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从职场、婚恋、创业、作家、明星、承重等九个方面入手,持续“发烧”的社会热点话题——80后。

本书作者自己也是个80后。她写这本书,相当于本书就是一本80后局中人自己的人生纪念册。

内容推荐

2010年,曾经引起无数话题的80后开始步入“奔三”的行列,他们不再天真不再任性。如今的他们是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是依旧潇洒单身还是家庭美满?又能否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

本书与众多80后一起面对这一代人的理想与迷茫彷徨与坚强,共同探讨这2.04亿人群集体的怕与爱。

目录

自序1

第一章 80后集体画像1

一代人的“囚徒困境”3

80后的符号表情7

80后的十年变迁12

第二章 80后不能承受之重17

一毕业就失业19

北漂族的梦想与未来22

蚁族的明天在哪里26

高房价压弯了80后的脊梁30

啃老,无法言说之痛34

第三章 80后,在彷徨中努力前行39

80后集体怀旧41

为追逐梦想而奔走46

奋斗,80后的生存座右铭49

跨进而立年代53

第四章 80后职场立足之道57

不做“草莓族”59

坚持司马他生存法则62

像麦兜一样努力66

创业,开辟自己的天地70

第五章 80后婚恋进行时75

恐婚:婚姻是座围城77

剩男剩女时代的爱情82

裸婚:潇洒还是无奈85

80后闪婚族的快餐式姻缘89

隐婚,阳光下的秘密92

第六章 80后创业者:痛并快乐着97

高燃:人生辞典里没有失败99

李想:不按常理出牌的“偏执狂”107

茅侃侃:玩出大事业114

戴志康:理想先行,敢字当头120

董思阳:梦想的力量129

第七章 80后作家:不可阻挡的崛起137

韩寒:从坏学生到公共知识分子139

郭敬明:时代的宠儿147

张悦然:忠实于内心的写作155

蒋方舟:早熟的苹果好卖163

第八章 80后明星:当梦想照进现实171

李云迪:用钢琴诠释完美173

郎朗:天才之路没有坦途181

刘翔:追风者的速度人生189

姚明:世界级巨星的光辉路程200

丁俊晖:神童的斯诺克人生208

第九章 80后挑起社会的大粱215

站在社会舞台的第一排217

地震让世界重新认识80后220

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224

后记230

试读章节

一毕业就失业

对80后来说,这个社会对于他们实在是太过残忍。他们出生在比父辈幸福的温室里,在父母亲人的宠爱中成长,却要在成年后忍受比父辈们残酷许多倍的激烈竞争。80后所面临的众多困境已经有专业名词来概述——“独生子女”、“就业难”、“剩男剩女”、“啃老族”……每个问题都难以避免地延伸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而当代80后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莫过于“就业难”,一毕业就失业。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中流行着一首网络歌曲,短短几句歌词就唱出了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所遭遇的尴尬处境:为了找到好工作,精心制作了简历,却被招聘方随手扔掉。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并且逐渐影响到了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就业大军中的一大主力——8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就变得愈发艰难了起来。

在中国,“大学生”曾经是“天之骄子”的代名词。然而等到80后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却已经是风光不再。他们蓦然间发现,社会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高薪和令人艳羡的职位在等待着他们,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许多企业甚至减少了招聘需求。对于很多人来说,毕业并不意味着一个辉煌的开始,相反,毕业就等于失业,前方并不光明。

从2009年的9月份开始至今,毕业于广州某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刘佳妮一直忙于找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中。然而却始终未找到满意的工作,她也看不到什么出路,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到底在哪里。

之前为了找到能够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刘佳妮放弃了家人给她介绍的在本地的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的工作,选择自己出来找工作。在上千份简历石沉大海之后,仅有数十个企业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在这些企业中,只有一家深圳的私营企业让她觉得有一点希望。然而,要想进入这家企业,需要经过3轮培训和考试。

企业组织的培训耗去了她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连春节也只放了3天假,在别人还沉浸在节假日的愉悦气氛中时,她就投人到了紧张的备考当中。“这份工作对我很重要,现在我觉得自己就像沙漠里的骆驼,已经耗尽了储存在驼峰里的水,急于找到水源补充水分。考试之前的那几天我没日没夜地复习,终于通过了第一次考试。”’说起备考的艰辛,刘佳妮依然“心有余悸”。然而接下来的考试还没有开始,她就听说了一个坏消息——这家企业的招收名额将会大幅度消减,她又开始担心“霉运”会降临到她的头上。

过度地担忧、紧张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让刘佳妮寝食难安,她甚至后悔自己放弃了家里人给安排的工作,而选择单枪匹马在社会上闯荡了。

刘佳妮并不是个案。和她一样,千千万万在招聘会现场奔波忙碌的80后毕业生,都面临着同样棘手的难题。

早在2007年10月底教育部就曾经发布消息说,截止2007年9月1日,有351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尽管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54万,但仍然有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而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2009年,等待就业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有611万,当年就业率为68%,待业人数196万。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还在攀升,成了630万。如果加上前几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2010年人才市场上大约有1000万左右的大学生在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古代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到了现代,很多80后们也不得不哀叹“就业难,难于上青天”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80后毕业生们开始降低自己的就业起点。他们认为,“现在如果不找,以后也不一定能找得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努力。”先就业后择业,成为了许多80后做出的现实选择。

“如果再找不到工作,我就只能回安徽老家了。”来自安徽一个小城市的贺楠因为找工作的事已经犯愁了很长时间。由于是外地生源加上毕业于非“211”的大学,直到2010年6月15日他还没有签署就业协议。他心急如焚,家里更是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一个堂堂大学生怎么能连个工作都找不到呢?”因此,或多或少地施加给他一些压力,让他心里的石头又加重了一些。而在学校里,辅导员找他谈过很多次话,催他赶紧找个单位签约,先就业再择业,因为他再不签就业协议就会影响到班里的就业率。

在这之前,贺楠面试了几十家企业,其中有国企,有外企,也有私营企业,然而几乎没有一家是双方相互满意的,“当然,看不上我的比我看不上的要多。”贺楠坦诚地说。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对营销业务也不太了解,这些是贺楠遭到拒绝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对全国1044家用人单位的调查中,“缺少实习经验”以51.7%的比例排在用人单位拒绝应聘大学生的第一大原因,其次是“专业技能水平低或学习能力不强”(43.3%),第三是“专业不对口”(40.4%)。

根据国内较权威的教育咨询公司麦可思所做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大学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的提高幅度低于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的升高幅度,“211”院校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为53%,非“211”本科院校为52%,高职高专为51%。

从这些数据中也不难看出,80后毕业生之所以会“就业难”,与其自身、与中国的大学教育也是不无关系的。

然而,尽管困难重重,矛盾也不少,社会上“大学生就业寒冬”也已经叫喊了好几年,可是年年“冬天”年年“过”,最后依然还是能迎来和煦的春天。实事求是地说,80后大学生想要找到一个工作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找到一个理想的、称心如意的工作。面对“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况,首先要做的便是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否则,“就业难”就成了老大难。

P19-21

序言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010的时候,80后这个群体再度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一年的到来意味着80后中的第一批人开始迈入而立之年。无论是黯然神伤地哀叹着青春终究散场,或是信心百倍地奋力前行,又或是充满怀旧地挽留昨日时光,这一代人终究还是要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如同80后作家郭敬明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之下,80后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最前排,开始扮演着自己应该扮演的社会角色。

年少轻狂、自私自利、离经叛道、自负、毫无社会责任感……一个又一个的标签几乎伴随着80后的整个成长过程。如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幸运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迷惘一样。80后这一代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初,成长于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的年代,因为没有品尝过父辈们在物质和文化上的饥渴,更没有经历道德与思想上的洗礼,又面对着长期不能掌控话语权的局面,而被喻为“精神缺钙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受尽了社会舆论的非议和指责。

是的,80后曾经迷茫过,曾经无奈过,曾经跌倒过,曾经被社会误读过。然而,当80后出现在奥运志愿者的行列中时,当80后成为在汶川大地震救援活动的主力军时,当80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时,人们才突然发现:曾经令人忧虑的80后长大了,成熟了,开始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了。

成长于奔三途中的80后是这样的一群人: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面对着父母日渐花白的头发,逐渐衰老的身体,他们开始了解父母的不易,学着去体谅他们,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家庭的概念逐渐超越了爱情和友情,他们开始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他们大多有过几次刻骨铭心的恋爱,虽然心中仍然相信爱情的存在,但已经不再渴求一份浪漫而刺激的爱情,而更希望能够拥有一段幸福而美满的婚姻;他们曾经固执地以为,相亲那只不过是老一辈的婚姻方式,然而现在却渐渐地开始妥协,并将其作为建立婚姻的主流方式。

他们依赖互联网,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络上;他们爱好音乐、喜欢电影;他们追求一切新潮而时尚的事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不再喜欢发短信了,手机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少。QQ、MSN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地闪个不停,只是偶尔才和好友们聊几句。他们再也不会为了仙剑、魔兽等网络游戏而废寝忘食了,更多的时候会捧着一本书,安静地看着。

他们发现朋友变得越来越少,然而仅剩的几个却都是值得用一生来珍惜的;他们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别人的另一半,他们许诺要给对方一生幸福,内心却不免会忐忑不安;他们开始明白,人总是要慢慢变老的,于是开始坦然接受自己即将松弛的皮肤和眼角逐渐增多的鱼尾纹;他们曾经反抗过父母的教育方式,现在却经常思考应该怎样来教育孩子;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拿着或多或少的薪水,然而收入的增长老是跟不上房价攀升的速度;他们“一直在路上”,没有机会停下脚步来休息一会;他们懂得享受,却也知道珍惜;他们追求时尚,拒绝庸俗;他们有自己的坚持,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努力;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压力,但已经学会慢慢地将它们转化为动力……

现在,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他们的手中。他们勇敢地接了过来,面对着社会的责任,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承担起来。三十难立?他们给出了自己韵答案,那就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的:“物质上,你尽可以消灭他、淹没他、嘲笑他,但当他自发自觉地从精神上挺立,就成为一个打不败的人。”

编者

后记

身为一个不折不扣的80后,我对于一切有关80后的话题都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这个词汇,以及它所代表的这个群体总是能够轻易地触碰到我内心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无数次回忆起我这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以及与我同龄的这一代人曾经经历过的喜怒哀乐。

有人说这是一个80后集体怀旧的时代,从小虎队到李雷和韩梅梅,许许多多的80后卷入了怀旧的漩涡。我们想起了小时候曾经传唱过的那些童谣,诸如“星期天的早晨雾茫茫,捡破烂的老头排成行,臭鞋子臭袜子满天飞……”我们在网上晒那些曾经玩过的玩具、吃过的零食,我们重温曾经伴随我们走过年少时光的动画片、电视剧、电影……那个简单而又快乐的年代让我们忍不住热泪盈眶。其实谁也不知道怀旧的真正意义何在,又是不是像心理学家所说的“怀旧是在压力面前给自己寻找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可以暂时调节心态,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不能成为逃避现实的借口”,其实这些都不重要。能与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再度重逢,重温生命中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里曾经拥有过的最真切的快乐,就足够让人有种恍若隔世而的幸福感。

谁还记得自己小时候那纯真的笑容,谁还记得自己求学时代那清澈的眼神?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都会感觉到陌生和冷漠。从踏上社会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不停地吃亏和跌倒中反省,也在不停地反省中背叛着自己,只是当我们再去想想过去的简单快乐,都会觉得奢侈和遥远。尽管是这样,但是80后的我们也都在努力地积极面对生活,让自己问心无愧地向前大步走着,只是社会就是如此,我们在适应中坚持自我,保持着心底那份未曾遗失的美好。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作家王小波在小说《三十而立》中的一段话:“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雨从天顶飘落。风声呼啸,时紧时松。风把道沟里的落叶吹出来,像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我一个人走着,前后不见一个人……是的,很多年前,路总是很长,我们总是展望,三十而立,再也不敢展望了,低头赶路,哪有时间抬头?”

80后,我们这一代社会的新生力量,也该开始“低头赶路”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伟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00195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432.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16:46