担心衣服鞋子被淋湿了。
是夜,听雨入眠。翌日清晨,率先入耳的,不是清脆的鸟鸣,依旧是淅沥的雨声。看来这雨缠绵地下了一夜。
我掀起窗帘,临窗的戒嗔朝里翻了个身。他躲避着亮光,嘟哝着:
“一路上喊累,能睡懒觉了,怎么不多躺会儿呢?”
贤友走过来瞅了一眼窗外:“还在下雨,真好!咱们可以再休息一天。”
生活里充满了偶然,总有些事情突如其来,就像这场雨。
做朝山计划时,我没有预见到它。这场雨却清晰地洞察了我的疏忽,以这种方式彰显了它的存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没有这场雨,朝山圆满后,我与贤友、戒嗔也该互道珍重、各回各家了。如今,却可多聚一日。
佛陀说,无常(偶然性、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无常可能带来痛苦,也可能带来甜蜜。抗拒无常,只会让人陷入绝望;接受无常,有时痛苦发酵后,还可能变成甜蜜的饮品。更何况,抵抗、拒绝只是徒劳呢。 接受,是生命的一堂必修课。
早餐后,在禅院的长廊下漫步。长廊连接着各处殿堂,晴日遮阳,雨天挡雨。
细细的雨丝,在虚空中画出一道道空灵轻盈的线条。雨落在殿堂顶上,鳞次栉比的瓦脊间,溅起一层朦胧的水雾;雨落在空旷的庭院里,像小学生用心地做整页的填空题;雨被风推着来亲禅院里的花,花一闪,躲开了;雨轻抚竹叶,沙沙作响,声音连成一片……
高处的云层薄如纸,隐隐露出藏在云背后的那轮浅白的太阳。难道连绵的雨水冲淡了它的颜色?
风像个淘气的孩子,在长廊下奔跑着,不时撩拨着伸进长廊的竹枝。谁给风喷了香水?戒嗔嗅了嗅:“风中怎么会有桂花香呢?”
迎风望去,庭院里有几株桂树,树下的青石板上,撒满了金黄的星星点点。
我们的脚步声很轻,却传出很远。禅院一片寂静。这时,一个词跳进我的脑海——“佛的庭院”。
佛的庭院,是佛经中记载的佛陀曾经居止停留过的地方。像“竹林精舍”(佛陀在南印度的弘法中心)、“庵罗树园”(佛陀在中印度的弘法中心,也是后来的印度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寺所在地)、“祇园”(佛陀在北印度的弘法中心)及“灵山”、“七叶窟”等。阅读佛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对这些地名不会陌生。
佛陀一生行走在印度大陆中部,他度化众生,往返于恒河与印度河之间的诸国,在这些庭院中逗留。佛陀的屋舍,是庭院中的某一间;其他屋舍,住着佛陀的随行弟子,像阿难、舍利弗、须菩提、罗睺罗等。
清晨或者黄昏,佛陀与弟子们在庭院中经行,禅坐。有时,佛陀在树下或讲堂中为大众说法。午餐前,佛陀带领弟子们托钵外出,乞食或应供(接受他人供养)。
庭院的门是敞开的。不断有追慕者走进来听佛陀说法。如果有疑问,你可以站起来提问。
有些人提问,是为了解决内心的困惑;有些人则是为了刁难佛陀。比如长爪梵志。
长爪梵志是佛弟子舍利弗的舅舅。他深入钻研婆罗门教的经典,刻苦用功,甚至顾不上修剪自己的指甲。因为指甲越长越长,他被称作“长爪梵志”。长爪梵志擅长辩论,据说在当时印度,没人能辩论过他。
一天,长爪梵志走进佛的庭院。佛陀讲法时,他站了起来。
“释迦,不知道你是否听说:我是否定一切的。”
佛陀问:“我想知道,这个否定一切的念头,你能否定掉吗?”
长爪梵志想了一会儿,陷入了沉默。
佛陀说:“对能觉知的心来说,肯定一切是束缚,否定一切同样是束缚。不过是执著于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愿者之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明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72566
开本 32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22-01-01
首版时间 2022-01-01
印刷时间 202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4
CIP核字 202125122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